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要素在现代绘画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28 04:58:05

平面设计要素在现代绘画中的运用

摘要 自古以来,绘画对设计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然而随着设计的不断发展,设计对绘画也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力,本文将从平面设计要素的角度来挖掘其对现代绘画的影响,主要从点线面构图设计、图形的设计性和色彩的设计性三个方面为切入点进行研究。

关键词平面设计、现代绘画、点线面、图形、设计色彩

“平面设计主要研究如何用绘画、构图和色彩为各种形式的平面赋予自然美和丰富的内涵,进而把信息准确地传达给读者。”平面设计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同时也大量受到绘画的影响,平面设计与绘画在各自的发展中相互借鉴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并各自丰富着自身的发展空间。从平面设计的角度,对当代绘画作品中蕴含的设计要素和设计语言进行解析和挖掘,将有助于当代绘画艺术家吸取更多新的创作理念,丰富其绘画创作。

一、点线面构图设计

点、线、面是平面构成设计中的基础更是其精髓所在。平面上的几乎所有的视觉现象都可以被看作是“点、线、面”的变化和延伸,我们可以将其分为“点构图设计”、“线构图设计”、“面构图设计”和“点、线、面综合构图设计”。早在20世纪初抽象艺术家康定斯基就发表过《点、线、面》的著作,书中系统地阐释了他对绘画元素点、线、面的认识,为他的抽象艺术奠定了有力的理论体系。康定斯基、伊顿、克利等抽象主义画家在包豪斯学院任教期间不仅为现代设计的创作提供了多种借鉴,同时也受到包豪斯倡导的构成教育的影响,构成设计反过来影响着抽象绘画的发展,甚至对后来的西方现代绘画都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点、线、面在西方现代绘画的造型语言中运用得非常广泛,并呈现了它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

点是最小的元素形式,它的形态多样而灵活,可以是抽象的几何形、自然形,又可以是自由形,它的变化随整体的表现形式而定位。如何采用一个点或多个点构成画面,以及点与点排列的规则、疏密变化等都将影响版面的效果。我们从米罗的很多作品中都能感受到点的魅力,他最出名的《星座》组画中,如《被一只飞鸟围住的女人们》、《靓鸟为一对情侣解读未知》、《晨星》等作品中,流畅的线条穿插于整个画面,而中间连结着各种形状大小不同的点,这些点有形状各异的眼睛,有各种组合的几何形,像是旋律中的各式各样的音符悦动于画面中,在这里,点不再是静止的构成艺术,而是会跳动的乐符。

康定斯基说“在几何学上,线是一个看不见的实体,它是点在移动中留下的轨迹。因而它是由运动产生的――的确,它是由破坏点最终自足的静止状态而产生的。”在康定斯基的《中央线》中,我们能体会到线是有运动感的、有方向感的、同时还具有张力感,正如他所说的“点本身只具有张力,而不可能有方向性,那么线必然同时具有张力和方向。” 不同形式的线能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画面中线的曲直变化、交错相叠和粗细变化都会使画面产生不同的效果。

面的直接表现形式是具有一定面积的平面,点的扩张,线的宽度增加以及点、线的密集均可形成面的感觉。面的构图设计主要研究如何选择作为面的元素、如何表现面,以及如何利用形的分割与组合构成面。例如,毕加索的《镜子前的少女》,我们会发现少女的脸和身体被画家用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量感的面来加以分割,这种被分割的面还构成了具有一定深度的空间,给人视觉饱满又充满丰富变化的立体感。有些部位则应用各种线条来分割,把平板的空间分成虚面与实面,这种虚实对比打破了画面空间的单调,形成了丰富的节奏感。

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作品中,点、线、面往往都是作为综合构成运用的,很多绘画作品其实就是一幅设计构成作品,如蒙德里安的《红、黄和蓝构图》、奥古斯特•埃尔班的《暴风雨》、维尔默斯•胡查尔的《构图》、奥托•古斯塔夫•卡尔塞德的《电梯的构图》等。

二、图形的设计性

“‘平面设计’一词源自英文‘Graphic Design’,最早是由美国现代平面设计家威廉•阿迪逊•德威金斯(William Addison Dwiggins)于1922年提出的。”这里的“Graphic”即指“图形”,平面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将创意图形化、符号化的过程,绘画里很少用到“图形”这一词,一般用“艺术语言”、“表现形象”等一类词,但实际上也相当于平面设计里“图形”的意义,均是一种视觉载体。平面设计和绘画创作(无论抽象还是具象)都必须以“图形”为载体,但在平面设计中则更强调对图形构形方式的表现和图形符号化的运用,而这两种表现方式又无不渗透进现代绘画中。

1.图形的重复

重复是图形设计中最基本的构图形式之一,它是指相同、相似的形象或单元以某种形式作有规律的重复排列。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利特的《戈尔康德》中,穿黑色衣服戴黑色帽子的男人重复地排列在画面中,时而正面朝向你,时而向左看,时而又向右看,并且利用大小的变化使画面产生了丰富及虚实的变化。再看看波普艺术家沃霍尔的作品《玛莉莲•梦露》,它极致地体现了重复的特点与魅力。重复并不意味着简单的再现与复制,在这里它存在着一定的思想内容和精神价值,同时可以加强视觉冲击力,波普艺术的很多作品都运用这种形式来迎合大众美学的趣味。

2.图形的同构

同构是图形设计中经常用到的构图形式, “同构可以将不同质感、不同元素、不同物种的形象重新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统一体。”在图形设计中恰当地使用异形同构的手法,不仅在形式上别具一格, 给人以始料未及的视觉冲击力,在内涵上也有特定的意义转换。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利特的作品《红色模型》中,他对鞋子和脚进行了置换,让人看了不知是鞋变成了脚,还是脚变成了鞋,把观者带入一种神秘的思想境界。一个新的物体被“再创造”出来,这种异形同构的形式,展现的是更加深邃的意境。

3.图形的符号化

从符号学的角度看,图形与符号有着微妙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表现在平面设计甚至现当代艺术中的特征,就是图像语言,或者说是一种符号化的视觉艺术语言。我们来看一下中国艺术家岳敏君的绘画作品《大团结》,“作品中那些张开大嘴‘傻笑’的男人,他们呈现出一种对什么都无所谓的状态,好像作者在告诉观众,人类一切惊心动魄的事件不过是一场玩笑。”“傻笑”已经成为岳敏君创作中最突出的图形符号,“它”有时独立出现,有时又以集体的面目亮相,但“它们”咧着一样的大嘴,露出同样的牙齿,傻乎乎地痴笑着。“傻笑”是岳敏君的图形符号,那么“剪刀”无疑是毛旭辉的代表符号。在《倒立的黑灰色的剪刀》作品中,我们看到的不光是单纯的一把剪刀,而是一种权利的象征,“剪刀”在毛旭辉的作品中成长了十年的时间,在这过程中其它东西被逐渐挤出画面,只剩下越来越符号化的剪刀形象。

图形建构符号,符号建构信息,人们在符号系统中达成相互理解, 相互沟通,在此意义上,符号无疑是信息的工具,并且也成了很多艺术家展现自我、表达内心的方式。

三、色彩的设计性

“在平面设计中,色彩与构图同等重要,色彩设计是平面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色彩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将色彩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组合和搭配,形成新的具有美感的色彩关系,一般不受光源色、固有色以及环境色的约束,具有概括、简练等特性。而“绘画色彩重点研究的是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的互相作用关系,从写生的角度观察、分析和表现物体在一定的环境空间条件下所呈现的色彩面貌,以色彩构成原理来处理固有色、环境色和光源色之间的关系。”现代绘画创作讲究创作性、设计性和新颖性,那么画面色彩不能只讲究客观、光影、空间、写实的特征,我们要借鉴设计色彩的巨大魅力来丰富我们的现代绘画。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毕加索对设计色彩的完美把握。我们看一下他的作品《曼陀铃和吉它》中,色彩搭配十分和谐舒畅,画面中以橙红色、赭石色的暖色调为基调,以偏冷的蓝紫色调来丰富画面,同时以黑色、白色来调节画面,使亮部更突出,暗部更深邃。整个画面用大色块的方式来表现,给人大气概括的感觉,色彩搭配明朗,富有设计意味。再比如他的《桌子上的面包和水果盘》画作中,色彩以黄绿色为基调,其间再加上一些灰白色调,画面用色统一,除了偏绿就是偏黄,没有多余的色彩,只是在偏绿和偏黄中略带些微妙的色彩处理,这样令画面充满了变化与生机。毕加索的作品总是将色彩搭配得稳稳当当,很多作品甚至可以当作色彩构成的练习来做,如:《葡萄与小提琴》、《三个乐师》、《坐着的女人》、《方斯华姿肖像》、《骸骨的藏室》、《十字架上受刑》等等。

马蒂斯也很讲究对色彩的概括设计,他喜欢用大量平涂的纯色来表现画面,如在他最有代表性的《舞蹈》一画中,色彩极其简洁概括,画家用仅有的三种颜色(红、蓝、绿)描绘出了五个携手绕圈的女性舞蹈人体,画面颜色虽少但却表现出极大的精神力度。

经过设计加工的色彩能给人一种视觉上愉悦、有序的感觉,一幅成功的绘画作品就应有好的色彩来诠释它,使它锦上添花。

综上所述,现代绘画可以从平面设计的诸多方面中获取养料,从传统的眼光看,绘画影响了设计,但从当代多元文化的背景来看,强调科学与艺术、时尚与文化相结合的设计对现代绘画正起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与研究,使现代绘画走出更多样化的道路来。

参考文献:

[1]赵子江编著,平面设计艺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7

[2](西)米罗(Miro,J,P.) 等 著;杨光正译. 米罗――星星画家,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4

[3]刘淳、申冠群著,超越:世界现代与后现代艺术代表作品赏评,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6

[4](法)托雷尔-达维奥著;刘常津译,现代艺术家辞典,吉林美术出版社,2006.2

[5](俄)康定斯基著;罗世平、魏大海、辛丽译,康定斯基论点线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6]张学忠著,从绘画到设计:早期抽象主义画家对包豪斯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6

[7]陆红阳、喻湘龙主编,现代设计元素•图形设计,广西美术出版社,2005.2

[8]王忠恒、李艳杰主编,绘画色彩与设计色彩,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8

上一篇:基于Pro/E的同心圆圆规的设计 下一篇:浅析大学校园建筑小品的设计美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