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整合,互动共享

时间:2022-09-06 10:36:01

资源整合,互动共享

【摘 要】通过对古镇教育园区设计要求的分析,提出园区的资源整合、互动共享的设计理念。使繁杂的设计内容在这一框架下“抽丝剥茧”,为未来国内的教育园区的城市设计予以借鉴。

【关键词】校园整合;互动共享;教育园

1 基地位置与现状分析

中山市古镇镇教育园区及周边用地位于古镇顺成片,东临规划古镇医院,南为规划居住用地,西侧现状为工业区,北临古镇生态植物园,总用地面积共约33.2公顷。

用地内有丰富的水网资源,水质及环境较好,为创造特色校园环境提供了有利条件,基地由两块用地组成,永安路南侧地块约13公顷,北侧地块约10公顷。

基地整体呈L状,40米宽的永安路从南北两块地之间穿过,而且永安路与顺康路都为城市快速交通干道,极大地阻隔了古镇一中和二中之间的联系,给校园的“生长”和“共享”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2 设计要求

2.1教育园区的规模

规划建设两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每所学校90班,其中小学54班,中学36班。

2.2 功能分区和规划布局

结合教育园区33.2公顷及周边用地的规划情况,对设计范围进行整体规划,功能分区要科学、布局合理、联系方便,满足教学与生活要求,并留有一定的发展余地。通过合理的功能分区和规划布局,加强学科互动和资源共享。

2.3 道路交通规划

合理组织园区内外交通,充分考虑园区内部交通要求需要,又要满足与城镇交通接驳的需要。满足上下课高峰人流疏散的要求,同时减少对城镇主干道的干扰。

3 问题与对策

教育园建成后预计容纳学生7200人,教师472人,人口规模较大,而建设用地相对紧张。所以教育园区的规划必须处理好以下关系:

3.1 校园与城市之间的关系

3.1.1 规划中的城市快速道路穿越两学校,需处理好教育资源共享与城市交通的关系;

3.1.2 顺成中心河是紧邻基地北侧的一条永久性的生态景观与人文活动(龙舟赛)河道,需处理好校园与河道之间的景观联系;

3.1.3 园区位于古镇中心城北侧边缘,需处理好校园出入口布局与人、车交通组织的关系。

对策:安全、开放、整体:

3.1 以立体交通方式来解决教育园区“生长”的制约

从教学活动上分析,相当数量的教师将频繁地往返于两校区之间。因此,解决两校区之间的交通问题是整体规划的关键。两校区之间的永安路是城市快速交通干道,要通过平面方式解决两校区的交通,对于师生来说极不安全;而采用高架桥的形式来解决,不但解决了两校间的人行交通安全问题,而且通过这个景观节点的设计,展示了古镇“灯都”的特色,同时也为教育园区增加了独特的魅力。

3.2 采用开放性的轴线生长模式

此模式下的两校区注重了整体性,轴线衔接的手法达到两个校区整体规划结构上的统一,同时,也使校园内部与北侧河道和东侧广场之间取得视线和步行交通流向的有机联系。

人车分流主轴,增强了东西方向的进深感,南北主轴贯通于整个校区,联系着各功能组团,为校区整体规划结构提供了一条有生命的“生长脊”,正是这条“生长脊”的设计,很好的解决了两校区的整体性,使两者有了互动共享的联系。

3.3 校园自身功能之间的关系

需要有独立的出入口对古镇居民实施资源共享例如:游泳馆、篮球场、艺术楼,但设计受限较多;两校区之间需要有联系,也需要资源共享,例如:图书馆、活动交流。

对策:功能复合化,减少师生交通往返

3.3.1 将永安路沿线作为校园形象展示的空间界面来处理。

3.3.2 校园形象入口面向永安路设置,以提升古镇教育园的社会公众形象。南校区北侧集中布置体育、艺术中心,便于对外进行资源共享。

4 总体布局与构思原则

4.1 校园内外空间整体统筹原则

校区的拓展主轴线形成校区的中心轴,成为校园布局的灵魂。在空间布局上,为了体现“欧陆风格、岭南特色”设计要求,在校园环境平面上采用了几何手法来凸显欧陆风格;对东侧原有的绿化系统和交通系统进行精心整合,加入了岭南水乡的小桥流水,一些小空间、环境使得在欧陆风中又处处跳跃着岭南特色及元素,在同一空间下东西方两种元素进行强烈对比的,使校园有着更强烈的空间个性及迷人魅力。

4.2 功能集约与开放空间共享原则

校园的功能格局基于土地的集约化使用和满足未来拓展的原则下展开。南北向中心轴是全校区的教学功能景观轴,串联校区中的各类开放空间,该轴线既是校园的功能轴,也是学生的精神轴。公共教学楼紧紧围绕着公共空间布置,既保证各个功能区块的交通可达性,又实现了步行距离的最小化。

4.3“组群”和“院落”空间形态的穿插组合原则

校园建筑群体的构成模式以“组群”为其特色,形成多个“功能群组”,即根据功能优先的原则,校园各个建筑“组群”依据办学功能和景观变化集中分区,功能相同或相关的建筑成组成团地集中设置,形成隔而不断,自然衔接的功能布局模式。以利于教学、科研、实验和实训等活动的开展和师生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4.4功能性主干道与生活漫步道并重的原则

校园内强调步行优先,主干道环绕校园形成环路,环路以内步行空间为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流与车流的冲突,构筑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体系。同时,更强调学生平常上下课,去食堂用餐,课后体育活动及休闲娱乐步行路线的设计,注重其安全性和多样性。

步行系统主要又分为功能性主步行道和休闲漫步道:功能性主步行道呈多“T”字型串连起各个功能区;休闲漫步道则以人性化的小尺度分散布局于绿化中,在欣赏景观的同时也为师生营造出休闲静谧的交流场所。

4.5 就近原则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必须考虑学生在学校生活的方便和舒适。学生是校园的主人,良好的规划应该为学生从宿舍区食堂、教室、图书馆、体育场等提供安全便捷的途径,一个在晚间教室和图书馆灯火通明的校园必然是学风浓郁的校园。

上一篇:探析建筑设计中节能材料的应用 下一篇:防屈曲支撑应用及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