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职语文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做法

时间:2022-10-28 01:26:07

加强中职语文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做法

【中图分类号】G62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01

近年来,中职校的学生来源大多是“分流生”(即提前一学期未参加升学考试就进入中职校),且这些学生在初中已基本被“放弃”。因而学习态度不端正―――据我校对当前学生思想状况调查,认为读书目的是混日子的6.41%,是为了应付考试的占14.10%;这些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据调查,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只占8.49%;这些学生自控能力较差――调查表明,自控能力差的学生竟占到21.79%。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浓厚,自控能力较差,三个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基础较差,成绩不理想。目前学生的语文知识,尤其是句、段、篇章知识,语法、修辞知识、逻辑知识掌握得不够好,更不善于谋篇布局,不善于运用相应的语言表达方式,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和提高。因而多数学生表现为书写过差、错别字太多,阅读理解写作能力太低,直接制约其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从而影响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必须对中职语文基础知识加强训练。近几年来自己探索出了一些中职语文基础知识训练的办法。

1、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现在的职校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进入竞争激烈的社会,他们将面临求职、应聘、公关等各个方面的挑战。而一些学生说话时常常有头无尾、任意粘连、嗦、重复、没有重点且语病和口头禅较多,什么中心、条理、语法、逻辑全然不顾,根本无法谈及语言的严密、准确、活泼、言简意赅。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差,毕业后就很难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方面的需求,因此,培养学生敏捷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职校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应以教材为依据,加强如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1)普通话训练以《汉语拼音方案》《普通话口语教程》为依据,为学生设计训练作业,让学生逐字逐词标声调,个别字还要加拼音,此后重点放在读上,或默读,或自由读,或齐读,或分角色读,或教师范读;然后,让2~3名学生面向全班同学逐个读自己的作业,要求声音洪亮,音准、调准、不错字、不多字、不少字、不倒字。读后,让其他学生进行评议,肯定优点,纠正错误,从而,使全班学生共同提高。同时还要求学生在一切公共场合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表达,以提高普通话表达能力,锻炼自己的胆量。

(2)朗读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多范读、多评读,将朗读作为课堂教学的必备环节。同时,可开展课外朗读活动(如举行诗歌朗诵比赛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扩大训练的范围。可以开设一节早读课。

(3)复述训练。复述有利于培养系统而连贯的说话能力。在复述过程中,可以从文章中学习词汇、语句,以及作者的语言风格。复述时,要求学生做到内容基本正确,不歪曲原意,不遗漏关键,恰当取舍,详略得当。还应鼓励学生在复述时根据复述的内容适当地注入情感。对话训练对话是直接进行说话练习的方法之一,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才,而且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

(4)演讲训练。演讲是最能反映人的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语言实践活动。演讲要求可由易到难:第一步,允许学生预先写出演讲搞,上台后照本宣科,但要求发音准确,声音洪亮,表达清楚;第二步,学生可预先准备好稿子,但必须脱稿讲述,力求做到声音和姿态相结合;第三步是即兴演讲,这要求就比较高了,演讲者必须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音调既要抑扬顿挫,内容又要有真实感,题材更要符合当时的要求。在这三步中,第一步、第二步容易做到,而要做到第三步,则需要平时不断积累知识和锻炼口才。在学生演讲的过程中,教师可作些适当的辅导,还可以结合学校的文艺汇演举行演讲比赛,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识字写字教学的训练

在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目前常见的汉字教学方法是随文识字,基本上属于传统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分散识字法,其特点是能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教学出现的生字新词,认读、记忆、书写同步进行。这样,把识字写字与听、说、读、写结合起来,较为行之有效.如开设写字课。举行书法比赛等措施。

3、写作能力的训练

能够根据学习、生活、职业工作的需要,恰当运用所学写作基本的应用文。、实用文体的练习培训,分析书信、邮件、通知、启事、合同文本等文体的写作格式和要求,先分析它的特点,结合具体的例子,掌握这些文体的要求,继而尝试写作这些文体。做作业、模拟写信、签订合同等具体的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倡导写完作文后互相传阅,生生互动,互评互改,让学生在整个作文教学中变被动为主动,养成评改作文的习惯,提高评改作文的能力,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自主性得到发展。安排每天写日记一篇,观看“新闻联播”,关注报刊,能口说重要新闻,按推荐书目,多阅读优秀课外书籍。

4、阅读能力的训练

(1)教会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认识性阅读。就是从字词入手,扫清阅读中的障碍,着重字词能力训练,是阅读的积累和感性联合体,是整个阅读的基础,也是阅读中应当首先培养的基本能力。缺乏这种能力,阅读就不能进行。

求解性阅读。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提出若干带启发性的问题,要求学生自渎课文,循文求义,从课文中找答案,写下要求,以便在课堂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求解性阅读,需要思维能力的参与,因为理解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思维过程;既是对阅读文章内容理解消化的过程,也是思维活动的整体表现。这是由认识字词的感性阶段到理解内容理性阶段的深化。

质疑性阅读。质疑性阅读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自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小从字词的确切解释用法,大到思想观点,篇章结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都可以提出疑问,然后通过讨论解决。质疑性阅读与求解性阅读相辅相成。求解是正确把握文章所表达的内容;质疑是在理解基础上对各方面进行区别是非,鉴别真伪,质疑问难,使认识达到理智上的领悟,是理解进一步的深化。

比较性阅读。题材相同而主题不同的文章,主题相同而体裁不同的文章,同一体裁而主旨不同的文章,大到立意构思,小到遣词造句,可对比阅读,求同存异。让学生了解其不同特点,不仅满足于“这个问题原来是这样的”,而且要想“这个问题为什么不可以那样的”,如果我们那样解决,会出现什么结果等等。通过比较阅读,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获得规律性的认识。

巩固评论性阅读。为了牢固掌握已经学过的知识或领会的东西都要进行巩固评论性阅读。这是对文章进行正确评论,提出自己思想的阅读。既可以评价作者的思想,作品内容,也可评价作品的形式和技巧,还可以总结写作经验教训等。这种阅读常常配合相适应的练习,或简评,仿写、续写等等。巩固评论性阅读课,也就是通过再阅读、练习、实践转化强化功夫,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2)要大力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首先,目标要明确。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既广泛又庞杂。怎样使其广而不散,杂而不乱,从而提高语文能力?明确阅读目标,是重要的一环。为了避免学生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语文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时,应把课外阅读考虑进去,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计划,提出明确的课外阅读目标,并列出具体的阅读篇目,使学生心中有数。但阅读目标的确定,不能超出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而应把阅读目标限制在学生力所能及的程度上。

其次,指导要具体。为使课外阅读计划不落空,目标能实现,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给予具体的指导。教师应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可根据具体篇章,讲授怎样分析文章结构,怎样归纳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怎样分析作品的人物,怎样正确评价作品,怎样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教师现身说法,教给学生科学的读书方法。教师还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差别,因材施教的定向阅读指导。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兴趣爱好不同,指导课外阅读,不能强行一致,搞一刀切,而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加以指导。对语文水平较低的,要指导他们多读短篇,多读记叙文、散文、通讯报道等,这对迅速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有帮助;对语文水平较高的,则可指导他们阅读长篇的作品。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这种重要性它将意味着作为基础教育的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要始终把阅读教学当作一个基本目标加以追求,不可稍懈,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这个目的,而且必会给他们以后走向社会择业和参与竞争带来极大的裨益。

上一篇:探索“特色”视阈下西部城镇幼儿园校园文化建... 下一篇:点燃自主探究的欲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