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培训问题研究

时间:2022-08-05 08:21:57

咸阳市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培训问题研究

摘 要: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是英语新课程改革和英语教学的现实需求。通过对咸阳市现行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职后培训项目的调研和分析,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相应的改进对策:提高培训认识,更新培训观念;重视学员的主体性及其个体发展;重视英语新课改知识和教研能力的培训;优化培训内容;改革培训模式,发挥促进性。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培训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6-0333-02

随着英语课程在全国小学全面开设,小学英语教育改革也在全面展开。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是英语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英语教学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咸阳市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培训,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培训给予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并陆续举办了多次针对本市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项目。现通过走访调研,结合多年培训实践,对咸阳市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培训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加以反思,提出对策,以求对今后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有所裨益。

一、咸阳市农村小学英语课程实施情况

目前,咸阳市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已经全面开展,但英语教育基础整体较薄弱,在教学管理、教学方法研究、师资培养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并且,部分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未达到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需求。虽然绝大部分农村小学从三年级甚至从一年级都陆续开设了英语课,但部分学校对英语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从而教学效果也不是很理想。经走访发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不够完备的英语教学配套设施和落后的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的推进。众多乡村小学英语教学设备紧缺,绝大多数教室没有语音系统和多媒体教学设备,英语听说训练很难开展。

第二,英语课程课时安排不足和安排不合理的情况普遍存在。多数农村小学每周只有一至两节英语课,并且只有个别学校开设英语早读和自习。因此,学生能够接触到英语的时间少之又少,英语教学效果也就无从谈起。

第三,部分英语教师不能全身心投入到英语课程教研当中。很多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师同时兼任其他主课或副课的教学工作,对英语课程投入的精力相对不足,学校的英语课程教学任务得不到落实,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有时他们还会被抽调去做其他和英语不相关的工作,因此,英语教学效果无从保证,并且严重影响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咸阳市农村小学英语师资培训现状及问题

(一)培训对象分析

1.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偏低是制约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咸阳市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小学英语教师资源严重匮乏,大多数英语教师学历不高,学科专业素质低下。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寥寥无几,且多为转岗或兼职教师,有些教师还兼任其他课程的教学工作,这就导致他们很难系统全面地把握小学英语教学工作,同时缺乏教学方法的研究。

2.对课程设置的重要性和教学任务认识不足

目前,咸阳市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教学理论不足、教学理念落后、对英语教学任务认识不清等问题。通过调查和统计,80%以上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对《英语课程标准》的思想实质与具体内容没有准确地把握和认识,对小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也不甚了解,更缺乏课程研究能力。

3.教学观念和方法落后

英语语言的学习有其自身的结构体系和教学理论。走访过程中,作者发现,目前,超过一半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英语语言学、小学英语教学法及相关英语文化知识背景的培训;很多教师只是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流程有大致了解,对英语教学理论、方法和原则的使用很不明确。同时,对该课程目标认识不清、缺乏合理设计相应英语课堂教学的能力,因而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培训项目分析

1.培训缺乏有效激励机制

近年来咸阳市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较以往得到重视,但尚没有具体的政策法规来保障其实施。如培训与职称晋升、评优脱节等现象普遍存在。而且,受训学校和教师的配合不够积极和主动。调查结果表明:在受训教师中,仅有三成的教师是主动争取来培训的机会,近七成的教师并不是出于自愿,而是服从学校安排前来参训的。参训学校在受训教师甄选方面,大部分也是敷衍应付,很多学校为了自己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不受影响,并不愿派出该校的青年骨干教师。

2.培训课程设置科学性不足

农村小学英语师资培训项目实施单位应围绕教师自身需求,同时贴近农村英语教学实际安排具体培训课程。问卷调查显示,45%受训农村小学教师认为本地区现行的培训课程偏重学科的专业和理论性知识,实践课程触及甚少,对农村一线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并不显著。在培训内容方面,受训教师认为相当一部分培训项目与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实际脱节,主要是没有充分考虑到城乡在地域,师资素质,教学基础设施配备以及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因此,培训在这方面的针对性不强,也并不能满足受训教师希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需求。

3.培训手段较为单一

培训手段的单一是制约农村小学英语师资培训质量提升的瓶颈。调查中发现,长期以来大多数承训部门一直沿用授课教师讲,受训教师听的传统培训方案,培训形式呆板,培训模式单一。过度介绍教学理论,不注重联系实际,缺乏和学员的互动和讨论。学员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因此越来越差,从而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4.培训师资队伍有待进一步优化

调查中,60%以上的培训学员认为部分授课教师对小学英语教学,尤其对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学情况、学生平均英语水平和英语学习能力等并不是特别了解。因此,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培训项目中培训师资队伍有待进一步优化。授课教师不仅要对英语学科教法有一定研究,对新课程实施有深刻的理解,而且要贴近农村英语教学实际,有相应的教学经验,而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学教授。

5.评价体系简单

从目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来看,一方面,大多数培训项目考核形式比较单一,不注重形成性评价。另一方面,项目的承训单位在项目评估方面,手段也相对单一。大多数承训单位仅对项目实施中住宿、管理、教学内容、师资情况等方面做简单的问卷调查,并没有实行科学的完整的培训评价体系。这样做,不利于对培训质量进行很好的监控;在培训学员的培训效果方面,缺乏科学的评价及跟踪制度。学员回到原地区教育阵线上能否充分发挥其辐射引领作用也不得而知。

三、培训项目设计的思考与对策

通过走访调查,针对以上概括的咸阳市当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的现状和普遍存在的问题,现从更新培训项目设计理念和改革培训方法两方面提出相应项目实施对策。

(一)提高培训认识,更新培训观念

1.重视学员的主体性及其个体发展

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的项目设计,应从转变受训教师的被动客体地位入手,坚持始终围绕教师的主体性,重视受训教师的个体差异,满足教师对自我发展更高层次的需求。其次,在培训项目设计中,既要考虑学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又要不断深化学员的专业教学理念和方法,并为受训教师在专业教学发展上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和支持。帮助学员培养良好的教学,自我反思和客观的评价等能力。同时,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培养教师的创造精神。

2.重视英语新课改知识和教研能力的培训

针对第二部分中提到的现行农村小学英语师资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知识和理论性过强,忽视学员实践和应用能力培养的现象,笔者认为,在具体培训过程中,应将新课程标准、新课改的理念和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教研能力的提升贯穿整个培训过程。一方面,能提高受训教师的教研水平,使其更精准的认识和把握新课程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和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能将受训教师逐步塑造成理论全面和教学技能过关的小学英语教学工作者,从而更好地发挥学员在当地教育阵线的辐射引领作用。

3.优化培训内容

培训项目应充分考虑受训教师对自身综合能力提高的需求,并结合城乡教育不同方面的差异对培训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继而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具体来说,针对农村小学英语师资专业素质普遍偏低的问题,培训项目内容应以掌握小学英语教学内容为主,同时梳理英语语音、语法、听说等基础知识,并结合英语教学法理论与实践、跨文化交际以及小学英语学科教研方法等内容,从而优化培训课程,满足广大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具体需求。

(二)改革培训模式,发挥促进性

农村小学英语师资培训的目的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其本质在于促进教师自身全面发展,激发和指导教师积极参与职后学习,提升教研水平,提高本地区整体英语教学水平。因此,现行单一的培训模式必须改变。受训教师要深入到教学一线,培训项目更要深入实际教学情境体,针对实际授课过程中的出现的困惑和问题开展参与式培训,这样才能真正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具体培训模式有以下两点。

首先,应采取集中授课、现场观摩与讨论评课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帮助受训教师对其他教师和自身的教学过程展开深入的分析和反思,增强培训效果。

其次,可开展案例教学,指导参训教师对具体情境进行研讨,在研讨中提升教育理念,从而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方法。

四、结语

受训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其在当地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是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成败的关键。英语新课程理念的贯彻与教学实践的结合程度,关键在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课程实施能力,科研能力及其职业素养等。良好的培训机制是促进教师各方面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更应及时调整培训理念,整合培训项目设计,力求让咸阳市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培训项目的实施更有效。

参考文献:

[1]何世雄.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的问题与对策[J].甘肃科技纵横,2007,(1).

[2]张奇.重庆市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7).

[3]邹欣欣.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现状与需求调查研究[J].教师,2012,(1).

[4]闫淑梅.“国培计划”的现状与思考[J].科技创业家,2012,(4).

上一篇:高校家庭困难学生信息动态跟踪机制研究 下一篇:贫困大学生人格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