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幼儿学会尊重他人

时间:2022-09-26 08:11:56

帮助幼儿学会尊重他人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尊重儿童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引起了教师、家长乃至全社会的重视,无论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认识到倾听孩子的声音及尊重孩子意愿的重要性,大家都在努力为孩子的个性成长开辟自由的天地。在幼儿园,尊重孩子正成为师生关系的主旋律,在家庭和社会,成人们在关心、孩子的同时,也积极地去理解和尊重孩子,孩子的自和主动性获得了充分的发挥。那么,如何使这种尊重他人的基调影响并成为幼儿与人交往中的基本准则呢?笔者认为,这正是当今在幼儿教育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帮助幼儿学会尊重他人

一、 正确理解“尊重儿童”。

“尊重”在词典中的解释是“重视并正确对待”,我认为,所谓尊重儿童就是对儿童的行为给予认真正确的对待,具体落实到尊重儿童的选择、尊重儿童的意见、尊重儿童的权利等。但是,当今社会在理解“尊重儿童”上出现了偏差,某些家长,把尊重儿童理解为事事都顺着孩子,孩子至上;在幼儿园里,有些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也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姑息迁就,无原则的宽恕原谅,以体现出对儿童的尊重。成人的这些对“尊重儿童”认识和教育行为上的偏差,导致孩子的个性出现任性、执拗,利己、自私,甚至蛮横、霸道,在日常生活中孩子许多的行为都表现出对他人的无视和不尊重。社会在发展进步,我们已经从无视儿童提高到了关注和尊重儿童,但我们还必须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儿童,首先我们要对幼儿的行为作出判断,看看幼儿的行为是否合乎道德行为规范,是否合乎他们的心理特征,总之,尊重儿童必须把握原则和一个度。只有正确理解“尊重儿童”,才能让孩子在获得他人尊重的同时学会尊重他人。

二、 幼儿学会“尊重他人”的必要性。

“尊重儿童”是儿童自身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儿童需要得到成人、同伴的尊重,需要得到他人的接纳和理解。而“尊重他人”,是衡量孩子自身社会性是否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当今独身子女已获取了过多的关爱,缺失的正是对他人的重视与正确对待他人的态度。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未来的社会需要在得到他人尊重的同时,也能理解他人的需要,接纳他人进而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与良好的合作态度,儿童这种社会性发展关系着未来社会成员的整体素质。为此,我们应该从社会与孩子自身的发展需要看到幼儿学会“尊重他人”的必要性。

1、“尊重他人”让孩子获得更多的友谊,增加更多的交往机会。

尊重他人,使得幼儿在接纳别人的同时,也被他人所接纳。尊重了别人,给别人带来了满足与被认可感,更易获得同伴的友谊。朋友多了,交往的机会也就更多,反之将来在社会上就会处于孤独的境地,甚至一事无成。幼儿交往过程中许多纠纷的起因往往是由于自己的固执己见,不会协商,不能接纳别人的意见,不尊重他人的选择或者强求干涉他人而引起的。只有学会“尊重他人”,就能减少或避免纠纷,顺利地与同伴进行互动,增进幼儿与同伴间的友谊。

2、“尊重他人”让孩子获得了一种社会交往的技能。

过去,我们着力培养幼儿团结互助、礼貌谦让、友爱合作的交往技能,在强调自由个性、尊重人权、构建平等和谐社会的今天,也应强调个人自由发展的空间,在利己不损人的原则基础上,尊重他人的选择,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权力,“尊重他人”,让孩子获得了一种社会交往的技能,它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学习建立和谐、平等个体之间的人际关系。

3、“尊重他人”有效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在诸多人际关系中,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是影响其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因素。观察和分析幼儿之间的关系,不难发现:经常遭受同伴拒绝、排斥的幼儿更易在后期出现退缩、孤僻、压抑甚至暴躁等心理障碍,并随之出现一些行为问题,产生消极、自卑、胆怯等良情绪。学会“尊重他人”,才能帮助幼儿建立平等友好的伙伴关系,使每个幼儿都有一种被重视感和被接纳感,感受到自己被他人所理解和喜爱,从而产生积极愉悦的情绪,有效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三、 如何帮助幼儿学会“尊重他人”。

对幼儿尊重他人的培养,历来缺乏足够的认识与研究。过去我们比较侧重于群体意识的培养,强调个人意志服从集体意志,团结、互助行为得以发扬光大,尊重自由、尊重他人的意识却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而加以培养。幼儿的个性不仅受到成人的压制,同时也受到同伴的制约,在和谐开放的社会中,人们越来越关注自我个性的张扬、人身权利的充分保护以及平等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这就迫使我们教育工作者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在实践中进行相关的探索尝试。

1、 在参与活动时,了解他人的需求。

幼儿时常会不顾他人的感受和意愿,强行介入或干涉他人的行为。在幼儿活动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打断别人的讲话、夺走他人的玩具或强行“帮”别人做事(如

折纸时看到旁边的同伴还没完成,在对方没有请求帮忙的情况下,抢过来帮他折好……)诸如此类的举动,往往干涉了别人的活动自由,伤害到对方的自尊心。因此,一方面,我们积极鼓励孩子主动交往和热心助人,同时让幼儿懂得在帮助别人或介入别人的活动时,首先要得到他人的允许,了解别人的需求,防止自己“好心帮倒忙”,落个“管闲事”的不是。

2、 在与人交谈时,认真倾听别人讲话。

认真倾听别人讲话,是尊重他人的良好开端,所以我们不仅要求幼儿认真倾听老师讲话,也要求幼儿在集体活动、个别交谈中认真倾听和领会别人的谈话。围绕这一目标,我们可以玩各种听说游戏,如“鹦鹉学舌”、“打电话”、“山谷回音”、“传话游戏”等,通过复述、理解、领会谈话内容,建立倾听规则,逐步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3、 在与人交往时,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他人的意愿。

只有互为了解,才能互为尊重。幼儿年龄小,理解他人的能力毕竟有限,所以,我们要鼓励孩子主动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善于表达自己的意愿,还要逐步学习用询问、观察、商量的办法去了解同伴的意愿和行为。运用移情教育,让幼儿学会观察和辨别他人的表情、情绪乃至情感变化,如他为何不高兴?为什么害怕了?什么事让他生气?我该怎么做?以此来引导幼儿关注他人的感受,进而理解和接纳他人。

4、 在个别教育中,帮助幼儿获得尊重和学会尊重他人。

在交往活动中,有两种类型的孩子他们都没有尊重他人或获得他人的尊重――霸权者被被忽视者,在交往过程中表现为粗暴强势型以及弱小胆怯型。强势的孩子(要么是年龄大的孩子,或者是老师心目中的“能干的孩子”)往往对他人的意见不屑一顾,在交往中依仗较强的能力掌控一切,忽视他人的存在;一些看似“强悍”的孩子,由于时常对人粗暴甚至动用武力,迫人就范,渐渐地也会因他的“气势汹汹”遭到他人的拒绝;而能力差或内向胆怯的孩子失去了好多表现的机会而变得消极和被动,处于被忽视的地位;这两类孩子,都需要教师进行个别教育,纠正其行为,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人际关系中自己与他人的平等关系,前者需要学会认可与接纳宽让他人,后者需要锻炼能力重塑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幼儿获得尊重和学会尊重他人。

开放多元的社会,需要给每个孩子搭建展示自己的一个舞台,开辟促进每个孩子健康成长的一片净土,聆听每个孩子的心声。尊重他人要从尊重儿童开始,要帮助幼儿学会“尊重他人”,需要成人良好的表率,让孩子接收良好的信息,家长、教师要尊重孩子的个性,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心声,尊重孩子的意愿,当孩子尽情展示自己时,真正的观众应该是老师和家长,同时我们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公平合理地评价对待每个孩子,不以自己的标准、爱好去强求他人。尊重他人需要教师长时期的引导培养,它与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与美好的道德品质是不可分割的,教师要多为幼儿创设交往的机会,让孩子在交往的过程中彼此了解,学会彼此接纳、宽容、尊重与合作。尊重不是冷漠,更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在学会尊重他人的同时,我们还要帮助幼儿塑造自尊、自信的独立人格,以积极、和谐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会与人与物友善相处。

上一篇:颈椎病的中医治疗 下一篇:肠外营养的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