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改“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时间:2022-10-28 10:51:35

浅谈改“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在我们的思想和实际操作中都会有这样一种理念:教材是一种媒介,是一个桥梁,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个途径,既不唯一,又不绝对权威。

但是,无论是哪一种版本的教材都是经过很多专家煞费一番心思编撰完成的,对于我们一线的教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所以我觉得作为教材的落实者,首先还是要尽可能地深入钻研教

材、理解教材,让自己离编者的思想近一些,因为许多时候我们更为关注知识点,而忽略学生能力层次的形成过程,而我们所用的教材会引领我们建立这样的意识并提供操作的方法。我们之所以感觉用老教材更为顺手、学生的掌握更为扎实,我想原因也就在于此。

总是会看到这样的评论,说中国现在的素质教育是在向美国学习,但是换汤不换药,还是应试教育的实质,但是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生的基础越来越不扎实,能力也没有明显的提高,所以现在的学生是一批素质教育初级阶段的受害者,对于这样的说法,我不敢完全苟同,因为任何一种模式的教育都会有受益者,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但是我们现在在改变重知识轻能力的观念,应该对学生是有好处的,在平常的听课当中也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大家在这方面的意识和努力,看到学生的点点变化,还是非常让人欣慰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待我们所用的教材,也的确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总会抱怨编者高高在上,不了解一线教师的实际工作,不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就拿我们现在用的冀教版的数学教材来说,整本书一共有八个单元,也就是有八个大的知识点,好像是螺旋上升的状态,但是每一册中都是泛泛地涉及一些,让教师不知道讲到什么程度为好。对于教材的把握成了教师们费心劳神的大难题。

比如,第九册中讲到“循环小数”这一知识点,书中只是借助小数除法引出循环小数,告诉循环小数的概念和一种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就连循环节的概念都不给出,这样只能让学生凭着感觉去建立循环小数的概念。于是,我不仅将循环节的概念教给学生,并且将另一种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也提供给了学生,因为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接触到的大多是第二种表示方法,而在后面的学习中不会再有比这更好的学习机会了,这样的补充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是有好处的。

其实,还有很多可以改编教材甚至是改变教材的例子,在实际教学中大家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策略。在我QQ群里有一个网友,是山西很有名的语文老师,她每学期前一半的时间用来解决课本,她说她会摒弃和补充一些课文内容,但是语文最基础的字、词、句等内容她是非常重视的,尤其关注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往往这也是学生在后半学期学习的前提,所以学生都会力争让自己更为优异,因为后半学期的学习可是学生个个心中盼望、个个都不想落下的各种竞赛活动,有游戏式的、擂台式的、活动式的,比如故事擂台赛、古诗擂台赛、童话剧的表演、作文的评比、社区实践活动、采风等等活动,都是由学生组织,以小组为单位的。她特别强调,别看分组是件小事,但是学问很大,是有秘诀的,所以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发展。而且有很多时候都是邀请家长来参加的,许多活动也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力量强大了,效果也会很不一样。最后,这样的活动式的学习也会被记录在学期最后的综合成绩当中。听了她的介绍,我很是钦佩她的魄力,也羡慕她的学生。她说一开始也是磕磕绊绊的,也有失败的例子,但是她坚信自己的想法,顶着许多的压力坚持了下来,摸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教学路。

我想教材在我们眼中应该是一根拐杖,在我们还弱小无力、

欠缺底气时,我们需要更多的学习和借鉴,教材应是我们的一件宝物。而当我们身强力壮、底子丰实的时候,尽可以放开手脚,大步向前,教材应是教师发挥自我能力的起跑点,从此出发,沿脚下的路,走属于自己的路。

(作者单位 河北省石家庄市石岗大街第二小学)

上一篇:浅谈情境教学与政治课堂 下一篇:浅议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