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之我见

时间:2022-08-25 08:24:24

小学德育之我见

小学阶段正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候,所以作为老师必须在方方面面、时时刻刻渗透德育教育。让孩子迈好人生的第一步,让未来多一份安定和谐。

一、德育渗透在常规管理之中

小学生的一日生活常规正是培养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进行良好行为规范训练的最普通、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小学生年龄小,思想纯,可塑性大,每天学校的引导,无疑都对他们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举足轻重的影响。因而,我们加强常规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入学儿童,特别是没有条件接受正规幼儿教育的农村孩子,是非、真假、美丑、善恶观念十分模糊,而这个阶段,他们的模仿力很强,客观因素容易在先入为主的心理作用下,对他们步入人生的思想品德乃至一生的思想观念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作为学生心目中偶像的老师,从接受学生的第一天起,就应在他们面前树立起一个良好的形象,把衣服穿得大大方方的,让他们看看老师怎样“打扮”的;用白线把黑板分成几等份,板书时留足天头地角,字写得横平竖直,使他们学会怎样在作业本上书写:有时下课,故意把教具丢在教室里,让学生帮着去拿,然后说声“谢谢”,使他们学会礼貌用语:有的学生迟到了,就对着全班同学问一声,老师迟到过吗?久而久之,学生更加敬重老师,在他们眼里,老师就是自己的榜样,千方百计学着老师的样子做人。这样产生了很好的模仿效应,为培养唯美是学、唯先是学的品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制度是一个相对系统的轨迹,对自我意识很差的八九岁儿童,过早地用制度约束,不仅收效甚微,还会扼杀孩子烂漫的个性,不利于培养既有统一意志又有独立人格的思想道德,只有通过无数个在成人看来十分幼稚的个体教育活动,使他们育了一定的生活积累,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之后,自我意识再行之以律,方能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因此,十多年来,我总是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或升入二年级后,才逐步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也就是在完成了扶着走、引着走的过程后再施之以导着走的方略,把思想品德教育引入系统化、规范化,进入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中,一是定好制度的“度”,既不偏严,又不偏宽,顺势而行,乘风扬帆;二是抓好落实,加强检查督促,加大表扬、批评以至奖励、处罚的力度。

二、德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我们从管理入手,要求各科教学德育渗透入格。思品课教材图文并茂,课文中的很多插图向学生展示了祖国大自然的美丽风光:那辽阔的原野,巍峨的山岳、葱郁的森林、碧绿的湖水、奔腾的江河、浩瀚的海洋各有其美的特色,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大自然的美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在《我爱祖国》一课,教师可向学生出示很多祖国山河壮丽的图画:有雄伟的万里长城,位于我国境内的世界最高峰——珠海朗玛峰、滚滚东去的长江、黄河,秀峰屹立的长江三峡……看到这么多生动的画面,学生为祖国山河美丽、神州风光无限好而感到自豪,这时教师相机提问:我们的祖国美吗?美在什么地方?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呢?通过学生的回答归纳出:我们要爱自己祖国。学生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德育渗透在丰富彩的活动之中

活动是让学生在快乐中受到教育的好形式。活动只是途径,育人才是目的。

小学的集体主义教育,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均有不同层次的教育要求和内容。这样的集体主义教育,在道德认识的要求上,能以近及远,由浅入深;在道德行为的训练上,能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比较适合小学生的实际。教师在教育中,既不能超越学生的年龄特点或认识水平,提出过高的教学要求,企图一蹴而就,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即具有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也不能只是反反复复“炒冷饭”令学生生厌。而是应该力求教法活泼、新颖,在反复中提高,在提高中巩固,这样才能使学生常学常新,温故知新。多年来,我校教师摸索出了一些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运用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看幻灯和影视等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孩子们在情趣盎然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启发,接受教育。例如低年级在进行相互帮助、关心他人的教育时,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编出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小故事,或者设计一些简单的情节让学生表演:同座生病了,你怎么办;同学缺了学习用品,你怎么做等等,这样既表扬了好人好事,又让学生主动参与,达到了教育目的。

四、对小学生的教育,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针对不同学生的气质、能力、性格差异,去观察、分析、综合,待“洞悉全貌”后采取不同的措施、途径和方法进行思想教育。

1、对“个性倔强的学生”要注意培养沉着、稳重、坚持到底的精神。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批评教育,引起他们的注意。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逐步改正了自己的缺点。

2、“对慢性子学生”要注意培养敏锐的反应和办事果断的作风。对这类学生,教师要有诚心和耐心,给予他们考虑与作出反应的足够时间,鼓励他们通过参加各类活动来克服冷漠感,注意培养他们敏锐的反应能力和办事果断的作风,这样便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3、对“个性活泼好动的淘气学生”,要注重培养刻苦精神,养成做事认真、善始善终的习惯。教育每一位学生上课做作业时注意力要集中,着重培养他们的刻苦精神,并逐步养成做事认真、善始善终的好习惯。

4、对“敏感而心眼多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培养其树立自信心和适应紧张学习的能力。在实践中,我体会到对这类学生不要在公开场合轻易批评他们、损伤其自尊心。针对这类学生的个性特点,应采取耐心启发的方法,促使他们认识和改正缺点、错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适应紧张学习的能力,还应通过多种教育方式,使他们合群,遇事不畏难。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一定要融入学生的生活,时而把自己当老师,时儿把自己当学生,得到学生的信任,才能走到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一个学生——一个家庭——一个社会,这个关联中,学生是根本,学生的基础教育在于老师,面对如此大任,岂能儿戏?教育的真谛是爱,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最优化发展,作为一线班主任,让我们都伸出双手,拿出全部的爱,扶好我们的孩子们走出人生第一步,把基础教育的德育理念升华,教是为了不教,让我们和同学们一起去享受成长的幸福、快乐吧。

上一篇:团结撑起一片美好的天空 下一篇:关于识字教学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