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整合下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28 07:47:27

资源整合下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要: 我校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城镇初中,住校生多,“留守学生”比率大,这给学校管理与学生健康合理发展带来挑战,笔者从“留守学生”亲情缺失、自我管理能力、家校联系、心理疏导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为我校“留守学生”的管理提供依据与策略。

关键词: 资源整合 农村初中 留守学生

一、问题的提出

2006年随着我县教育资源的整合,我校成为一个典型的农村城镇中学,住校生达98%以上,而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催生出了“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留守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可塑性强,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大.现实生活中“留守学生”既有正面的积极表现,也有很多消极的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年四月,学校组织全镇各学校的班主任对“留守学生”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班主任在报告中指出了部分“留守学生”具有消极的共性特征,列举如下:

1.情感冷淡,缺乏爱心;

2.生活铺张,不懂节俭;

3.我行我素,不受管束;

4.性格偏激,容易激动;

5.有挫折感,自信心弱;

6.行为乖僻,不计后果。

(二)原因分析

1.“留守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明辨是非能力尚欠缺,好的行为习惯尚未养成,离开了父母的管束,便表现出自由散漫的特征。

2.“留守学生”难以得到父母关爱,却渴望温情,为得到温情会有不恰当的行为(诸如陷入早恋之中),或得不到温情后漠视人情甚至发展为仇视人情。

3.有些“留守学生”的家长并不图孩子在校学习怎样,而仅仅把学校当成“托儿所”,放松对孩子的要求,对学校工作不予理解和配合,这样更助长了孩子的不良习气。

4.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存在偏差,针对性不强,缺乏实效性.

5.不良的社会环境和舆论导向对农村“留守学生”影响较大.

6.委托监护人的责任心和教育方式方法存在一些问题.

二、农村中学“留守学生”的教育对策

从当前来看,要破解“留守学生”教育之难题,家长、学校、社会一个也不能少。但对“留守学生”而言,学校教育的作用会大于其他一般学生,笔者认为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设计一系列教育管理活动,学校通过设置岗位、建章立制、过程管理、考核评估等方式,促使学校教育功能结构的完善与延伸。

(一)针对“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力度不够且亲情缺失的问题,我们开展以下教育活动:

模拟家庭。为了补偿亲情缺失和家庭教育不力,让“留守学生”感受到家庭关爱,我们设计模拟家庭活动。即:每位班主任认领几个“留守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给予照料和关心,并在节假日、学生的生日等特殊日子,把他们带回家,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照顾他们,让他们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得到亲情般的关怀。

亲情教育课为了让“留守学生”每周至少有一次与外出父母交流的机会,学校安排每班每周上一节亲情教育课,并将亲情课的具体时间通知给家长。“留守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利用网络教室、亲情话吧等资源,分批给家长打电话,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思想等,了解父母在外工作、生活和身体状况,与家长亲切交流。

(二)针对“留守学生”的自我约束管理能力较差的问题,我们开展一系列的自主教育活动:

自主规划。“留守学生”在班主任老师引导下,描绘人生理想,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确定发展目标,写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并把它抄写在笔记本的扉页,或向班、小组同学公布,或装入成长记录袋,便于老师检查督促。

自律承诺。“留守学生”与班主任老师、班集体签订自律承诺书,找出自己最突出的缺点,向大家承诺限期改正,并写明改正缺点的具体措施,接受集体的监督,以实现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

自我评价。班主任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思想、学习、生活进行反省,与社会、家长、老师的要求以及自己的行动计划进行对照,通过日记、周记、汇报、“每日几问”、月评、期评等等方式来便调控自己的行为,实现自我管理。

(三)针对家校联系不畅,监护人监护能力不强的问题,我们开展以下活动

建立专门档案。每学期初,学校分班建立“留守学生”花名册,登记好“留守学生”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家长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同时还建立“留守学生”档案,以全面掌握留守学生的家庭情况、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生活情况、兴趣爱好等。

家校联系卡或校讯通。学校建立家校联系卡,以全面了解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与“留守学生”的关系等等。

(四) 针对“留守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偏高,我们开展的活动有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学校按照上级要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向全体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并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设立心理咨询室。学校开办心理辅导室,配备专职心理辅导员,为“留守学生”和全体学生排忧解难,帮助他们解决情感上的困惑、学习中的苦闷、生活中的烦恼。

设立知心姐姐信箱。学生对成长过程中的个人隐私如月经、遗精、家庭矛盾等问题,往往难以启齿,羞于向别人诉说。为此,我们在学校网站上开设“心灵驿站”,为学生开设一条可以倾诉而隐私又得到保护的途径。

三、后续思考

“留守学生”作为新时期的特殊群体,是未成年人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学生”的教育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相互配合,创设人人关心孩子,个个关爱学生的良好社会氛围。关注“留守学生”的教育,关爱“留守学生”的成长,才能真正实现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实现和谐。

参考文献

[1]李朝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思考》

[2]《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上一篇:家庭教育重在培养习惯 下一篇:如何组织好幼儿离园时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