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特殊儿童健康情绪的培养方法

时间:2022-10-28 06:19:45

试论特殊儿童健康情绪的培养方法

摘要

儿童的情绪问题是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它直接影响着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尤其对于特殊智障儿童来说,情绪情感的控制和培养的好坏是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融入社会主流的关键。

关键词 特殊儿童 健康情绪 培养

情绪是生活的一部分,每一个人的生活里永远脱离不了多种情绪的变化起伏。当今社会的生活节奏快,正常人的情绪都会有较大的起伏波动,何况特殊儿童,如果他们不懂得缓解自身情绪,不懂得如何面对和处理他人的情绪,那么,特殊儿童的人际交往、与人合作等社会适应方面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特殊儿童进行情绪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处理好人际关系,帮助他们解决好冲突,帮助他们开展好合作,从而使他们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更好地适应社会,被社会所接纳。

一、对特殊儿童进行情绪培养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补偿特殊儿童的身心缺陷,使特殊儿童的身心得到较协调、健康的发展。情绪是心理的组成部分,若特殊儿童情绪的缺陷得不到补偿、改善,其心理始终存在着较严重的缺陷。

2、有助于特殊儿童认识水平的提高。一方面,较稳定、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助于特殊儿童投入学习和训练,可增进自身知识水平和技能。另一方面,随着高级情感的发展,特殊儿童能够理解、体会相应的知识内容、事件或者人物精神,从而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并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行为方式。

3、有助于特殊儿童更好地生活。当特殊儿童大致能认识和处理由生活中各因素的刺激而引发的情绪变化,能学习面对生活压力而调适、缓解自身情绪时,他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强自立,更好地生活。

二、特殊儿童的情绪的主要表现

1、情绪不稳定,体验不深刻。常有教师反映智力落后儿童“忘性大”,被老师批评后没多久又再次犯错,究其原因,跟智力落后儿童愧疚、羞耻等情绪体验不深刻有关。

2、情绪体验的强度与引起情绪的外部刺激不一致。若智力落后儿童当众被批评,他可能没多大感觉,甚至笑嘻嘻的甘之如饴。而当他分到的东西与别人不一样时,他就会哭闹得惊天动地。

3、控制情绪的能力差。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智力落后学生在一起玩,偶尔开了玩笑或推拉了一下,马上造成大冲突,气愤难平的两个人打斗起来,为此纠缠不清。

4、高级情感发展缓慢。虽然特殊学校颇为重视对智力落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培养他们的道德感、荣誉感等高级情感,但智力落后学生因自身身心缺陷的限制,高级情感发展的程度显然无法与教育训练强度对等。如十三四岁的智力落后儿童仍会因老师奖的食物而无比兴奋,却很少为胸前飘扬的红领巾感到兴奋,一时的兴奋是有的,但他们很难意识到身为少先队员的光荣。

三、特殊儿童的情绪特点对学习生活的影响

1、对身心发展的影响。特殊儿童的身心缺陷使他们较难觉察自身内在情绪的变化,认识到引绪的原因,若得不到正确、适当的教育和引导,智力落后儿童情绪方面的缺陷就得不到补偿和改善,致使身心发展不协调或不健康,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2、对认识的影响。特殊儿童的高级情感发展缓慢,教师在教育和训练中若一味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和高级情感培养,忽视了情绪教育,就如同在沙地上建高楼,缺乏基础,无法收到预期的效果。例如:教师讲授《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并引导他们说说自己的幸福生活,学生却很难体会,同时也说不出自己过着怎样幸福的生活。原因在于智力落后儿童体会不出什么是幸福感,因此无法认识理解相应的知识内容。

3、对生活的影响。情绪是生活的一部分,每一个人的生活里永远脱离不了多种情绪的变化起伏。二十一世纪的生活是多元化的,对正常人来说尚且有很多生活压力,必须学会调适情绪去面对,而特殊儿童的情绪特点不是令他们的情绪表现与外界刺激的强度不一致,就是令他们产生过激反应而失控,他们又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如何去应付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可想而知,特殊儿童的生活情趣、生活质量甚至基本的生存都会出现问题。

4、对适应社会的影响。当今社会的生活节奏快,正常人的情绪都会有较大的起伏波动。何况特殊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常人差,如果他们不懂得缓解自身情绪,不懂解读他人情绪,不懂得如何面对和处理他人的情,那么,弱智儿童的人际交往、与人合作等社会适应方面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同样,社会也无法接纳和认同一群智力有问题,情绪又有问题的人。最终,使特殊儿童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生活的教育目标就不能真正实现。

四、特殊儿童健康情绪培养的方法

(一)营造快乐的学校教育氛围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特殊儿童由于智力的缺陷,在其情绪、个性、行为诸方面存在严重心理障碍,给教学的顺利进行往往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如果不加以引导,将扰乱教学的开展,更不必说取得成效了。教师在学校里应深入学生中间,和他们玩耍、游戏,亲近他们,利用大课间以及活动课的时间和他们打成一片,玩跳绳、打沙包、捉迷藏等,从而树立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形象,让学生愿意和老师交往,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由“怕”学变成“敢”学,由“厌”学变成“爱”学。

2、控制和消除消极情绪。在特殊儿童成长和自立的道路上,免不了受到歧视和挫折,因此,指导他们控制和消除由此产生的消极情绪就十分重要。教师可从下面四个方面考虑着手:一是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如出外散步、看电视、谈天等。二是提高智力落后儿童的认识水平,让他们有较清楚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并能对事情进行一些理智的分析,学会较全面地考虑自己对情绪的表达方法和行为是否恰当,从而学习控制情绪。三是结合实际对落后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情感培养,指导他们学习从长远利益出发,以集体利益为重去面对和处理困境和冲突,而不是为了一些小事或自己的物质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导致情绪失控。四是鼓励他们积极锻炼身体,健康的身体有助于保持充沛的精力和开朗的心境,有助于控制和消除消极情绪。

3、补偿情绪缺陷。尽可能地补偿他们的情绪缺陷,进而发展智力落后儿童良好的情绪、个性品质和行为方式。有重点地、有针对性地对特殊儿童进行情绪情感培养教育。中低年级的学生,可着重学习觉察内心的情绪变化,认识引绪变化的原因,学习觉察他人的情绪变化,认识如何面对他人的情绪反应。高年级的学生,可着重学习如何调适、缓解情绪,如何解决冲突,如何控制情绪、如何采取适当的表达方法和行为。指导他们去学习如何适当地表现情绪反应,学习采取适当的表达方法和行为。

(二)建立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

由于生理缺陷,智力落后儿童在认知、动作、情感控制及生活自理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正常儿童。他们的情绪不够稳定,容易变化,爱冲动,常常受外界情景的支配。他们的生活空间狭小,除了学校就是家庭,父母与他们交往的机会最高。因此,特殊儿童比正常孩子更需要父母的教育,他们需要家庭的温暖,特别是父母的爱。

1、要给孩子真正的爱。当前许多家长对特殊孩子主要采取两种态度:一是视孩子为包袱,累赘,甚至认为家中出了这样的孩子是件耻辱的事,对他们冷眼看待,不闻不问,漠不关心;二是家长认为孩子的不幸是自己造成,觉得对不起孩子,怜悯之心和负罪感驱使他们对孩子百依百顺,包办代替。这两种极端做法都是不采取的。家长应该调整好心态,平静对待,面对现实,给予孩子真正的爱,既不能溺爱,也不能冷漠,把握好爱的尺度,让孩子在真正爱的雨露滋润下快乐生活。

2、要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性格、思想、志趣的形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应给他们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完成力所能及的学习作业,让他们获得成功,并给以鼓励。使他适应环境,逐步学会生活自理,参加简单的劳动。

3、要多给孩子鼓励。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一切活动都希望得到家长和他人的认可,家长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孩子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哪怕是一点小小的进步也要及时肯定,让其体会成功的喜悦,体会到快乐,鼓励要在行为完成之后,这样可以增添孩子的信心,发挥自身潜力,鼓励的方式很多,我们可以说:“你真棒”!“你真聪明”!或是送他们一个甜美的微笑!从而有利于他们发展和保持较稳定的积极的情绪状态。

4、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在孩子面前不要永远是同一副表情,而是要表露出自然的情绪变化,并适当地与他们交流,向他们说明引绪变化的原因,从而让孩子了解到每个人都会有因不同原因引发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变化。另一方面,家长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适当合宜的情绪表达方法和行为,让他们能够模仿学习。模仿是儿童的天性,由于智力落后,弱智儿童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很差,模仿时不加选择,因此父母的一些不良习惯就会在孩子身上出现,因此家长要时时注意自身形象,改掉不良习惯,处处给孩子树立榜样,建立良好的夫妻关系,以此来优化家庭环境,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排除各种干扰,为智力落后儿童的成长创造条件。

(三)营造关爱的社会教育氛围

特殊儿童由于自身具有生理缺陷,大都不合群,他们不善于交朋友,容易孤立,怕受到别人的歧视。家长们也会因此觉得抬不起头,不愿带孩子们出门,不知不觉中就减少了孩子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害怕与人交往、不会乘车购物等都是智力落后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差的表现。智力落后儿童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来能够适应社会,自食其力。因此应该领学生走出课堂溶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拓宽学习空间。可以利用班队活动、课外活动和节假日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特殊儿童需要周围的人关心他、接纳他、信任他。他们也和正常儿童一样有成功的愿望,希望得到周围人的承认、认可。因此我们要扩大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对智力落后儿童更加关注、理解、尊敬和接纳,让特殊儿童能在同一片蓝天下愉快地发展身心,拥有更多的积极情绪去学习和生活以及去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美]休厄德.特殊需要儿童教育导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王占福.孤独症的快乐疗法.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3]唐健.情绪行为异常儿童教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4]胡晓华.学生心理辅导案例精选.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上一篇:从教学与科研的角度来谈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改... 下一篇:浅谈旅游英语翻译中的修辞和中西方文化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