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学生不良行为现象剖析

时间:2022-10-28 03:26:42

现代大学生不良行为现象剖析

摘 要:从一组网络图片出发,指出当今大学生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如:思想散漫、无心学习、虚荣心强、恋爱方式偏颇等,并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从学生本身、学校及社会等角度去分析学生产生这些不良行为的原因,从而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图片;不良行为;教育;职业引导

最近,无意在网上看到一组《关于现代大学生的特点》的图片,共17张。笔者以调侃的形式发在网上,却无意中被许多人转载,并在标题上冠以“爆笑”“经典”等字眼。作为一名老师,看完这些图片后,我却一点也笑不起来。

学生是社会的未来,他们承担着建设祖国、造福人民的重大历史责任。而图片上的这些学生,他们的行为举止,留给人们的印象却是:思想散漫、无心学习,赌博、网络游戏成“风”;虚荣心强,恋爱方式偏颇;思想空虚,把无趣当成有趣等。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他们十年含窗苦读,难道就是为了过这样的生活?我想不是!每一个进入大学的学生,他们曾经都信誓旦旦!他们有理想、有抱负,也有憧憬,那是什么致使他们变成现在的样子呢?

一、造成当今大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

1.心态转变的问题

学生未进入大学之前,他们的生活充实而又紧张,有明显的奋斗目标――考上大学,并为实现这个目标全力以赴。但进入大学后,原有的生活秩序一下子全部被打乱,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很难调整过来,主要表现在:

其一,生活重心失衡。进入大学后,没有升学压力;没有堆积如山的作业和试卷;更没有一次又一次的模拟摸底考试,学习相对轻松,这反而让大部分学生的生活重心失衡,他们无所适从,内心空虚,为了弥补这种空虚,他们抽烟、打牌、谈恋爱……

其二,自我的放纵。

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考上大学,就等于完成了人生的一件大事,原先那根紧绷的神经也得到了舒展,他们便从自我束缚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他们变得贪玩、追求刺激。

其三,受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大学“六十分万岁”“大学就是玩”等不良思想悄悄进入大学生脑海,于是一到考试,有的同学为了达到六十分,作弊手段层出不穷,甚至不惜丢掉自尊。

2.学校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学校环境对大学生尤其是新生有重要影响。绝大多数新生都是首次远离家门,他们离开了长期依赖的父母、朋友以及熟悉的环境,面对陌生的校园,生疏的新群体,意味着一切都要独立,对各种问题都要自己拿主意、自己动手解决。这些都会给每个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应激。有不少学生甚至会变得迷茫和恐慌。为了掩饰这种挫败感,有的学生就会选择一些逃避或消极的方法应对,也有的会采用一些较张扬甚至出格的方式方法以引起大家的注意,这种现象在图片中反映的较为明显。

3.网络对学生的影响

“科学是一柄双刃剑,用之得当,会为人类造福;而用之不当,则会为人类带来灾难。”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网络,一方面,已成为当今大学生迅捷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形形、良莠不齐的资讯令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应接不暇,而大学生的思想尚未成熟,对很多事物缺乏全面、辩证的辨别能力,因而导致了价值观的冲突和紊乱。因而会出现大肆挥霍,用“金钱”堆砌“爱情”等不良现象。

总之,大学生的这些不良行为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或许有人会说,网络上的这组图片仅仅是作者的恶搞或者一时兴起,故意放上去的,不必介意。但我们有没有想过,问题是,这样的现状毕竟存在且有漫延的趋势,如果我们不及时加以引导及改正的话,大学生的某些行为现象确实令人担忧。

二、作为教育者,作为大学生的导师,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职业生涯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成才观

大学是学生即将走向社会的交叉口。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他们对自己的专业、学校并不是完全了解,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迷茫和惶恐、不安的现象,为了帮助学生尽快从这种状态中走出来,学校有责任从一开始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并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和职业能力,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

当大学生们对自己的大学以及大学以后即将面临的问题有所了解之后,他们才能一定程度上减轻这种心理负担并有针对性地去奋斗。

美国心理学家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认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化为动机,使人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面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能更好地实现目标。而职业生涯的规划,恰恰可以帮助我们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科学树立目标、正确选择职业;又能为学生提供走向成功的行之有效的技巧与方法,帮助克服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困难,让学生将来少走或不走弯路。更重要的是,学生进入大学后,学校就引导他们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规划,让他们清晰地明白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学生就不会因为学习无动力,而变得慵懒、无聊。

此外,加强职业生涯的引导,还应当引导学校积极主动接触社会,鼓励大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来了解社会并增强社会对自己的亲和力,增强自己融入社会的欲望,同时,通过不断地实践找到自己的差距所在并加以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成才观。

2.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现在的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18~24岁)这一关键时期,他们的个性生理已接近完成,已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种种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成熟。进入大学后,学生容易出现人际关系受挫、情绪起伏不定,心态难以及时调整、恋爱与性的关系等心理健康问题。针对于此,学校应加以高度重视,及时了解大学生心理动态,加大思想教育力度,及时预防和排解,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三、当校应对大学生采取的措施

1.加强人际交往教育,帮助建立正常的人际交往圈

学生除正常的日常交往外,学校可以多组织各种集体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扩大交往圈,提高交际能力。

2.加强性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要启发学生正确处理好同学、恋爱、友谊的关系,在大学,爱情固然重要,但绝不是爱情至上,更不能用金钱铸造爱情。大学生,仍然属于消费群体,经济仍依靠家长的支持,还没有足够的自理能力,因而需要正确地把握好这个尺度。

3.加强抗挫折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现在的大学生在认识上仍具有很大的主观性、片面性和肤浅性,往往为求得在想象中的心理满足或者错误和片面的选择来对待理想和现实。学校要因势利导,促使大学生在关注自我和关注社会发展之间达成一种平衡,而不脱离社会实际和社会责任,单纯地沉溺于对自己的未来的自我设计之中。同时,要注意缓解由于不满现实引起的过度的焦虑、无助等不良情绪反应,以及因此产生的不良行为,避免他们对社会产生敌意,甚至产生厌世等不良的态度和行为。

4.重视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和理想人格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学说所主张的以做人为人生的起始来实现社会进步的,要想勤于修身,必须敏而好学,要从宽广深厚的人文知识中汲取营养,不断加强自我修养。

在21世纪的今天,“能否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包括语言文字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文化礼仪修养和历史与哲学修养,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作用,同时也决定着整个社会的秩序及文明程度”。从近几年人才市场和就业形势反馈的信息看,很多用人单位选人重才,更重德,把人的素质放在首位。具有事业心、责任感、诚信和吃苦奉献精神的毕业生成了用人单位的首选目标。

因此,学校不仅要教育学生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更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特别是礼仪道德修养,教会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从而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和理想人格。

参考文献:

[1]吴克明.网络文明教育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出版社,2005-06.

[2]马涛.人文知识概要.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 广东省广州市总工会职业技术学校)

上一篇:浅谈音乐课堂中的德育实施 下一篇:论大、中专毕业学生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