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优势有哪些

时间:2022-10-28 12:37:25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优势有哪些

晚霞杂志读者李扬问我,中西医都可以治疗高血压,不知道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优势有哪些?总结中医多年的成果和我们的经验体会,中医药的优势在于以下五个方面:

1. 症状改善明显。高血压的症状主要包括:血压升高导致的不适,如头晕、头痛、耳鸣、失眠、胸闷、心悸气短、健忘、腰酸乏力等;靶器官(如心、脑、肾等)损害和相关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症状,如伴左心衰竭时会出现呼吸困难、气短、胸闷、紫绀(嘴唇或指甲、皮肤发紫)等。西药治疗高血压,往往能很快使血压下降,甚至恢复正常,但在改善头晕、头痛等症状上效果欠佳。而中医中药是以辨证为基础的,强调整体治疗,症状改善比较理想。如当高血压患者出现头痛、头晕、头胀、失眠、烦躁等症状时,中医认为一种病机是由于肝肾阴虚、阴虚阳亢、阳亢化风所致,通过清热泻火、平肝熄风的治疗,往往在血压下降的同时,上述症状也随之改善。而结合补肾之法,如中药六味地黄丸、大定风珠等补肝肾治疗后,甚至还有提高性生活质量、减少夜尿的效果。

也有的病人长期血压偏高,因为已经适应了“高血压”的状况,头疼并不是很明显,但是单纯地使用西药降压后,血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反而不能适应“血压正常”的状况了,头疼的症状更明显。而中药治疗高血压,降低血压缓慢,但并不会因为血压的下降而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因此,中医治疗高血压不单着眼于血压的下降,更着眼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2. 保护靶器官。治疗高血压,降压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但是不能仅仅局限于降压,更重要的是在降压的同时,要预防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因为靶器官受损引发的心衰、肾衰等往往比高血压本身更为致命。除一些西药有保护靶器官的作用外,目前一些研究发现,中医中药在对某些受损器官的逆转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面也有一定作用。例如活血祛瘀的丹参、三七、赤芍、牡丹皮等协同降压的同时,还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有预防及治疗中风的效果;又如黄芪可强心利尿,降压并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功能。而且,中药治疗高血压,通常从患者的具体病征出发,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以中药复方调整体内环境,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使心、脑、肾、血管得到保护。

3.与西药合用减少副作用。中、西医治疗高血压各有优势,亦各有局限。临床实验证明,中西药合用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或单用中药。中医治疗根本原则以平衡阴阳、调整气血运行为主。一般认为,中药近期疗效较低,而西药近期疗效较高,但一些副作用却无法避免。中西药合用后,西药既可发挥近期疗效高的长处,又由于用量相应减少而减轻其副作用。中药的降压作用可提高近期疗效,又具有远期降压作用。故中西药合用治疗高血压,具有见效快、疗效高、副作用少的优点。如常用的钙拮抗剂:硝苯地平(心痛定),很多患者长期服用以后往往出现浮肿,可以同时给予健脾利湿的中药白术、茯苓、猪苓、车前子等加以克服,使其浮肿消退;有些患者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降压药(如开博通、洛丁新、一平苏等)会因咳嗽而不得不停药,对此可选用中药桑叶、桑白皮、百部、前胡、陈皮、蝉衣、佛耳草、川贝、象贝等疏风宣肺止咳;针对有的患者兼有咽痛等症状,还可以加用马勃、玄参等清热利咽;有些病人服用利尿剂或钙拮抗剂,血压是控制了,但性生活能力下降了,可以加用滋阴降火的中药减轻其副作用。如此等等,可见中西药珠联璧合、合理联用,可以减轻或消除副作用,达到“减副增效”的目的。

4. 降压平稳和缓。西药治疗高血压,常常有为达到目标血压而频繁加减药量等情况,因此,也常常出现血压波动幅度较大的现象。而中药降压作用缓和,稳定血压效果较好,如葛根、杜仲、野、夏枯草(需注意观察肾功能)、玉米须、钩藤等,尤其适用于早期、老年高血压患者。较重的高血压病配合中药治疗,也可防止血压较大波动。

5. 非药物疗法。有中医特色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气功、针灸、理疗、推拿等,这些治疗已被证实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研究证明,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给予针刺、推拿,有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等作用,对一些高血压患者有明显的降压作用。气功适用于各期高血压,能起到调节大脑皮层功能、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升压反应、纠正人体机能失调、提高抗高血压的能力,不论单独运用还是配合药物治疗,均有较好效果。饮食疗法、药枕治疗亦是可取的。

虽然中成药降压速度和强度不如西药快,但由于其具有多靶点作用的特点,在确保其降压作用的同时,还可全方位保护血管、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从而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此外,中成药还可发挥整体调节作用,改善临床复杂多变的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其使用简便,价格低廉,长期服用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高,真正体现出其强大的临床实用性。

岳仁宋(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教学部部长,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上一篇:基于MMS的公路DLG制图工厂 下一篇:给母亲买箱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