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职学校会计教育特色途径探析

时间:2022-10-28 08:00:28

打造中职学校会计教育特色途径探析

摘要:改革传统会计教育,打造中职学校会计教育特色,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特色会计人才,已是中职学校会计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文章就打造会计教育前的招生特色、打造会计教育中的教学特色、打造会计课堂教育后的就业实践特色三方面内容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职学校;会计教育;特色;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8-0019-03

目前,中职学校会计教育主要指会计职业的基本素质和技能教育,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会计理论和会计核算方法,懂得会计准则,会编制和分析会计报表,具有表达、沟通、思考、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等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规范观念,具有敬业精神。

迈向21世纪的会计教育,应当在培养专业意识的基础上拓宽知识口径,扩展学生基础知识范围,使其具备较为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的基础和考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视野,真正构建起金字塔式的定量分析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未来日趋复杂的会计工作需要。据此,本文提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转”的做法,在特色上做足文章。运用现代企业经营的理念,牢牢树立质量意识,坚持突出中职学校会计教育特色。改革传统会计教育,打造职高会计教育特色,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特色会计人才,已是中职学校会计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打造会计教育前的招生特色

1 迎合政策支持,开办职高财会特色班。以浙江省温岭市太平高级职业中学生源为例,9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对于其家长来说,如果学校能为孩子毕业后提供良好、稳定的就业机会,非常乐意选择中职。因此,中职学校应抓住机遇,和更多的企业联合办学,尽可能让学生在毕业后能直接到这些企业就业。

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应能反映社会的需求,通过与企业合作办学,也可以使学校直接面向企业办学,以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为专业设置依据,制订培养方案。在资源并不十分丰富的情况下,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并与社会发展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是发展中职学校的明智之举。中职学校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节约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率。让学生参加到企业的实际生产当中去,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差别,从而使学生学有所用。当然,中职校要抓住产业调整的新动向,摸清产业需求及劳动力市场状况,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使学生真正用得上所学知识,解决工作之忧。

2 加强宣传,扩大财会特色班的社会影响。打造会计教育前的招生特色,可以通过开办职高财会特色班和加强社会宣传的途径,作为打造职高会计特色教育的突破口。在开展会计特色班报名工作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广泛宣传财会特色班的优势和办学特点,增强广大社会人员对职高财会特色班的了解,提高初中毕业生来财会特色班学习的积极性。

当特色班运作成熟,特色已经形成时,可以将其招生和办学经验在全校乃至全行业内推广应用,实现会计教育前的招生特色。要打造中职学校会计教育前的招生特色,应该研究省、市有关开展职高特色班招生工作的相关意见,并积极响应,率先把本校申报为全省(或全市)财会特色班招生的试点单位,以得到省、市的积极支持,为职高财会特色班的顺利开办和会计教育特色的打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打造会计教育中的教学特色

1 制定特色培养目标。职高教育培养的是与普通高校不同的专业人才,普通高校培养的是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职高的会计教育培养的是具备很强动手能力,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会计各岗位骨干人才。因此,中职学校打造会计教育特色应首先制定特色的会计教育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坚持会计教育科学办学”。

具体而言,职高应把学生培养成为能胜任技术应用、智能操作和普通技能工作岗位的初级“蓝领”,实现就业岗位的重心“下移”,满足劳动力市场的客观需求,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能动脑又能动手,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较强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社会适应性好、认可度高,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强,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初级技能会计人才,并为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2 设置特色专业课程。目前,中职学校会计课程的设置普遍是就会计论会计,对于其它一些涉及经济、管理知识的课程一般不列入教学大纲。这就使得职高毕业生在会计专业知识方面掌握得较好,但整个知识面很窄,适应性很差,往往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要求。为改变这一现状,中职学校有必要改革当前专业课程的设置,开设特色会计专业课程,有计划地逐步增加相关方面的知识介绍,使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社会工作的适应能力。

具体而言,在会计专业课程的特色设置中应该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会计专业的主体课程,如会计核算、审计、会计软件营销、会计咨询与服务、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等,以掌握财务会计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实践技能;二是延伸课程。主要是相关的经济、金融和计算机课程,以培养学生掌握会计产生的经济理论基础,有关的西方经济学、市场营销学、金融市场学基础知识,增加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三是调试课程。主要是在上述课程的基础上配合开设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课程,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及与人交往相处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及具有集体观念、团队精神,敢于和善于应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包括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

3 掌握特色教学方式。笔者经过多年的会计教学实践,认为会计教学方法特色的形成要采用以理论教学为基础,重点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其中模拟教学和案例分析教学是非常具有特色的教学方式。

模拟教学即根据课程内容,选用或自行设计与内容相配套的仿真会计资料,将课程内容所涉及的会计理论寓于模拟操作中,使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在模拟操作中体现出来。由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在模拟操作的过程中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教师主要起组织和引导作用,基本知识点讲清楚后,大量时间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操作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学生互相讨论,教师引导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方式最有效地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能,学到的知识扎实深刻,不易忘记。例如,在讲到投入资本的计价问题时,可以让学生模拟投资者和资产评估方,并在模拟的过程中讨论为什么投资者以现金以外的实物资产投入时,不采用投出单位的账面价值记账,而采用资产评估确定的价值、合同或协议确立的价值入账等。

案例分析教学与模拟教学有相似之处,其特点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选用或自行设计相关案例,把会计的理论寓于案例之中,将会计的程序方法以案例的形式展示出来,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这一方法的关键是教师设计案例,学

生积极参与。通过案例的分析与讨论,能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一方面通过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案例教学将会计理论教学活动与会计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活动,搜集会计案例。通过教学过程中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把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并用理论指导实践,达到较好掌握理论知识的目的,从而开动学生的思维并激发其创造性,提高其处理会计实践问题的综合操作能力。

特色的教学方式需要特色的工作手段。为此,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目前,会计电算比已在企业中逐步推广和运用。企业通过Internet上网查阅、和收集各种信息也已较为普遍。有些企业利用网络互联甚至已实现生产、计划、销售、人事、劳资、财务等数据共享,做到办公无纸化。从这一点来看,中职学校会计教育要培养出合格的会计信息处理人员,必须把电脑基本知识和实务操作、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应用、网络、通讯及多媒体等纳入教学体系,掌握特色的工作手段,才能最终形成特色教学方式。

三、打造会计课堂教育后的就业实践特色

为了打造会计课堂教育后的就业实践特色,中职学校应建立校内、校外及定向单位三位一体的实践体系,即在校内建立模拟实验室,在校外建立实践基地,在定向单位建立实训基地。

校内模拟实验室主要作为课堂教学的配套设施,便于学生理解课堂教学内容,通过阶段模拟、综合模拟,真正让学生熟悉会计工作环境,掌握会计流程。

校外实践基地一般通过与专业会计软件公司的合作,建立会计软件应用教学实践基地,让学生获取会计应用软件和ERP证书。

定向单位实训就是到学校指定的单位全封闭实训,一般选择在二年级下学期或三年级上学期,实训时间至少2个月。此外,还可以调动学校、家长的社会关系,让学生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到单位进行参观、学习,以缩短会计教学与银行业务、税务及会计操作的差距。同时,加强会计软件的教学与应用,做到人无我有。

总之,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带来会计市场的国际一体化和会计信息服务对象的多样化,这使得会计职业岗位的就业标准不断提高。中职学校传统会计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这种要求。学校要谋发展,必须创特色,有特色就有发展,有特色就能壮大实力。中职学校只有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以特色求发展,以特色创品牌,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高香林,基础会计(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系列教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1)

[2]张慧霞改革职高会计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J],山西科技,2008,[06]

[3]李春玲,论新加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及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8,(09)

上一篇:以特色项目促进多媒体技术专业建设 下一篇:中职教师要胜任多重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