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等职业学校非专业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28 01:09:54

谈中等职业学校非专业能力的培养

摘 要:非能力培养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必需,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需。虽然,它在实践过程中会有一些阻力,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光明的未来。总理在大连考察职业教育时就指出:“职业教育的教、学、做不是三件事,而是一件事,在做中学才是真学,在做中教才是真教,职业教育最大的特征就是把求知、教学、做事和技能结合在一起。职业学校的教师不仅要培养孩子们求知,而且要培养思想道德,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关键词:中职;非专业能力;做中学;学中做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6-0291-03

一、问题提出

近年来,国内经济发展和就业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革和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需要学校为社会输送和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型实用人才,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专业技术能力培训。因此,加强以非专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全面素质提升成为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新的研究方向。从全球化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非专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趋势和重要特点,是时展的需要,是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全面提升自我素质、追求个人最大化发展的必然需要。解决问题能力这一非专业能力,与具体的专业技能相比,确实具有明显的不同,对中职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

中国职业教育长期以来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不同学习需要,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育状况,不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最大限度发展,不利于培养多种类型的优秀人才,中等职学校学生非常欠缺非专业能力,所以导致毕业生缺乏爱业敬业的职业素养,严重阻碍了中等职业教育的正常可持续发展,也影响了职业教育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功能作用。我们针对这个情况,提出了“非专业能力培养”的主张。非专业能力是那些与一定的专业实际技能不直接相关的知识、能力和技能,它更是在各种不同场合和职责情况下作出判断选择的能力;以及胜任人生生涯中不可预见的各种变化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提高职业道德和吃苦耐劳精神;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我、珍惜职业生涯,提升就业稳定率。培养学生明白组织与规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不断尝试的信心与耐心。培养学生能够突破自我限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沟通的有序性,并能够有效沟通。培养学生对建议的采纳与执行及初步懂得基本工作流程的建立及组织计划的重要性。

目前中国各地都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但如何做到面向中职学生,又如何促进每个职业学校毕业生最大限度的发展,非专业能力培养从理念到策略方法尚未形成提供了一个系统完善的模式。因此对非专业能力培养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对中国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内外的一些学者对非专业能力培养也进行一些探索,各地的中职教师都在尝试非专业能力培养的开发与设计,但针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实际,此项研究还不多。基于国内外研究经验以及我校自身的专业设置特点,我们在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两个方面紧紧围绕非能力培养相关理念进行实践。

二、加强中职学生非专业能力培养,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非专业能力概念产生的背景是现代经济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已经超出了教育界对劳动力培养的需求,要求劳动者具备独立进行计划、实施和检查的能力,但这种能力的培养仅仅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是很难实现的。如果说专业能力是指运用专业知识、技能、经验解决与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能力,那么非专业能力是运用非专业知识、技能、经验解决那些在职业生涯和人生发展中遇到的与专业关联不是主要矛盾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一种在不同场合,不同条件,不同环境运用跨专业的知识、技能、经验对所遇到的问题迅速作出判断和执行的能力。由此可提出了对于“非专业能力”的定义:“非专业能力”是那些与一定的专业实际技能不直接相关的知识、能力和技能,它更是在各种不同场合和职责情况下作出判断选择的能力;胜任人生生涯中不可预见的各种变化的能力。因此,加强中职学生非专业能力培养,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理论意义

可进一步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丰富教学理论,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职业体能、实践能力,为培养合格建筑类人才提供新思路。职业教育是面对社会的,它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它要求职业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去创新,去完善。职业教育更需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它需要有新的观念形成。非能力培养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必需,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需。虽然,它在实践过程中会有一些阻力,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光明的未来。总理在大连考察职业教育时就指出:“ 职业教育的教、学、做不是三件事,而是一件事,在做中学才是真学,在做中教才是真教,职业教育最大的特征就是把求知、教学、做事和技能结合在一起。职业学校的教师不仅要培养孩子们求知,而且要培养思想道德,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对职业学校学生进行专业素质教育的同时,加强职业学校学生非专业能力的培养,从而提升中专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职业能力,对于改善中专生的就业前景,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快速平稳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应用价值

1.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更新教育观念。长期以来封闭式的课堂教学的现状,仍是目前诸多职业学校固定的教学模式;只想去教学生学什么,而不去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地做,怎样做;较孤立地把教学看做一个单独的存在,而不把它融入“做中学”的范畴,以致束缚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科技素质和科技能力方面欠缺,在信息处理能力方面不自信,在实践能力方面缺乏,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有待提高,以至于失去发展其个性的机会。我校这个探索,志在拓宽教学领域,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点拨自主参与,自主学习,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会学、会做、做好的信心。这些促使教师更新观念,变研究怎样教为怎样引导学生做,与学生和谐共进,真所谓教学相长。

2.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通过非职业能力培养,培养学生非专业素质。这是最重要的方面,指通过加强对学生试验、实训、实习以及社团活动、社会服务活动等指导,严格要求,促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素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人文氛围,构建校园文化软环境;要增设人文类课程,完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在团队活动中对相同目标的认知和行动。亲身体会领导管理的感受,尝试进行合理分工,高效率地完成团队任务。充分培养团队精神,体验分工与合作,增强全局观念。

三、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非职业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在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中注重设立非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针对各专业学生不同就业发展需要的类别,开设专业知识理论、技术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培养课程,形成和完善有针对性的差异培养的策略体系,并摸索出适合未来就业需求的具体可操作的非专业能力培养模式。善于引导学生突破固有思维模式,积极寻找有效的沟通方式,不断拓展思维空间。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主动沟通、双向沟通的必要性,并且掌握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平行沟通的不同技巧及其如何正确地看待社会问题,而不是凭借感觉认识问题,不被表象所迷惑。有效的聆听,支持性的倾听。引导学生积极参各类科研活动,增强学生接触社会、接触生产实际、融入社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知识应用水平。人才培养的模式和目标应定位于创新创业型应用人才。

(二)在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中渗透非职业能力培养内容

1.道德品质,奉献精神。道德品质是社会选拔人才的核心要素。用人单位把道德和诚信作为选择人才的重要标准。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知、情、意、行方面出发,确定具体研究内容,制订出有针对性的活动计划,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展示平台,达到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奉献精神的培养的目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包括正确的择业观、工作观、职业观等,而要形成这些正确的观念,根本性的工作还是要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安排学生美化校园的劳动和清扫校园卫生的工作,给学生提供劳动观念,培养学生不怕脏不怕累的吃苦耐劳的锻炼平台。培养良好道德品质,规范学生行为准则,培养学生谈吐大方的内在修养,塑造学生良好个人形象。注重增强学生主动沟通的意识,同时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控信息与资源共享的重要性,深入体会奉献精神在工作中对完成全部任务的影响和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敢于挑战、敢于表现的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

2.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化处理。当前用人单位对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视,而中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存在的某些不足恰恰是重知识传授而轻方法传授,以至于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差。首先,该校各专业各年级学生对于信息处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认识以及学生对于信息处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现状的调查分析;其次,用人单位对于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诉求及学生对于信息处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调查研究;最后,在校学生学生对于信息处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研究。

3.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几方面进行培养。首先,本校各专业各年级学生对于团队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的认识以及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的现状的调查分析。在当今社会,应该说没有任何一项工作能在孤立状态下完成,不会交往就不能较好地完成工作。对一个集体或团队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意味着团结、和谐、力量和事业的发展,学生只有善于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适应新环境的要求,才能获得更充分的生存与发展的条件;其次,用人单位对于团队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的诉求及职业人在职场团队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展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调查研究;最后,在校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方式的研究。创新之处:为学生搭建一个快乐平台,让学生在体验中提升自我,增强学生挑战自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在各专业教学中,实施非能力培养教学,将传统教学模式和新颖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全面提高教学力度,以课堂为平台,以学生为主体,提高职业技能。在学生日常管理中,注入非职业能力培养理念,使管理与每一个学生职业需要最大限度匹配,能够促进每一个学生更好发展。

(三)在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中进行非职业能力培养大胆创新

先对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的个体发展需要进行调查、分析和整理,发现一些对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产生影响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差异教学和管理方法策略体系、理论体系,形成教学论的一个新的流派分支。培养学生懂得组织与规范的意义。增强学生大胆探索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突破自我限制,在解决问题方面增加创造性。让学生理解沟通的渐进性,并能够有效地进行沟通。同时让学生掌握如何采纳、执行建议,初步了解如何制定基本工作流程及其懂得在活动中组织计划的重要性。

(四)在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中进行非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路和方向

实施分两条线进行,一是根据计划的内容划分六个模块,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进行专题研究,不仅局限教学老师参与该项研究,要求学校学生管理人员也参加了本计划研究;二是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专业开展系统的非专业能力培养,并以点带面开展研究,两条线的研究互相配合和补充,使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更好的结合。目标是增强学生间的信任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增强团队整体意识、协作精神和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配合,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能力,培养团队应急、应变及预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胆识和责任感。

四、结语

非专业能力是指与专业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没有直接关系,并且超出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的能力。换句话说,是一种可迁移的,与职业或专业无直接关系,但对生存和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的能力。应该改变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模式,把非专业能力培养放在与专业能力培养同等重要的地位,遵循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同等重要的原则,在设立专业素质教育模式的同时,构建成熟的非专业素质教育模式,提升学生主动自觉增强非专业素质的实践和培养,使学生做到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同步提高。非专业能力具有相通性和可转换性,它不针对某种具体的职业、岗位,但无论从事哪一种职业都离不开它。所以它成为中等职业教育今后培养学生的一个目标,也是全体中职教师探索教学方法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 冯云江.非专业素质弱化对职校生就业的影响[J].中国成人教育,2007,(17).

[2] 龙卫兵,吴蜀湘.从非专业素质缺失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方向[J].职业教育研究,2008,(1).

[3] 楚杰.求职的素质——现代职业的非专业能力要求[J].中等职业教育,2003,(11).

上一篇:贵州民族村寨旅游扶贫开发的效应分析及优化研... 下一篇:物流仿真教学模型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