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与储蓄投资

时间:2022-10-28 10:56:08

人口老龄化与储蓄投资

储蓄对于储蓄者来说,是把自己暂时不用的货币存入银行以备需要时取用的个人行为。对于国家和政府来说,储蓄则是筹集投资金的一种重要来源。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储蓄对于投资与扩大再生产密切相关。因此,人口老龄化发展对储蓄投资的影响如何,受到国家和社会的普遍关注。

一、从总供养系数看人口老龄化对储蓄投资的影响

在总体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是储蓄行为的主体。与退休人员相比,他们收入高,而且要为养老做准备,所以储蓄率高。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生产人口减少,消费人口增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口老龄化不利于储蓄投资。

二、人口老龄化会导致老年赡养系素上升,在职劳动者的负担加重,用于老年人的养老金和福利支出增多。根据在一定收入条件下消费支出与储蓄投资两者此增彼减的规律,人口老龄化不利于储蓄投资。

三、从养老保险看人口老龄化对储蓄投资的影响

人的一生由少年儿童期、劳动年龄期和老年期组成。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储蓄理论”认为,个人消费与储蓄行为是按一生的周期安排的。劳动年龄阶段为退休而储蓄,储蓄率就高,老年阶段储蓄率低。在人口预期寿命延长而劳动年龄上限不延长的条件下,人一生中储蓄岁月减少,消费岁月延长,不利于储蓄投资。

四、美国经济学家马丁•费尔德斯坦认为,不断增加养老保障津贴可能减少个人储蓄总额,从表面上看确实如此。例如,1963年实行普遍性的养老保险制度,就引来了储蓄率下降。但实际上,参加养老保险计划所缴纳的保险费也是储蓄,只不过方式不同而已。

世界银行的最新研究和评论

世界银行《2000年世界发展报告》,在以“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宏观经济学”为题的一篇评论中,对人口老龄化发展与储蓄的关系,发表了他们的调查和预测,认为储蓄危机能够避免。文章说,家庭抽样调查和一项国家的研究预测表明,人口老龄化发展不会导致储蓄下降,老年妇女进入劳动力队伍将能部分抵消男性老年个人人数的减少。在一些工业国家,政策和规章能够缩小(如果不能填平的话)储蓄的空缺。

世界银行还介绍了日本和东亚的研究情况。文章说,日本和东亚的研究认为:人口老龄化发展有可能减少储蓄,但是,投资率的不断下降能够弥补储蓄的减少。更有甚者,随着南亚和中南美洲出生率的下降,在未来20年中,供养比将会下降,储蓄反而会增多。这些国家能够逐步变成像日本一样的资本输出国。

报告还说,事实上英国和美国的一些研究也认为:在未来20年中,当高出生的一代临近退休时,储蓄也会增多。工业国家即使出现储蓄不足,也是微不足道的问题。

五、提高劳动年龄上限和鼓励退休人员再工作,可以延长每个人一生中的储蓄岁月、降低老年赡养系数、减少政府用于老年人的养老金和福利支出。这是缓解人口老龄化对储蓄投资不利影响最有效的措施。

上一篇:食物的性质与健康 下一篇:无处不在的多种膳食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