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教育的密码

时间:2022-10-28 05:41:24

幸福教育的密码

新课改走过了十多年,已没有人再去怀疑它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在基础教育领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1]新课改带来的最大变化是教师对教育本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幸福教育”的提出正是对新课改的有力回应。什么是幸福教育?如何让学生在你的课堂感受到教育的幸福?在苏明进老师的《懂你的孩子:唤醒潜能的秘密》一书中,我们找到了让普通老师最感清晰的答案。在本书后记中,苏明进老师写道:“看着每个孩子,我衷心期盼在他们心里,能一直怀抱着童年时那幸福快乐的感觉,让他们有足够的能量去面对诡谲多变的未来;我也希望能在他们的心里种下一颗种子,期待有一天它在历经风霜后,终将开花。”苏明进老师是成功的,他的成功和实践体现了幸福教育的核心思想:满足师生发展需要,共享成长欢欣;师生追求美好愿望,实现人生价值。

细读本书,也就走进了苏明进老师的课堂。他用实践证明,“孩子的潜能并不局限在学习上,通过各种教学上、生活上的机会教育,他希望激发孩子向上、向善,以及希望自己更好、更棒的力量,而这份力量将会是孩子一生最大的宝藏。”[2]他用行动说明,幸福教育的密码就在课堂内外。

一、从教育的方法手段来说,幸福教育洋溢着自由、和谐、民主、平等、温情、关爱等人性的光辉。美国当代教育哲学家内尔・诺丁斯认为,教师应该着重在教室里建立一种良好的气氛,在课堂、学校里建立起富于关心的人际关系、气氛和文化。教育是一种对话,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既是被关怀者,也要尝试让成为关怀者。

苏明进老师的学生是幸福的,在他的课堂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认真且有点顽皮的大孩子,带着一帮懵懂调皮的小孩子,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在属于他们的世界里,既有用来检视“我要认真”的小秘招――“手中的秘密”,更有“爱的小叮咛”卡片;既有联络簿中写满的欢乐回忆,更有“老师请用拖鞋”的游戏和享用“水果大餐”的甜蜜;既有老人茶、葱抓饼带来一教室的香气四溢,更有师生间的“十八相送”;既有教室里“按摩达人”秀神技,更有培养“笑话值日生”时,那个“身败名裂的笑话”让老师“羞到想自尽”;既有与孩子的内心对话,更有师生之间的秘密,还有在深层沟通中留下师生间的“深刻的心灵印记”――“我懂你”……在他们的课堂里,“碎碎念”“联络簿”“反省单”“乖乖椅”“扣分章”都成了有情有义的“生命体”,就是“骂自己”都是那么温情感人。

二、从教育的目标任务来说,幸福教育充实生命,升华人格,师生超越职业感和任务感而形成工作、学习的愉悦感,进而生成人生追求的精神满足和生活愉悦。幸福是一种情感的体验,经历同一事件或身临同一处境,由于内心的感受不一样,人们的幸福感也是不一样的。孔子评价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所以,幸福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协调人们的期望和现实,内心和外在的矛盾,帮助受教育者找到生活的信念。在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中,把人的精神需求归纳为社交(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等层次,如果说归属和尊重通过教育的方法手段可以达到,那么要使学生找到自我价值就必须通过培育学生的信念来实现。苏明进老师在书别提到了一位已经毕业的原住民(台湾当地的少数民族)学生――李雨薇,在小学读书时就梦想长大后要当律师,进入中学后她就下定决心要考入台中女中,在中学学习的三年,“不知不觉中,成了所谓‘顶尖的学生’”,最后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英文和数学满分)毕业。需要指出的是,李雨薇的成绩并不是依靠补习取得的,但她会“借由看电影来训练英文听力及会话”,在中学三年最大的收获就是“认真的态度”,她对成功感到骄傲,更对未来充满希望。幸福教育的深层意义就是要使每个个体获得自信的人生,成就一个有信念支撑、引导的人生。

有信念的教育才是幸福的教育。“信念即人们坚定不移的思想、理想、意义和方向。并不是所有的思想、理想、意义和方向都可成为信念,只有当思想、理想、意义和方向与主体的体验、认知情感发生共鸣并未主体确认和坚信,进而内化为主体的精神时,才可称其为信念。”[3]在教育过程中,老师的鼓励和期望也要做到适时适当,才能得到学生认可,才会引感共鸣。苏明进老师是在肯定李雨薇的体育才艺、积极发言的基础上,不断勉励她要成为“原住民之光”,而李雨薇也确实达成了老师的期望。

当然,我们不能把培育信念简单地看成是帮助学生树立一个远大的志向,“教育是在尊重个性的前提下,把学生的独特潜质作为教育的基础和条件,把个性和亮点张扬,用多样的人生渲染世界的多彩。”[4]我们可以从苏明进老师的课堂上找到这样的答案。首先让我们看看他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学习不只在课本――桌上的脚踏车课程”;“善用小白板,数学超有趣”;“小技巧,让孩子爱阅读”;“换个场所上课去”;以及“善用游戏,学习加倍”中的“健康戏剧课”,“我们都爱小番茄”,“小呆瓜制造工厂”;“激发学习热情”中的“最爱体育课”,“同侪的正向力量”……我们再来看看苏明进老师是如何督促学生认真学习的:对着三个作业缺交的孩子“因材施教”――“再五分钟,一个我要盖扣分章,一个继续留下来,另一个就要被我请出去了”;数学演算时“不要急着把错误擦掉”――“当孩子们愈能面对自己的错误时,他们就成长得愈快”;“确实把关孩子的作业”――“采取紧迫盯人的方式。一有缺交,就把他抓来念一顿,并且要他立即补完功课,绝没有妥协的余地”;抓住时机,“来场学习上的宣誓”……再让我们来看看苏明进老师是如何来肯定和赞美学生的:“优点大轰炸”游戏;“赞美孩子的技巧”――“给孩子一个微笑,赞美他今天的好表现,想必他现在的脸上,一定正绽放着最甜美、最开心的笑容”;“向孩子的心灵喊话”――让孩子找到那个“好的自己”;在辅导管教中有严厉批评时,不忘给孩子一个“爱的呼吁”,使批评成为一个向上的力量……

苏明进老师在这本书中没有谈高深的理论,但他用温馨浅白的语言、温暖生动的事例让我们领略到教育的真谛。“教育在知识的传递中,在能力的培养中,以崇高的教育信念和教师的人生信念塑造和形成了受教育者自身的信念。”[5]

三、从教育的过程内容来说,幸福教育本身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最高境界是真、善、美的统一。杜威说:“教育过程不止单纯的获取知识和有关技巧形式,它们还企图把所获得的知识统一起来,形成持久的性向和态度。”这种性向和态度就是对生活的感受,“教育即生活”。所以,教育的本质是把知识作为载体,通过培养道德和理智美德来使人获得幸福。这和新课改的方向是一致的。“课程改革的聚焦点,就在学生怎么学会学习,如何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会怎么做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有思想、有道德、健康、活泼、独立、有能力的人。”[6]

苏明进老师就是这么做的。他在课堂上让学生“学数学,也学助人”;“念出好文,全班感情超棒”;他上自然课的“植物世界”单元――“很开心孩子们愿意和我分享他们美味的‘水果大餐’,更开心的是,他们很懂得分享的乐趣”;他“当孩子的放大镜”――让孩子们“清楚看到这世界最美好的事物”;在棒球比赛中,他让孩子们“从失败中站了起来,学习到比‘成功’更珍贵的道理”;他感动于班上学生小键懂得帮助父母、照顾别人,赢得了学校颁发的“孝行奖”;他即时上好“温馨的打扫课”,又把打扫厕所变成小组竞赛,也真诚赞美寒假期间默默到教室喂鱼、浇盆栽的小沈同学;他的“机会教育”――让孩子们在毕业旅行中深刻感受到“牺牲的过程中,所蕴含的深层意义与真实的幸福感”;又利用“葱烧饼”事件中一个懂得感恩的好孩子小峰,引导孩子们懂得“知福、惜福、再造福”;他邀请值日生一起用餐聊天和依靠平时的碎碎念帮助学生“厘清学习的目的”――“那是一种认认真真的觉醒,以及真真实实面对自己的勇气”;而凭借“老师的觉知感”――“孩子知道这个老师懂得他,也会心存感谢地蜕变自己、变成更好的人”;在音乐剧表演中他注意培养个性害羞的孩子挑战自我的勇气;在班级管理中他掌握“保持距离与适度放手”的分寸,让孩子们“学习自我管理、与团队合作的道理”……

苏明进老师的生活就是教育,他的教育就是生活。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他让孩子们生活在一个真善美的世界里,做他的学生是幸福的,他自己收获的也是幸福。苏明进老师的幸福不仅仅在于他的教育著作和超高人气,更在于他把教书作为一项“救人的大事业”,他的努力就是要让孩子们的人生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他的信念,他也正享受着这样的幸福时光。

也许会有人质疑:苏明进是在台湾教书,在升学竞争依旧激烈的大陆,他的这一套做法现实中行得通吗?影响到教学成绩咋办?我想说的是:第一,苏明进老师始终没放弃教学成绩;第二,我们不是提倡“拿来主义”,任何经验只作借鉴之用;第三,引用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朱慕菊巡视员的话:“教育的责任就是,即使有激烈竞争,也应该让学生的成长过程有规律、有尊严。”[7]

参考文献:

[1] [6][7] 朱慕菊,余慧娟.十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课改热点问题访谈录〔J〕.人民教育,2011(18).

[2]苏明进.懂你的孩子:唤醒潜能的秘密〔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封页作者简介.其余未注明出处的引文均引自该书.

[3][4][5]刘文霞,桑志坚.幸福是教育的终极追求〔A〕.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百度文库.

(作者单位:常熟市梅李高级中学)

上一篇:我的童年有“泥”相伴 下一篇:教师文化对小学新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