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幼儿在“第三位教师”的怀抱中获得归属感

时间:2022-10-29 12:27:35

帮助幼儿在“第三位教师”的怀抱中获得归属感

幼儿园的墙面环境常能真实体现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因而有“第三位教师”之称。如何有效地发挥这位“教师”的独特功能,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是时常摆在园长和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归属感主要与心理上的安全感与落实感有关。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倡导者马斯洛认为,“归属和爱的需要”是人的重要心理需求,只有满足了这一需求,人们才有可能自我实现。在我看来。幼儿同样有着强烈的归属需要,这种归属需要既包括被班级、幼儿园认可与接受的心理感受,也包括幼儿对自己所生活的地方、所属的民族以及所拥有的文化的认同与接纳。因此,让幼儿获得归属感,是培养幼儿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热爱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实基础。

那么,如何帮助幼儿获得这种高级情感呢?近日我带学生到中国福利会托儿所实习,欣喜地看到该幼儿园教师智慧地运用“第三位教师”帮助幼儿获得种种归属感的做法,兹简介如下。

其一,帮助幼儿获得从属于班级的归属感。

图1所示,教师将某托班孩子一个个有着灿烂笑容的照片收集到了这幅班级集体图中。孩子每天一进园就知道自己是和哪些同伴在一起的。自己是属于哪个班级的。虽说新入园不久,但孩子们很快知道了自己所属的集体,从而迅速获得了安全感。对年幼的孩子来说,这种安全感将有助于他们的入园适应。

其二,帮助幼儿获得从属于所在城市的归属感。

图2所示。教师将这些中班孩子神态各异的照片贴在了具有上海建筑特色的石库门图片之中。可以想象,当孩子们每天看到自己的形象和石库门联系在一起时。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增强对上海的认同,由此渐渐对上海这座城市产生归属感。

其三,帮助幼儿获得从属于祖国的归属感。

图3所示,教师将孩子们的照片贴在了世博会“中国馆”的周边,以促使孩子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进而产生对祖国的归属感。

其四,帮助幼儿获得从属于祖国传统文化的归属感。

文化往往通过服饰、饮食和行为习惯体现出来。图4所示,教师在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蜡染对襟服饰卡片上贴上了大班幼儿的照片。这一创意有助于幼儿理解传统文化,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归属感。

就这样,教师通过墙面环境创设,巧妙地让幼儿以内隐学习的方式,在“第三位教师”的怀抱中找到了不同层次的归属感,从而体现出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智慧。

上一篇:“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我爱他” 下一篇:从怎么看到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