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储蓄投资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时间:2022-10-28 03:46:54

我国储蓄投资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摘要:本文利用我国1978――2004年期间的样本数据,对我国储蓄与投资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vEc模型的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储蓄、政府储蓄与投资之间存在长期正相关的均衡关系和显著的短期动态调整机制。同时,Granger因果检验说明了我国居民储蓄与投资之间可能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而政府储蓄虽然对投资影响较大,但它与投资之间并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资本形成的真正来源最终还是要依赖于居民

一、文献综述

经典的C-D生产函数表明一国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国资本积累的大小,而资本最主要的来源是储蓄,但储蓄本身无法自动转化为资本,只有当储蓄有效地转化为投资,才能为一国的经济增长提供资本支持。因此,研究储蓄以多大比例转化为投资,对一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理论上,凯恩斯的需求理论和新古典主义的经济增长模型,都是建立在储蓄完全转化为投资的前提假设条件下的,而实践中,由于随机因素的存在,储蓄基本上很难完全转化为投资。目前国内外学术界都对此有着大量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也各不相同。

Feldstein和Horioka(1980)首次运用21个OECD国家1960―1974年间的平均储蓄和平均投资数据进行截面回归,得出这些国家的储蓄与投资具有很高相关性的结论,由此认为这些国家的资本缺乏流动性,依据在于:只有在相对封闭的经济条件下,国内储蓄是一国投资的惟一来源时,储蓄与投资之间才会存在高度相关性。但这一结论与OECD国家当时宽松的资本市场管制自相矛盾,形成了著名的“Feldstein―Horioka之谜”。与之相反,Jansen和Schulze(1996)、Sinha(2000)通过对欠发达或发展中国家的数据研究,发现这些国家的储蓄和投资的相关性都比较低。Baxter和Cmcini(1993)将储蓄分解为基本储蓄和实际储蓄,认为后者与投资的相关性要远低于前者与投资的相关性,且国家规模越大,相关性程度越高。国内方面,对储蓄与投资关系的分析大多只是定性分析。武剑(1999)、肖红叶和周国富(2000)等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的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性研究,并且都认为我国的储蓄投资转化率较低。定量分析上,包群、阳小晓和赖明勇(2004)将储蓄分为居民储蓄和政府储蓄,利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检验证实了1978―2003年间我国居民储蓄在投资的转化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时滞效应。许雄奇和符涛(2005)则采用了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我国的储蓄率和投资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和显著的短期动态调整机制,但储蓄率和投资率之间却不存在Granger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本文将综合二者的优点,扩展样本数据,将储蓄分为居民储蓄及政府储蓄,然后采用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等时间序列计量技术,来对我国的储蓄与投资的相关性重新进行实证分析,以期得到有关于我国储蓄与投资之间关系的更为准确的结论,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些许建议。

二、模型与实证分析

本文拟以SI、SS、SG三个序列变量,建立VEC模型。其中SI为投资率,即年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GDP的比值;SS为居民储蓄率,即年度居民储蓄总额与GDP的比值;SG为政府储蓄率,这里指的是政府每年的积累性支出总额与GDP的比值。本文的样本数据区间为1978――2004年,均来自于中经网。

(一)单位根检验 分别对SI、SS、SG序列进行ADF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如下:

由上表,分析可得SI、SS、SG序列的原序列都是非平稳的,但在一阶差分后,其差分序列都是平稳的。因此,这些变量都是非平稳的I(1)的过程。

(二)Johansen协整检验

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是一种建立在VAR模型基础上的检验回归系数的方法,目的在于验证所列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变动关系,如果变量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则变量之间的回归就是伪回归,模型不具备任何解释力度。

因此,首先要建立一个VAR(p)模型。模型如下:

其次,应当确认模型的滞后阶数p,以便为下一步的协整检验提供一个合适的滞后阶数。Eviews-5软件中,可以运用VAR模型的滞后长度标准检验(Lag Length Criteria)来判断模型合理的滞后阶数,其结果显示如下:

带+号的数字,表明各准则所要选择的理想滞后阶数。实际研究中,一般常用AIC、SC信息准则来检验合适的滞后阶数,要求AIC、S C的值越小越好。 从表中可看出,除了LR准则选择了滞后三阶外,其他准则都选择了滞后五阶为模型的最佳滞后阶数。因此,本文将使用p=5作为模型的滞后阶数。 最后,进行协整检验。需要注意的是协整检验是用VAR模型的滞后阶数判断可知,协整检验的滞后区间应设定为(1,4),检验结果如下: 分析上表,可以发现:无论有无趋势项或是截距项,特征根迹检验和最大特征值检验都认为各变量之间至少存在一个协整关系,这证明SI、SS、SG之间确实存在长期均衡的变动关系。由于协整检验本身无法对多个协整变量进行识别,因此在这里本文将不考虑模型中协整变量的具体形式,具体估计的协整回归关系式将由以下VEC模型给出。

(三)VEC模型估计及其结果分析

VEC模型是含有协整约束的VAR模型,一般用于具有协整关系的非平稳时间序列建模。利用Eview_5软件,本例估算出的VEC模型结果显示如下(由于各变量都是滞后四阶,检验结果较长,不便于全部给出。下面各方程是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剔除不显著因素后得到的。): 长期协整关系方程: SI=0.3073SG+0.2464SS+0.1 976

[-2.1035]

[-12.0101] 短期误差修正方程: D(SI)=-1。3597ECM+0.7914D(SI(-1))+0.5319D(SI(-2))-0.5874D(SS(-4))

[-3.01]

[2.6125]

[1.836][-1.973]

R2-0.8619,A-R2=0.6376 S.E.=0.0171 内为t统计量,上同。

分析结果可以得到以下几点:首先,从协整方程上看,我国的储蓄与投资之间存在长期正相关性。具体,一单位的居民储蓄率变动将引起投资率的0.2464个单位变动;一单位的政府储蓄率变动将引起投资率的0.3073个单位变动。这说明:1.总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比重较小,有待于改善;2.我国政府储蓄对投资的贡献度高于居民储蓄对投资的贡献度,这与我国长期由政府主导经济增长的状况是相符的。另外,方程的截距项为0.

1976,代表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投资长期变动的影响,考虑到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时间、目前的开放程度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后外商投资流入的力度,这一数据是合理的。

其次,对短期误差修正方程分析结果如下:1.D(SI)方程的ECM系数很大,达到-1.3597,这表明一旦投资发生短期偏离,其向长期均衡关系回归的速度很快,从而进一步证明了模型的长期均衡协整关系是比较稳定可靠的。2.投资的短期变动具备自相关性,并且这一自相关性随着滞后阶数的增加而减少。方程中D(SI)与D(SI(-1))、D(SI(-2))的关系密切,相关系数分别为0.7914和0.5319。这说明投资本身对投资会产生正的效应。换句话说,就是投资本身可以吸引新的投资进入。3.滞后4期的居民储蓄率变动显著影响到投资率的变动,而前3期都不显著。这说明我国居民储蓄对投资的影响存在较长的滞后效应,反映了我国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不够通畅的事实。4.方程中,政府储蓄的短期变动对投资率的变动影响都是不显著的,这可能与我国政府储蓄的投向一般是用于长期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关。

(四)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VEC模型说明的是我国储蓄率与投资率之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也具备显著的短期动态调整机制,但它无法解释储蓄率是否就是引起投资率变化的原因。本文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来说明我国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因果关系。直接对上文的VAR模型进行因果检验,结果显示如下: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如果以SI作为因变量,我国的政府储蓄率不是投资率的Granger原因,而居民储蓄率是投资率的Granger原因,二者联合起来,也构成了投资率的Granger原因;而如果以SS作为因变量,则投资率和政府储蓄率都构成了居民储蓄率的Granger原因。这表明:(1)我国的居民储蓄与投资之间可能存在双向因果关系。(2)政府储蓄虽然对投资的贡献度高于居民储蓄,但它与投资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这正好可以解释VEC模型中短期政府储蓄变动无法对投资率构成显著影响的回归结果。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VEC模型的分析揭示了我国的投资与居民储蓄、政府储蓄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反映了我国投资与居民储蓄、政府储蓄之间具备显著的短期动态调整机制,并从中得出我国的居民储蓄与投资之间存在较为长期的滞后效应,而政府储蓄在短期内也无法影响到投资变动的结论,这可能是我国目前储蓄投资转化率偏低的关键所在。同时,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证明我国居民储蓄与投资之间可能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而政府储蓄虽然对投资有着更大的贡献,但它却不是投资的Granger原因,这说明了我国投资资金的来源最终还是要依赖于居民储蓄。

改革开放以来,由政府主导的经济建设对我国创造经济增长奇迹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储蓄支出有力地弥补了居民储蓄对投资贡献力度不够的缺口,支撑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前进,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干预经济所带来的效率在逐渐递减,同时负面效应却在增强。因此,如何提高居民储蓄投资转化率,发挥居民储蓄对投资应有的作用,就成为一个十分急迫而重要的问题。针对上面结论,本文认为要改善我国储蓄与投资转化率较低的现实,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完善资本市场,增强国有银行金融创新能力。多样化的金融工具可为储蓄提供广阔的选择空间,从而为企业获取投资资金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以发挥其平衡储蓄和投资的重要作用。(三)尽快建立公共财政体制,规范政府职能,为民间投资提供足够的空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职能主要是提供公共产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制订规范的法律制度等,为市场竞争设定公平的标准。(四)加大资本市场开放力度,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或间接投资的流入,作为短期内储蓄投资转化率无法有效提高的替代,从而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上一篇:浅析存货新旧准则的差异 下一篇:现阶段我国政府在PPP项目融资模式中的职能与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