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的对照实验设计

时间:2022-10-28 09:46:34

浅谈初中生物的对照实验设计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其基本思想就是“对照”。新教材(北师大版)及时贯彻了“重视能力培养”的新课程改革精神。初中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在《生物学》(北师大版)教材中,安排很多的活动,让学生围绕问题思考、讨论,再探索更好,更多的思维方法。作为教师,应从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设计并安排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从观察实验入手,启发学生分析思考问题.使学生思维得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方向及质量,体现在设计实验的科学性。学生一旦将科学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设计思路,就是要教会学生在遇到具体问题时,能够按照科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自然界的生物现象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实验设计中,通过设置对照,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减少实验误差。

一、设计对照实验的原则:

(一) 对照性原则

在对照实验中,遵循对照性原则,一般要设计一个对照组,以控制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二)单因子变量原则

实验要控制在同一适宜条件下的单一变量原则,即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某一变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求做到前后一致。

(三) 随机性原则

实验中选取的材料是随机的,这样的实验结果才具有代表性。

(四)平行可重复性原则

所设计的实验要能在同样的条件下重复,并能得到一致的结果,以避免因偶然性而得到的结果,使结果不具有科学性。

二、实验设计中经常采用的对照方法

(一) 空白对照: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照组

例如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两个试管都有等量的浆糊,一个试管放唾液,另外一个试管放清水,那放清水的试管就是一个空白对照。

(二)自身对照:指实验和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组

例如,在“脉搏与运动的关系”教学中,设计以学生个体在运动前测量的脉搏与运动后测量的脉搏进行对比,将运动前的脉搏作为对照。说明运动对脉搏的影响。

又如,在“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实验中,将鼠妇放在一半明一半暗的条件下,观察鼠妇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实验和对照在同一对象(鼠妇)上进行。

(三)条件对照:给实验组某种处理,给对照组另一条件的处理

例如,在“脉搏与运动关系”活动中,选定的组内两名同学,测量运动前的脉搏,让一名同学处于安静状态,另一名同学作运动(跑、跳、下蹲等),运动后又同时测两名同学的脉搏。

又如,在《生物》(北师大版)七(上)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活动中,要从生活现象(泡菜和拌菜中出现水)引入新课后,引导学生探究植物在不同浓度的水里的吸水或失水情况。学生设计一杯清水和一杯盐水,将同样的萝卜条放入其中,过一段时间后测量萝卜条的重量变化。也有的学生设计出低浓度与高浓度进行对照。最后通过分析数据得出,植物细胞在浓度低的环境中吸水,在浓度高的环境中失水。

(四)相互对照: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利用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

例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活动中,我们设计这们的实验,在四个同样的培养皿中。都放有能吸水的布和40粒小麦种子,这些条件都相同。不同的是第一个培养皿不加水,第二个和第三个培养皿放适量的水,使里面的布潮湿就可以,第三个与第二个加等量的水,不同的是将第三个放进冰箱。第四个培养皿就灌满水.那么我们就可以从这几个实验组里互相比较得出三个条件(水、温度、空气)都是种子萌发的条件。

三、对照实验的设计的具体举例:

例如:在探究“光是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的活动中,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1、 明确活动目的,学生通过这个活动,理解太阳光是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2、 明白实验原理,如果进行了光合作用,就会产生淀粉,用碘液检验时会变蓝色;没有进行光合作用,不产生淀粉,用碘液检验时不变蓝色。

3 、材料及器材的选择,你选用的材料要较易脱色,可选用天竺葵或白菜幼苗为原料,也可选用其它植物。

4 、对照实验的设计,在这个实验中,探究的条件是光,所以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唯一区别只能是光,光是唯一的变量,考虑到植物光合作用进行的连续性,实验组和对照组都要先放在黑暗的地方进行暗处理,以消耗植物体内的淀粉,将对照组叶片用不透光的纸遮住,将植物放在阳光下,4H后对实验组叶片和对照组叶片进行处理,用碘液检验淀粉的存在,进而证明光合作用的进行需要光。

5、 防止干扰,在实验中除了控制单一变量外,对其它对实验有影响的因素也要控制。要选用生长状态相近的绿色叶片,保证水的供给,不能因为其它原因影响实验的正常进行。

6 、合理安排好实验步骤。选择植物及实验对象 叶片处理 暗处理 阳光下照射 脱色处理 滴加碘液 观察

上一篇:关于识字教学的几点认识 下一篇:探寻幸福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