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主提问设计关键点

时间:2022-10-28 05:19:19

初中语文课堂主提问设计关键点

高质量的课堂提问,是一门教育艺术,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具备的教学能力。“主问题”的研究,实际上是对语文课堂提问研究,从本质上说,是对语文教学的深层次探讨。这种研究的着眼点与着力点是:在阅读教学中,用尽可能少的关键性的提问或问题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更集中更深入的阅读思考和讨论探究。

一、“主问题”的特点、功能与作用

“主问题”本质特点就是它是主要问题,是引发学习思考的文章关键问题,设计到位的主问题总是能够轻便有力地牵动对全篇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和赏析,有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1.“主问题”是经过概括、提炼的,“主问题”教学现象对教师把握教材的水平和课堂对话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主问题”的广泛运用将从大面积上提高语文教师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研读课文的水平。

2.“主问题”有利于课堂上“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主问题”的提出,是“预设”;由“主问题”而形成的课堂活动,是“生成”。

3.由几个“主问题”组织起来的课堂阅读活动呈“板块式”结构,每一个“主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都能产生有相当时间长度的课堂学习与交流活动,几个“主问题”层层深入,从不同的角度深化着课文内容的学习。

4.由于“主问题”往往呈“话题”的形式,所以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品读活动一般不是表现于细碎的“答问”而是表现于师生之间的“对话”,这将从大面积上改变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习惯,带来流畅扎实的效率较高的课堂教学过程。

二、 “主问题”的设计与运用的基本规律

1.在课文教学的初读阶段,往往用一两个“主问题”牵动对全篇课文的深刻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品读课文的质量,凝聚学生的阅读注意,加深学生思考的层次。比如,在教学《孔乙己》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主问题”:为什么结尾产生 “孔乙己大约的确是死了”这样的矛盾?通过这类问题的恰当巧妙设计,就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有效地提高学生把握主题的能力。

2.在课文教学的进行阶段,往往用一两个“主问题”形成课堂教学的重要活动板块,形成明晰的课堂教学思路,形成学生呈主体性参与的教学局面。比如在教学《苏州园林》这篇文章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文章中说“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设计者和工匠是怎么做的?找一句话概括,并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这种居高临下鸟瞰式的主问题设计,可以使学生充分地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提高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阅读能力。

3.在课文教学的深化阶段,往往用精粹的“主问题”激发思考,引发讨论,深化理解,强化创造,形成波澜,酿造课堂教学的高潮。如在《唐雎不辱使命》的教学中,提问:作者为什么不把最终的结果写出来?如果你续写文章,情节该如何发展?你觉得安陵最终保住了吗?以此引导学生继续走进文本解读感悟战国时期士的本质。

三、主问题设计的关键点

之一:着眼文本的文体特点。针对不同的文体,设置不同的主问题。例如教记叙文《爸爸的花儿落了》就是把“插叙进行到底”,围绕着“插叙”这个主问题提出了涵盖多方面的一系列内容,“插了几件事”“这几件事之间是怎样链接的?”“插叙的事之间有怎样的排列顺序?”“插叙的五件事和我的成长有什么关系?”起到了一线连珠的效果。

之二:凸显文本的独特风格。教学《桃花源记》时,学生认识到作者抨击社会离乱,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教师提问:“你愿做陶渊明这样的人吗?”很多学生都认识到“假如人人如此,那么社会就谈不上发展”。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陶渊明消极避世的一面。又比如根据《大道之行也》的教学,加入复旦大学教授樊树志《国史十六讲》。这本书是对大同世界的描绘,然后问学生史料与课文中的内容有什么相似处?这也是个好问题,学生也能从比较中理解全篇。

之三:体现文本的语言价值。语言是文章的外壳,是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的表露。任何一篇文章的写作,都体现了作者一定的语言风格,或生动形象,或清新自然,或通俗易懂,或含义深刻,或幽默风趣,或富于人生哲理,或引经据典,或化用名诗名言等等, 从而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如教学《中国石拱桥》,通过赏析有序、生动的说明文字,将老师打乱10个自然段顺序的文章,用“分别概括板块大意并且合理地排列六大板块的顺序”这个主问题,让学生充分理解说明文“言之有序”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风格,全面理解说明文的特点。

之四:落实文本的训练重点。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文末的“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中的“闲人”一词是文章的文眼,如何使学生正确理解“闲人”为教学中的难点。注释中译为“清闲的人”,但更应从中去领悟苏轼身遭贬谪仍有如此闲情雅致的情怀,体现其乐观旷达胸襟这一深意。教学中提出“从苏轼自比闲人中我们读出了什么?”学生从相关注释资料中明确了这一点,从而全面理解了全文。(作者单位:江西省信丰中学)

上一篇:沿着既定路线 下一篇:如何进行低年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