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与要素环境的关系分析

时间:2022-10-27 11:23:05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与要素环境的关系分析

内容摘要:陕西省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过程中对不同区域范围内的要素流动和组合有着不同的要求,对于关中地区主要起作用的是人力资本和科技信息要素环境,而陕北地区是能源资源环境,绿色自然资源环境则对陕南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不同要素环境下生产要素流动和组合的需要,除了要提供必要的微观基础外,还需要有完善的生产要素市场和机制保证要素的流动和组合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

关键词:产业结构 要素环境 标准结构 SSM模型

产业结构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内部的构成和相互关系。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对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先采用与库茨涅茨、钱纳里、塞尔奎因等人在其研究中所统计归纳,用来衡量产业系统发展程度的“标准结构”进行比较的方法来衡量陕西省产业结构的发展程度。然后根据偏离-份额分析法对陕西省产业结构的特征加以分析。

模型分析

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产业发展阶段总是与一定的人均收入水平和产业结构相联系。利用产值结构对产业结构发展程度进行分析时,通常参照的“标准结构”是赛尔奎因-钱纳里模式(见表1)。

陕西省2000-2012年的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和人均收入水平变化可用表2来表示。为了与赛尔奎因-钱纳里的标准结构相比较,首先要利用陕西省2000年以来的历年名义人均GDP 及指数数据,将陕西省2000-2012年的人均 GDP 换算为1980年可比价格的人均GDP,进而以1980年人民币的汇率中间价将人均GDP换算成按1980年美元计算的人均GDP,然后与标准结构比较。结果表明陕西省的产业结构从2000年开始已经慢慢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进入到目前的工业化的后期阶段,第一产业比例下降并占整个产业结构中的较少比例,第三产业比例逐步上升,最终和第二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平衡占比发展,说明产业结构的成熟度已经有所提升。

虽然陕西省产业结构的发展程度已经有所提升,但是三次产业自身的产业层次较低。第一产业仍然以传统农业经济为主体;第二产业中能源资源开采比重较高;第三产业仍以批发零售业和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等传统服务业为主,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相对滞后。而且产业结构具有明显的“二元性”特征,即以国有经济比重为主,民营经济比重则远低于沿海发达省份。体制瓶颈已经成为配置优势资源,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关键性制约因素。

陕西的产业结构除了具有明显的二元性特征外,还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本文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Methods,简称SSM方法)对陕西省产业结构的这一特征做出具体的分析。SSM方法是广泛应用于区域产业结构素质和效益分析中的产业结构研究方法,于1942年由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B·克雷默最先提出,后经邓恩与胡佛改进和完善,相较于其他产业结构研究方法,SSM方法具有较好的动态性和综合性。

设定:一是份额分量,反映一个区域内各个产业部门按照高自身一级的区域经济总量增长率增长所得到的增长量,其中di0为被研究区域中的第i个产业在基期的产值规模,D0和Dt分别表示全省在基期和报告期经济总量。

二是产业结构偏离分量,表示一个区域内各个产业部门按照高自身一级区域的相应产业部门增长率计算所得到的增长额与该区域内各个产业部门按照高自身一级区域的经济总量增长率计算所得到的增长额之间的差额,其中di0为被研究区域中的第i个产业在基期的产值规模,Di0和Dit为全省第i个产业在基期和报告期的产值规模,D0和Dt分别表示全省在基期和报告期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反映的是某个区域的经济由于存在与上一级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差距而造成的影响,若计算的SHi值为正,则表示该区域较上一级区域产业结构素质高,促进了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若SHi值为负,则说明该区域产业结构素质较上一级区域差,拖累了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

三是竞争力份额分量,表示一个区域内各产业增长速度与上一级区域内各产业增长速度的差别所引起的偏差,反映了一个区域的区位优势。如果CMi大于零,表示被研究区域处于有利区位,产业竞争力强;如果CMi小于零,则表示被研究区域处于不利区位,产业竞争力弱。其中dit表示被研究区域中的第i个产业在报告期的产值规模,Di0和Dit为全省第i个产业在基期和报告期的产值规模。

SSM模型为:Gi=SEi+SHi+CMi,Gi表示总体状况。

以陕西各地区2006年的三次产业年产值为基期数据和以各地区三次产业2011年年产值为报告期数据,并将陕西三次产业相应时间的产值作为参照体系,进行计算和分类(见表3),可以得出,榆林市和杨凌示范区的SHi即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和CMi即竞争力份额分量都大于零,说明这两个地区既具有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产业结构优势和明显的区位优势。陕西西安、铜川、宝鸡、延安这四个地区,SHi即产业结构偏离分量为正值,表明产业结构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产业结构优势明显;但CMi即竞争力份额分量小于零,表明区位优势不足。商洛市的SHi

整体而言,陕西各市及杨凌示范区的份额增量即SEi比值大且增速快,说明各地区经济在考察期内都取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但陕西大多数地区的产业结构偏离量即SHi以及竞争力偏离量CMi都呈负向增长,说明各地区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多数不合理、层次较低,特别是竞争优势不足。因此,进一步调整和优化陕西省的产业结构,推进区域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产业结构与要素环境关系分析

(一)关中地区—人力资本要素、科技信息要素环境

关中地区工业基础良好,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体系健全。根据以上分析,关中地区的西安、宝鸡和铜川其产业结构偏离分量为正值,表明产业结构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这其中以制造业的贡献最为显著。2010年关中地区的三次产业比例为10.1﹕49.0﹕40.8,虽然第三产业比例高于全省约3个百分点,但仍然是制造业在引领着当地的经济增长。根据《陕西省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关中地区产业调整和升级的定位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体现创新性质的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体系,那么关中地区在产业调整和优化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要素环境是人力资本要素和科技信息要素环境。陕西虽然是科技资源大省,但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不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装备产品不多,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进程仍然比较缓慢。科技人才的整体素质和结构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尤其是高端科技研发和高级管理人才短缺。同时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人力资本流动和评价机制以及科技信息的传递与利用机制,从而制约了具有创新性质的先进制造业体系的构建。

(二)陕北地区—能源资源环境

陕北地区作为陕西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目前已经成为陕西经济增长非常重要的一极。陕北的三次产业比例为6.9∶79.5∶13.6,第一、第三产业比例明显较低,但第二产业比例高于全省2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主要以能源化工产业为主,能源化工产业不仅是陕北地区重要的支柱产业,也是陕西省的主导产业之一。那么在陕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要素环境就是能源资源环境,解决好能源资源要素的合理有效利用以及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就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关键所在。目前来看,优势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依然存在,水资源短缺对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构成威胁,同时,环境承载能力不足,加大了产业开发成本,影响了产业投资与持续发展。

(三)陕南地区—自然资源环境

陕南地区的三次产业比例为25.8∶36.8∶37.4,陕南的第一、第三产业比例明显高于全省,但第二产业比例低于全省近20个百分点。这说明陕南的产业结构主要是以农业和服务业为主。根据SSM模型的测算,陕南地区除了商洛市有一定的区位优势之外,所有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势都不明显,因此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更为迫切。在陕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依旧是依靠当地的资源禀赋优势,构建以循环经济产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并继续发挥以旅游服务业为代表的服务业优势。因此,起主要作用的要素环境是自然资源环境。虽然陕南地区以绿色资源为代表的自然资源丰富,但对绿色自然资源整合能力不足,从而附加值不高,另外产业链过短也限制了自然资源的使用效率。

结论与启示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与要素环境密切相关,而陕西省的区域产业布局决定了在各个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要素环境各不相同。针对不同的要素环境下生产要素流动和组合的需要,除了要提供必要的微观基础外,还需要有完善的生产要素市场和机制保证要素的流动和组合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参考文献:

1.Syrquin and Chenery.Three Decades of Industrialization.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s, 1989,Vol.3

2.杨公朴,夏大慰,龚仰军.产业经济学教程[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3.高全成,邹博.陕西各地区产业结构分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2(3)

4.程瑜,王玉玲,阎敏.FDI与产业结构升级:西部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12(7)

5.曾昭宁,徐英英.优化陕西省产业结构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知识经济,2012(23)

6.沈滨,宋鹏程.产业区域转移的新经济地理学解释[J].商业时代,2012(33)

上一篇:四川支柱产业动态选择及演变 下一篇: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节点企业协调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