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如何积累作文素材

时间:2022-10-28 05:18:44

初中生如何积累作文素材

摘 要:初中生的作文,往往语言干巴枯燥,内容空洞,缺乏深度,指引缺乏素材。如何积累作文素材呢?多阅读,经常深入现实生活,注重观察,坚持日记,加强听说训练,关注媒体,启发想象思维等是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途径。

关键词:积累;作文;素材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3-0020-01

在数十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我发觉学生做头疼的莫过于作文,他们的作文,往往语言干巴枯燥,内容空洞,缺乏深度。为什么呢?这恐怕与学生作文积累少得可怜有关。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怎样知道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呢?

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要让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让学生初中多读,以读促写。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历练在乎多作,应用从阅读中得到的写作知识,认真地作。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反复历练的。”就要在语文教学中多设阅读课,经常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阅读的优秀篇目,包括精美的散文、诗歌、小说等等。

广泛的阅读有利于增长见识 开阔视野。因此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必要时督促他们多背妙语佳句,让语言印进脑海里。有了丰富的语言储备,写作时就会有“新鲜”的语言涌现出来,与研究会变化多姿,有文采。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从自己的经历中撷取写作材料,并鼓励学生只要拥有一双慧眼,便会发现自身的经历中有着丰富的写作材料,从细处做起,时时处处别忘观察,点点滴滴加以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随时记录下来,哪怕只是一个梗概,对写好作文也是有帮助的。

二、现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作文从某个方面讲是反映生活的载体,写作就是为了表现生活,书写生活感悟,表达对人生的仍是和思考,可以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因此,要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深入生活,采集素材。倡导学生多参加有益社会实践活动和学校班级体组织的各种活动,坚持经常深入生活实际,进场积累材料,有助于学生养成自觉读书,勤于动手的好习惯,是文章写得更生动、更具体、更突出主题。还有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如远足旅行、参观访问、兴趣小组活动、饲养小动物、课外阅读、看电影戏剧等。参加这些活动,生活面广泛了,自然就有大量的、丰富的写作材料了。

初中生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有一颗敏感细腻的心,要用自己的眼睛真实地记录下生活中发生在身边的每一件事情,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现实学习生活中获取写作的灵感,积累写作的素材。鼓励学生从生活实际、写作实践中积累写作素材。“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实践出真知。”所以,深入生活,鼓励学生在生活和写作实践中加强锻炼,自觉接受生活的磨炼与考验,体验生活,感悟人生,抒写个人情志,表达自我倾向,同样会使他们受益匪浅。

三、注重观察,坚持日记

从观察中积累素材,就是积累从观察中得来的内容和体验.具体地说,就是要求同学们,把在生活中自己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或有意思的内容,触摸到的,品尝到的,耳闻目睹到的新鲜事物,及时记录下来,在观察中积累,这是重要的积累作文素材的途径,因为小学生主要练习写的是记叙文,而记叙文绝大多数写的又都是作者的见闻及感受,积累从观察中得来的内容和体验,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写观察日记,尤其是记叙文,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写日记,观察生活中所有的发生过的现象,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把它们写成文字,在心底留下一个影像。观察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要注意到这件事的发生、经过和结果。还可以观察身边的人,细致地观察他们的外貌、动作和神态,经过思考、分析,记在心里。这些就是写作的基本素材。

四、关注媒体,丰富写作

让学生通过看电视、听录音或从网络获取知识信息,扎实写作素材。五花八门的传媒对于我们了解外边世界、吸收新鲜空气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因此,我们要善于规范的引导学生观看,多听优质的影视、广播等节目。这样,学生的写作素材会越来越丰富多彩,并将逐步成为陪伴他们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

五、加强听说训练,启发想象思维

说话是作文的先导,是作文的起步。俗话说:“只有出口成章,才能下笔成文。”因而,作文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课文时,尽量让学生练习口头造句,并且鼓励学生把话说得越具体越好。每次作文之前,教师应当把写作要求讲给学生,然后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打好腹稿,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口述自己的文章。在学生口述时,教师除启发学生大胆发言外,还要引导学生加强修辞,注意语言的运用。同时对学生述说的语气、表情、动作也要适当点拨。长期训练,让学生做到“胸有成竹”。

中学生作文由于缺乏想象,普遍存在文思枯涩、空洞无物的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注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作文展开想象,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要形象的描绘客观事物,就需要对他们的内心活动作合理推测;要比较深刻地揭示某一事物的象征意义,就要展开丰富的联想。

总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哪来的“发”?对学生而言,作文素材俯首可拾,很多就在学生身边。只要我们鼓励学生用心观察,勤于思考,注意积累,再加上教师适当的指导,拥有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就不会对作文愁眉苦脸了。那种“肚中羞涩”、“无话可说”的情况也就不会出现了。

上一篇:农村小学体育课学习评价浅析 下一篇:游泳运动员科学选材的新概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