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意义和价值研究

时间:2022-10-29 12:20:10

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意义和价值研究

摘 要:在传统教育中,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有很大的鸿沟,学生从校园文化环境跨入企业文化环境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鉴于此,文章提出校园文化要积极与企业文化对接融合,将企业文化的元素引入校园文化,并阐述了二者对接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意义和价值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7-123-02

一、引言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学生主要是面向各相关行业企业的应用型技能人才,要求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使得学校与企业“零对接”成为必然趋势。要切实推行“零对接”就业目标,高职教育就必须以就业为重心,不断改革创新。校园文化建设也应该遵循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除了讲授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外,更应该让学生快速接受和运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念。

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差异

1.本课题所指的“高职”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本课题将“校园文化”定义为由学校全体师生在长期教育活动过程中创造的共同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课程文化、校园制度文化等方面;将“企业文化”定义为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以及相应的行为方式、物质表现的总称,包括企业形象、企业精神、企业行为、企业制度等四个方面。

关于“对接”的概念,《现代汉语辞海》解释为“事物之间相互连接”,本课题所指的“对接”是指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互连接、彼此融合和无缝对接。

2.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区别:(1)校园文化的建设者是教师和学生,企业文化的建设者是企业员工。(2)校园文化提倡民主、平等、自由、宽松、个性的文化环境,而企业文化看重业绩、竞争、服务,更强调纪律和规范。(3)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制定可行的规章制度、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完善和引导社团建设、树立学校良好形象、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等环节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确立企业的价值观、培育团队精神、造就企业家队伍、塑造企业形象等环节进行。(4)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管理文化,其最高目标是通过有效地发挥各种资源培育更好更多的人才;企业文化是一种经营管理文化,企业文化是如何凝聚、激励员工不断创新进取、创造最好的效率和效益,其最高目标是在为大众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校企文化有很大差异,可以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高职院校毕业生步入企业将会有较长的适应期,如何缩短学校与企业的差距并做到“零对接”就业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研究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渗透融合对于高职院校和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三、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意义和价值

1.校企文化对接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基础。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共赢模式,其有效性已得到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可。对于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是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但推行校企合作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步尝试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来说,真正全面推行校企合作,必须经历四个阶段:思想动员阶段、文化对接阶段、合作教育阶段、全面实施阶段。四个阶段是统一的整体,紧密联系、环环相扣、不可分割。思想动员是前提,文化对接是基础,合作教育是关键,全面实施是目标。文化对接是校企合作建立规章制度的重要依据。每个阶段的任务和目标是不同的,校企合作必须经历校企文化对接这一环节。没有经过校企文化对接的环节和过程,急功近利,简单构建校企合作的工作模式,就像没有打好地基的大厦,终究会倒塌的。只有将校企合作上升到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高度,校企合作才是牢固的、才能形成长效机制。

2.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高职毕业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实干精神。与本科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相比,高职院校学生在生活习惯、学习动机等方面要差一些。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处在自我确立阶段,思维活跃,容易转变观念。通过校企文化对接和融合,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企业文化氛围、感受到企业中激烈竞争的现实,体会到优秀的企业文化精神,特别是管理理念中的竞争意识和不断进取精神,认识到专业技能知识在企业的经营和生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没有一技之长,难以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从而自觉地树立紧迫感和危机感。另外,创新、审美、沟通和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并不能完全从我们的传统教育活动方面得到,只有通过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长期沐浴才可以逐步获得。因此,让学生在企业文化环境中发展,使学生真正清楚市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应该形成什么样的素养,从而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3.校企文化对接可以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笔者通过对上千名高职院校毕业生抽样调查发现:高职毕业生刚进入企业时对企业工作环境、工作规章制度、工作节奏、人际关系等方面不太适应的占半数以上;多数高职毕业生感到企业的管理比学校更严格。参加工作初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所掌握的知识与企业实际情况脱离,工作乏味而且压力大,难以适应企业人际关系等。校园文化环境和企业文化环境有很大的差别,学生难以通过单纯的校园文化了解企业的运作,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也无法体会到企业组织和生产过程。例如:企业要求每个员工有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较强的纪律、团队合作精神、敬业意识和责任意识,而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如果没有经过长期的培养和教育,难以适应企业的这种制度和环境。校园与企业的这些差异延缓和阻碍了毕业生从学生角色顺利地转变为企业员工角色,从而违背了“零对接”就业的要求。因此,高职教育绝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必要的专业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适应企业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在社会和企业环境中生存发展。这就需要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吸收企业文化的元素,并且积极发挥这种企业元素的作用,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缩小校企文化的差距,从而让高职院校的学生从进入校园就逐渐了解并认同企业文化。

上一篇:小议商业银行业务扩张中如何进行风险防范 下一篇:对企业计算机应用软件费用账务处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