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家庭困难学生信息动态跟踪机制研究

时间:2022-10-28 02:14:06

高校家庭困难学生信息动态跟踪机制研究

摘 要:高校家庭困难学生的帮扶关系着一个学生乃至一个家庭命运,也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息息相关,建立高校家庭困难学生信息动态跟踪机制措施如下:“四位一体”动态信息;三级动态信息跟踪;提供奖助学金贷款和勤工助学岗位等。

关键词:高校困难学生;信息;动态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6-0337-02

各高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入学对已经建立家庭经济困难档案的学生,学校、院(系)、班级应当采取措施进行跟踪调查,实施动态管理。每年可根据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对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的等级进行适度调整,有提高档次、降低档次和撤销档次三种情况。

一、建立“四位一体”动态信息跟踪机制

生源地政府部门对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比较了解,而高校则对学生在校的生活、学习情况比较了解,两者需要有效地沟通和交流才能对学生动态信息充分把握,共同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因此,国家有必要建立一个包括政府、社会、高校、学生在内的“四位一体”动态信息跟踪网络平台,实现政府、银行、高校等全面联网。在这个网络平台中各部门合理分工、各司其职、资源共享、互相监督。这个网络平台将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身份认定、资助管理、信息反馈、个人信用查询等一系列服务。在这一网络平台的设计中,应该在身份认定模块加入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份认定的指标体系,以提高认定工作的科学性和便捷性。通过这个网络平台,由高校来具体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身份认定工作。高校在这个网络平台上可以准确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结合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表现,公正、合理地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份,做好“贫困生打假”工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动态信息进行跟踪管理。只有合理认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身份,明确资助对象,才能将有限的资助资源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学生,实现资助的最大效能。

二、建立三级动态信息跟踪机制

所谓三级动态信息跟踪机制,是指“宿舍、班级、年级”三方的协调联动,确保信息的全面真实。

宿舍是学生生活的地方,学生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水平一览无遗,以宿舍为单位对家庭困难学生动态信息进行跟踪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以宿舍为单位,各宿舍长组成评议小组,每学期对家庭困难学生进行综合评定。评定内容主要包括:饮食消费情况、服装购买情况、交际消费情况、娱乐消费情况等四大方面,根据实际情况对四大方面进行细化,将评定结果及时上报生活委员,生活委员将动态信息数据录入宿舍贫困生动态资料库。

班级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也是学生活动的中心,以班级为单位对家庭困难学生动态信息进行跟踪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班委会定时组织召开家庭贫困生作风评定讨论会,对家庭贫困生的衣食住行及思想动态进行全方位的评定,结合宿舍评定材料,形成家庭贫困生个人评定表录入班级贫困生动态资料库。

年级相对于宿舍、班级来说是一个更大的范畴,以年级为单位对家庭困难学生动态信息进行跟踪,能从宏观整体把握家庭困难学生整体情况。这一环节除各班班委外,还需要辅导员以及科任老师的介入,更显专业性和科学性。以班级贫困生动态信息评定表为基础,进行核查摸底,形成年级贫困生信息评定表,最终上报学校相关主管部门。如学生处或者勤工助学中心。

三、及时跟踪分类处理汇总信息

现今,班里助学金的名额基本都是由学校按照一定的人数比例下放,表面上的分配均匀的表现,但实质上造成了一定的不公平,这会存在有需要的家庭贫困学生没有惠及到的漏洞,没有将助学金下放到最需要的学生手中,那么,对于已经上交助学金申请而没有申请到的学生,学院应该将此类学生情况及时上报校方,对其进行信息筛查和民意调查,并根据最终情况做出名额调整,确保能使最需要的家庭贫困生得到照顾。

及时编辑和统计档案中的各方面信息,并将有关信息及时传递给市教育局、省教育厅等有关部门,除了家庭贫困生档案库资料外,还应该不定期有针对性的通过调查问卷等相关途径,对贫困学生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力求得到有别于档案库资料的其他有用信息,使相关部门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情况,制定相应政策,更好地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服务,让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资助,完成学业。

四、做好学院奖助贷和勤工助学工作

与其他奖学金资助方式相比,助学贷款更具有优势,能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助学贷款不具有名额限制,所以具有资助范围广、力度大的优点。从国家助学贷款的性质来看,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不是学生的个人行为,而是在学校的帮助下向国家银行申请的一种资助行为。学生能否按期还款,不仅仅关乎学生的诚信,而且与学生的工作待遇,家庭环境以及助学贷款的相关政策息息相关。要细分国家助学贷款的利益相关方,明确各方的利益诉求与责任目标,构建有序的协同工作机制。从目前资助的现状来看,国家助学贷款是资助困难学生的最好选择,因此国家及高校要尽快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不断扩大经济困难学生贷款的人数和额度。同时,要进一步加大贷款政策的宣传,做到贫困学生人人皆知,人人熟悉政策和流程,不仅仅只重视贷后管理,更要加强贷前的审核和管理,让国家助学贷款能真正落实到需要贷款的学生手里,切实帮助那些有需要的学生,让那些有诚信而且愿意用助学贷款渡过难关的同学得到帮助。从而建立完善的助学,贷款信用制度,促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良性发展。

勤工助学也是帮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目前实际困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让学生提前融入和了解社会,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家庭困难学生通过自己的技能或诚实劳动获得报酬,既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又实现了学生的自我教育的目的。高校作为勤工助学的管理者和组织者,既要充分地挖掘校内外的勤工助学岗位,又要对这些岗位进行审核,既要有走出去的魄力,又要有请进来的思想,不断拓展校内外勤工助学活动。在岗位的安排上,学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尽量安排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岗位,使学生不仅仅赚取了金钱,从而也锻炼了技能。让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到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工作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同时,我们可以利用高校园区、大学城的有利环境,开设大学生勤工助学园地,整合资源,充分发挥环境优势,使勤工助学由劳务型向智力型转变,提高勤工助学的含智量。

1.加强建设、专款专用、确保贫困学生真正得到救助

一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高校应该通过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规范贫困学生助学管理工作,做到了救助管理工作制度化、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二是加强救助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救助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坚持每学期举办一次救助专干培训会、一年召开一次经验交流会。努力造就一支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奉公守法、甘于奉献教育救助队伍。三是加强对扶贫助学资金的管理使用。建立了救助资金专门账户,确保各项救助资金专款专用,增强资金的分配透明度,缩短资金拨付周期,使贫困生能够及时得到救助,确保了资金使用效益。

2.让学生明白“鱼”与“渔”的区别

拓宽勤工助学渠道,提升学生自助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不断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的同时,尽可能地帮扶经济困难学生提升自助能力。高校勤工助学岗位作为校园经济补助的同时,也为在校学生提供了锻炼能力和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一部分同学感受到“自助”的重要性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高校相关部门可以采取与校外企事业合作的方式,拓展校园内外的勤工助学岗位,尽可能满足学生勤工助学的需求。各高校可以在各学院及部处科室设置学生助理岗位,并在校园内面向在校学生招聘各种报纸、EMS、申通快递等,在扩大勤工助学资金来源的同时,增加了勤工助学岗位,为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

五、做好贫困学生的心理引导工作

高校家庭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等原因,非常容易在心理上出现亚健康状态。以就业为目标,做好贫困生的心理疏导和教育工作,对于提高贫困生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于当今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现状,深层挖掘就业给他们带来压力的种种根源,并着力探索有效的解决之道。

1.鼓励学生自强自立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首先拥有的就应该是自强自立,他们已经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将来要肩负着国家和社会的改革和发展的重任。作为高校更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培育,特别是家庭困难学生,更应该鼓励他们通知自己的双手来改变自己的未来。学校帮助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以及勤工助学等都是在帮助家庭困难学生自强自立,要让他们养成诚信意识,懂得劳有所得,传递关爱。

2.关心贫困学生的思想状态

贫困学生的思想一直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让家庭困难学生在得到应有的帮助下健康、积极、乐观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不受其他同学的歧视是最重要的。如果不能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们很容易会自暴自弃,从而危害同学和他人,那么就算经济资助也不会取得良好效果。因此,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心也要深入到心理层面,要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帮助其养成坚忍不拔的品格。

3.教育学生学会感恩

重视感恩教育。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为得到资助是学校和社会应该给予他们的,有很多学生认为我家庭经济困难就应该得到资助。所以加强感恩教育的学习,学会感恩,使经济困难学生感激资助者并有志于回报学校和社会的思想,激励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早日成才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建立“四位一体”动态信息跟踪机制,建立三级动态信息跟踪机制,及时跟踪分类处理汇总信息对贫困生学生信息全面掌握,进而做好学院奖助贷和勤工助学工作,加强自身建设,专款专用,确保贫困学生真正得到救助,同时,让学生明白“鱼”与“渔”的区别,做好贫困学生的心理引导工作,鼓励学生自强自立,学会感恩,从思想上做好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把家庭贫困生工作的物质资助和精神资助相结合,实现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Z].教财[2007]8号,[2007-06-26].

[2]钟央文,等.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效认定机制的再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8,(2).

[3]刘燕杰.高校贫困生认定过程中的难点和对策[J].考试周刊,2008,(6).

[4]李少荣.建立和完善高校贫困生认定制度的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6).

上一篇:论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中的隐性分层 下一篇:咸阳市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培训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