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间:2022-10-28 10:22:18

《品德与社会》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要:《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对学生施行德育教育的综合性学科。古人云“学有余力,则从文”,先学做人再做事,这是我国古代教育的优良传统。教育的第一目的就是育人。广大教师应该对这一学科引起足够的重视,不仅把它看成一门知识性的课程,更是教育人的课程。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本文将做具体讨论。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激发;学习兴趣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在学生的生活中乃至一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教师,应当学会引领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这门课的学习当中来,借以此课结合生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但是,目前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教师的知识性教学使大部分小学生觉得上品德课太无味,学生们既不感兴趣,也不重视这门课。教学的内容固然很重要,但是,一个好的方法才能为教学内容服务。心理学上说,兴趣是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只有当学生获得了良好的学习动机之后,才会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学习心理学认为,所谓学习动机是指能够激发、维持某项学习活动的内在驱力。所以说,要想上好这门课,要想使学生品德高尚,那教师就必须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学习动机,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联系生活激趣

因为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对新鲜事物好奇心强,以形象思维为主,自制力较弱。而生活是学生思想的源泉之地,通过生活可以观察到各种各样的事物。所以,教师的教学一定要联系生活,以小学生的生活为基础,遵循孩子对生活的认知规律,以现实生活作为这门课广阔的课程资源,力图在生活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感悟和分析。教材中,我们遇到的很多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向孩子们展示他们在日常中常见的问题和遇到的现象等等。例如,教师可以用通俗易懂的事例来说明“严肃的真理”,我想这要比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更易让孩子们接受;可以把抽象的理论知识用简单而有趣的故事讲解出来,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学习动机,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又充满趣味性的学习氛围,学起来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师对这些问题的讲解加上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够很好地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那些所思、所疑,对孩子的生活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因此,教师以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来指导孩子们感受生活、参与社会实践,能够激发学生对生活中小事的关注,对《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的热爱。在生活中学习并得到发展,在学习和发展中很好地生活,这正是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

二、用多媒体激趣

多媒体具有直观和形象性的特点,能够将声音、图片、视频等结合,给教师和学生展现一个较好的教学情境。有些时候它能够展示在现实中教师无法用语言表述的东西。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很好,但还不具备抽象思维,所以,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根据小孩子喜欢新鲜、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生动形象、画面美丽鲜活等优势,尽量设计一些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的课件,把静止的东西变成活动的东西,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从而刺激学生的视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新奇的,唤起求知欲,引起对所学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战胜疲劳的新的力量。

三、融入传统文化激趣

所谓传统文化,就是指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保留民族中具稳定性的文化,它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的现实生活展现,有特定的涵义和占主导地位的精神。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精神可以学习。例如,儒家思想中对人性的论述,提出的伦理道德等观念,至今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当今社会,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和暴力主义等负面的思想正在泛滥和侵蚀着学生。传统文化一直是值得我们大家骄傲的,应该值得发扬光大。例如,《论语》《弟子规》等等。在《品德与社会》这本教材中就选编了很多儿童喜欢的易于理解的谜语、儿歌、谚语、故事、名言等等。这样,既从课本的总体设计上融入了传统文化,又在孩子们学习的过程当中很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另一个角度说,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一种积淀性文化,在长期中不断地形成了相对稳定性的民族精神。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广大青少年学生能够广泛地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增强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的情感,激励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不断奋斗,这是《品德与社会》这门课教学的重要任务。

四、参与和体验中激趣

任何事情的理解和记忆,都没有参与与体验来得快。因为只有真正融入其中,参与其中,学生才会明白其中的道理,而不是天天上课给学生依靠“灌输”来讲那些大道理,这样学生是不会听进去的。《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的课程主要呈现形态是让学生们自己直接参与的活动或是游戏等其他的实践活动。活动是教与学的重要中介条件,作为教师,一定不要忽视自己的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纵然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教师既不是主要讲教科书,也不是让学生在那里做活动,玩得越热闹越好,教师一定要学会在活动中引导孩子,体验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内化了的道德品质,这样,他们才会学会观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综上所述,兴趣是学生《品德与社会》这门课学习的起点和源泉,换句话说,这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条件和让学生进入这门课的窗口。不仅仅针对于《品德与社会》这一门学科,对其他学科也是相同的。所以说,不断地探索与研究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是一个永远的话题,有待于大家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黄紫清,《让品德与社会教学流光溢彩》[J].新课程研究,2009

2.王智胜、林海涛,《让品德与社会教学真正地活起来》[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

3.朱小连,《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索》[J].学周刊,2011

【责编 冯立伟】

上一篇:浅谈情感环境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如何指导学生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