从语文综合性学习探讨河南中考语文材料题例的价值取向

时间:2022-10-29 12:55:18

从语文综合性学习探讨河南中考语文材料题例的价值取向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课题。”

上面是2011年版经过修订的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前言部分的一段话。从这段话我们可以解读出什么样的信息?它和第一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较有哪些进步?从这两个疑问出发,让我们来关注这样一些词,“信息载体”、“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这些词和语句在试验版课程标准中是没有的,体现了语文教学经过十几年的探索洗礼后一种思想上的进步。“信息载体”的提出体现了语文交际工具作用之外含有更丰富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体现了探索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传统的模式得到变革和颠覆都是正常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中的两个能力的突出凸显了语文的工具性和文化价值多元化环境下思想文化价值取向的重要性。

把课标精神渗透到中考语文试题中去,或者说中考语文试题的探索实践为新课标的形成提供了实践――讨论――分析――研究――实践再到讨论――分析――研究――总结――实践这样一个良性升华过程中。下面我们就从河南省2007年以来中考语文综合实践题材料题例的发展和继承探讨语文题例的思想文化价值取向。

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在语文课本(人教版)上正式名称为《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每单元后紧跟一个,思想内容紧紧和本单元课文所涉及的思想文化一致,这样设置从理论层面上是和文章教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也体现了编者的用心。同时也打破了语文教学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单一性,体现了“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的大语文心态,也符合中学生这个年龄阶段喜欢实践探索的性格特征。但通过调查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们毫不隐讳的说,语文综合性学习课95%乃至更多都是变了味的。

这种综合性学习课统计一下有下列几种授课方式:(一)把综合性学习课上成作文课;(二)把综合性学习课上成学生成果汇报课;(三)把综合性学习课上成教师知识展示课。甚至有的教师干脆不负责任不理不睬,只有极少部分教师能够和学生互动进行综合性学习,但也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对于打破传统的课型设置理念是好的,但为什么上不好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第一轮课改教师的思想固步自封没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的思维,新的课型传统教法。第二点就是这种课的设置完成需要很多条件跟上,但实际情况是教师和学生没办法靠自己的努力能够办到。再者就是教学围绕考试跑,而语文综合性学习课有纲没目,很多教师不愿为此做无用功。

《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指导着语文中考命题的方向。综合性学习题在课改开始几年中各省市都力争设计的很有特色,并且想办法去和课本内容靠拢。在这之中,“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及“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成为这些材料题的筛选目标。让我们来回顾一下2007-2011年河南省中考语文材料题中的材料内容。07年河南省千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材料题就取材于此。08年有一篇文章引起很多人关注,文章内容也是当前热点,这篇文章就是《电脑时代,我们为什么需要汉字书写?》。汉字“书写危机“逼近中国。于是电脑的势不可挡与汉字书写的颓势这对矛盾就成为焦点和热点,成为材料题的选项。09年国家出台家电下乡政策,题型也就和这一引人关注的话题有关了。10年曹操墓的发掘一下子把世界的目光引到了安阳,殷墟文化也就在这种情况下成为了综合考查题。2010年是微博元年,2011年网络上微博已成燎原之势,而且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心态,于是微博在河南中考中就顺理成章的登堂入室。综上所述,热点和文化就是这些材料题的关注之关注了。所以,对于这些题型,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时代脉搏成了这类题的主材料的来源。

让我们再来看一下这类材料题的内容设置。07年⑴从材料一、二中,你发现青少年体质状况呈现出什么特点?08年⑴从材料一中提炼出一条主要信息。09年⑴结合上述材料共有的话题,从材料二中提取一条主要信息。10年⑴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殷墟博物馆和中国文字博物馆造型上的共同特点,并说说这种设计的好处。11年⑴从材料一中摘录出四个能概括“微博“主要特点的词语。这类材料题第一小题考察的都是提取概括、归纳总结能力。是学生阅读材料的基本能力。这种学习基本能力价值取向体现了课标中的从资料中学会获取的能力,是基础也是目标。它可以考查出学生语言表述中的简明得体,可以考察学生是否能够抓住中心进行总结。考查学生对于材料阅读的“入”和“出”。另外,除了08年以外,07-11年都考查了学生的动态思维即主观思维题。07年是拟一条宣传标语,09年和10年是学会交流表达,11年是看图写意。可见,这类题对提取信息、传达信息的考察是一贯和连续的,从中可以窥见河南省题型的稳定性。

从以上可以看出:走稳定性道路,取时代主旋律,考察学生阅读材料的基本能力,紧扣课标而不拘泥于课本是这类材料题的价值取向。

上一篇:如何提高中学英语的写作能力 下一篇: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pans?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