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运动功能的早期康复护理

时间:2022-10-27 11:29:13

脑卒中运动功能的早期康复护理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护理及其对运动功能的影响,以此为临床康复提供依据。方法 将发生脑卒中48h即时进行康复护理与病程在3个月以后才进行康复护理的脑卒中病人对比分析。结果 发生脑卒中48h即时进行康复护理有效率95.24%,病程在3个月以后才进行康复护理有效率6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脑卒中;运动功能;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为(100-300)/10万,患病率为(500-740)/10万,死亡率(50-100)/10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1]。存活者中50%-70%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如偏瘫、失语及知觉、认知、意识障碍,其中以运动功能障碍表现的偏瘫最常见,影响最大,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1 临床资料

临床44例脑卒中患者中,男25例,女19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77岁,平均61.3岁,病程2h-5年。其中脑梗死29例,脑出血15例。在发病48h即介入康复护理的21例为观察组,3个月后进行康复护理的23例为对照组。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均为60天。

2 方法

脑卒中发生后,早期康复护理应以临床抢救为主。康复护理措施应早期介入,但应以不影响临床抢救为前提。只要病人神智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h后即可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1]。此期是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关键阶段,目的主要是预防并发症和继发性损害,同时为下一步功能训练做准备。

2.1 早期运动 脑卒中病人宜鼓励早期活动,先坐床边,再坐轮椅,最后站立和行走。当患者体态清醒而仍卧床时,仍每天进行上下肢运动和深呼吸,可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进行功能训练时,抗阻力练习可增加肌力,重复练习可增加耐力。

2.2 神经肌肉功能电刺激 采用脉冲电刺激使肌肉组织兴奋收缩,进行机体功能补助或控制的一种方法,末梢神经及骨骼肌肉并无器质,通过功能性点刺激,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防止肌萎缩和对肢体运动功能进行重建。

2.3 理疗 应用各种天然和物理因子作用于肢体,以激发一系列生物因子效应,调整或恢复破坏的生理平衡,争强机体代谢功能,组织再生功能和抗病防御能力。包括电疗法(低、中、高频透热疗法)、光疗法(红外线可见光、激光)、超生、磁疗、温热疗法等。天然物理因子有:矿泉浴、日光、气候、海水疗法。

2.4 针刺疗法 运用中医经络学说原理,采用针灸、推拿的方法,对瘫痪肢体进行治疗有很好的效果。它对缓解肌肉痉挛、调节神经反射、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一定的作用。

2.5 语言功能训练指导 首先医护人员及家属应细心观察病人的表情,判断病人的心里需求,领会病人的意思。然后用不同的手势和口型教病人发音,由易到难,由短至长,通过听收音机、广播、读报纸、听音乐等方式,来训练病人的发音,或在病人面前摆几件常用的物品,如手机、碗、筷子、牙刷等,指出某一件物品的名称。数数训练从1开始一直数到100.训练时间不能太长,一般30分钟,并鼓励病人大声说话。训练人语速要慢,态度和蔼,耐心,多鼓励病人,逐步达到恢复语言的目的。

2.6 预防并发症 包括预防褥疮、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便秘及深部静脉炎等。近年发展的适合临床应用的翻身床,交替充气床比较实用。

3 结果

发生脑卒中48h即时进行康复护理有效率95.24%,病程在3个月以后才进行康复护理有效率6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 讨论

根据瑞典学者Brunnstrom提出的脑血管意外运动障碍的评定方法[2]制定。分为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级别。基本痊愈:恢复至BrunnstromⅥ级;显效:提高2级以上;有效:提高1级;无效:级数无变化。该评定方法分为6个级别,又细分为上肢,手部下肢3个维度,一共18个项目。本次试验分别统计好转率,发现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对脑卒中运动功能的早期康复护理,对减少残障的发生和提高病人的生活生命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疾病本身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及早医护有利于防止疾病向坏的方面转化,同时向好的方向恢复。疾病一旦形成,就会或多或少地对机体产生损害,有些损害甚至是不可逆的,所谓“医生不治已病治未病”,从二级预防的角度防止脑卒中患者的并发症和后遗症,较后期的三级预防效果明显,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参考文献

[1] 关骅.临床康复医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22-36.

[2] 余绍卫.康复评定与康复治疗技术规范实用手册[M].长春:银声音像出版社,2005:287.

上一篇:84例加味酸枣仁汤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效果 下一篇:Q345R钢的焊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