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生保障部门密切联系群众的探索与思考

时间:2022-10-28 07:49:48

对民生保障部门密切联系群众的探索与思考

党的十八报告指出: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针对群众日益增长的民生保障需求,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保障民生,笔者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一、民生保障部门要在密切联系群众中明确服务的目标与方向

新的形势下,社会多元化日益凸显,各种利益错综交织,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显得越发紧迫。各级民生保障部门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窗口和桥梁,发挥好这一纽带作用至关重要。要做好民生保障这个课题,必须从密切联系群众找突破口,工作实践的蓝图勾画、目标指向,都要向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靠拢。好的目标和方向,需要科学且强有力的机制来推动。民生保障部门要运用具体的机制来推动目标的实现。例如,要坚持每周召开一次调研和解决问题领导小组会议,分析工作形势,查找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制订整改措施;党委每月召开一次群众民生保障工作会议,会后对照所担负的目标,认真抓好落实。

二、民生保障部门要在密切联系群众实践工作中打好基础

首先,要以推进密切联系群众实践为目标,积极做好密切联系群众实践的调研准备工作。摸清民生保障部门保障民生、促进服务的底数,为制定政策、推进实践奠定基础,研究切实可行的调研工作实施办法等。

其次,要以推进密切联系群众实践为目标,在县(区)、乡镇(社区)开展民生保障“权力下沉、逐级分权”的调研工作。“权力下沉、逐级分权”是新一届党和政府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党强化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举措。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进行县(区)、乡镇(社区)“权力下沉、逐级分权”基本情况的调查,了解底数,做到胸中有数。二是深入研究现行民生保障部门经办机构密切联系群众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形成县(区)、乡镇(社区)“权力下沉、逐级分权”等专题研究报告。

最后,要以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理顺民生保障部门在密切联系群众中与县(区)、乡镇(社区)的工作关系、工作机制。以新乡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为例:村协管员集中收缴保费,乡镇合作银行储蓄网点出具个人账户缴费凭证,县经办机构通过信息系统与银行到账凭证进行对账,形成了“参保在社区,缴费在银行,经办在县城,数据在省厅”的城乡居保服务体系。

三、民生保障部门要以优质高效的服务促进密切联系群众实践活动

民生保障部门在密切联系群众实践活动中呈现出三个特点。

一是民生保障工作与密切联系群众实践活动要结合得更加紧密。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构整合、人员增减与职能转变、服务机制创新相链接,实现体制、机制、职能与机构人员素质、广大群众诉求有机结合。按照“指挥协调、管理服务、权力下沉、控线放面”的要求,全力扩大和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农民工进城务工服务等工作数量和质量,积极开展“城乡居民养老进万家”、“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春风行动”、“企业千百万人才招聘”等一系列惠民活动。

二是民生保障部门职能的增量、存量与密切联系群众实践活动要结合得更加紧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服务要求日益高涨,民生保障部门为人民群众服务职能的增量会有较大的增加,责任和压力与之骤增。为了应对人民群众不断增大的服务需求,新的机构改革如箭在弦,部分民生保障部门面临着新的整合。民生保障部门在重视自身职能增量调整的同时,要更加关注存量的整合,实行“权责合一”、精兵简政,科学服务。

三是密切联系群众与提高经办机构的办事科学含量要结合得更加紧密。注重对经办机构办事标准的研究和运用,在权力下放的同时,综合考虑服务对象、地域面积、社会发展等客观因素,制订新的经办机构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为改变“粗放式”的群众服务模式进行有益探索。

针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如何更好地发挥民生保障部门在密切联系群众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笔者有以下思考:

民生保障部门务必把密切联系群众要求上升到“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高度来认识。民生保障部门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实践、全程渗透、科学调控,全力投入到密切联系群众工作中。民生保障部门务必把密切联系群众上升到“改革、建设、管理和服务”的高度来推动。坚持开拓与建设并举、管理与服务并重,准确定位,统筹协调。民生保障部门务必把密切联系群众上升到“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沟通协调为成事之道”的高度来推进。为此,在密切联系群众中,下大力气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和协调工作,掌握真实信息,是解决复杂矛盾和问题的基础。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上一篇:经济企稳形势下石化行业发展的对策 下一篇: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