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时间:2022-10-28 04:02:20

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由课堂上的主角转变为课堂上的配角,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下面就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谈谈我的看法。

一、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

课堂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气氛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回声》一课,我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这样的动画:在一座美丽的山谷中,伴随着电影《应声阿哥》中节选的回声,让学生认真看,仔细听,问:你听到什么?然后呈现精美的画面,画面上悠扬的声音“我们是好朋友,我…们…是…好…朋…友”山谷回荡:“我…们…是…好…朋…友……”。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这是回声。”“这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请自由读课文《回声》,看谁能发现回声是怎样产生的。”这一要求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马上仔细地读起课文来,渴望发现的心理使他们读得非常专注,读后,都争着说自己的发现。

二、营造自主学习的空间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始终是教育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就要尽可能地在学习上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材中难以理解的内容提出质疑,或者对某些观点有不同的看法,这说明他们勤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有了初步的创新意识,产生了创新的冲动。教师要借此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创新有取之不尽的源泉,让创新插上飞翔的翅膀。

例如,教学《雷雨》一文时,结尾说“池塘里的水满了,明晃晃的像面大镜子”,我先用课件出示画面,然后问:“同学们,你们在明晃晃的像面大镜子的池塘边,看到里面有什么?”学生们思维活跃,结合生活实际把新旧信息结合起来,“我看到了蓝蓝的天空”“我看到了漂亮的彩虹”“我看到自由自在飞翔的小燕子的影子”……同学们争先恐后,充分发挥想象力,去挖掘一些“空白”的蕴涵,进一步体会到雷雨后的美景。

三、加强自主学习的联系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往往引得不够,牵得太多,达不到让学生学会自读自悟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目中无人”“胸中无本”“手中无法”没有抓到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没有注意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没有架起使学生从已知通向未来的桥梁。总而言之,是用孤独而非联系的方法进行语文教学,从而使学生活动处于“启而不发”“引而不达”的尴尬境地。所有这些经验教训都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应加强学生与教材的联系,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一)促进课文语言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两条视线:一条是“生理视线”,负责吸收语言符号,以供大脑识别;另一条是“心理视线”,能透过文字符号,看到一个个表象和逻辑意义单位。这样,学生就可以“一边读,一边想”。沿着“循文――明像――体情――悟理”的路线,顺利进入“读书内化”的自由王国。但是,当课文的语言符号所指的事物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隔离时,两条视线就无法“合影”,从而造成阅读障碍,也就是学生读不懂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思。

此时,创设相应的情境,弥补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是帮助学生顺利阅读的重要途径。

(二)加强学生表层和深层学习方式的联系

在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要采取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表层式学习方式和深层式学习方式。表层式学习方式所产生的学习结果就是字、词的重现,而深层式学习方式所产生的学习结果就是结构化的论点,也就是说,采用表层式学习方式的学习者学到的是零散的、孤立的、肤浅而无意义的知识材料;采用深层式学习方式的学习者学到的是结构化的有联系的知识和内容,学习效果明显,学习质量较高。

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审题后我问:“你对卖火柴的小女孩有什么了解?”然后,组织学生交流预习的感受。有的学生说:小女孩划了五次火柴;有的说,小女孩开始卖火柴,然后点火柴取暖,最后冻死了;有的说,过年了,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之后,给学生将近15分钟的时间,采用各种喜欢的方式反复读课文,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和问题。如果说前面的交流还只是学生与课文粗浅的对话,那么经过充分地阅读思考,学生与课文的对话就比较深入了。这时学生谈到了小女孩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一个烧得旺旺的大火炉,说明她太冷了,渴望得到温暖;看到香喷喷的烤鹅,说明她太饿了,渴望得到食物;看到美丽的圣诞树,因为这是大年夜,她渴望节日的欢乐……此时,学生才入境入情,真正走进小女孩可怜的内心世界。

四、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并培养学生乐于发现问题是关键。对于枯燥无内容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与被动的,如果能够主动发现,往往会是风光无限,其乐无穷。所以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体验发现的乐趣。

例如,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文时,用幻灯片来演示长的葫芦藤、可爱的小葫芦、雪白的小花,以及和葫芦有关的根、藤。我们给葫芦施肥浇水后,养料被根吸收,通过藤,送到叶子,叶子被阳光照射后,把养料加工成葫芦成长所需要的营养,这样葫芦就慢慢地长大了。学生天生具有好奇心,生动的动画效果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教师在葫芦叶子的中间加上了蚜虫(用动画来显示),一只只的蚜虫是那么开心的啃吃叶子,教师提出:为什么可爱的小葫芦没长大就落了呢?学生绕有兴趣的去寻找答案,得出结论:叶子生了蚜虫,蚜虫吃掉了能制造葫芦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没有了养料,葫芦就慢慢地“饿死”了!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设计灵活多样的自主阅读方式,让学生有一个充分展示自主的训练平台。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真正做到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上一篇: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下一篇:简谈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