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创新意识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时间:2022-10-27 11:03:46

浅析创新意识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创新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当今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却忽视了创新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本文笔者将从语文传统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从创新意识视角出发,谈谈教学改革的策略方针。

一、传统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

仅仅依赖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很难培养出现代化的新型人才,还必须依赖现代化方式的学习。如今,人们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都在不断消退,这都是因为传统教育将学习方式建立在依赖性、受动性、客观性上。为了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我们必须变被动为主动、变客观为主观,自主学习,提高积极性。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处于指导方,一味地灌输,作为学生也只是单方面地接受和服从。

传统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的作用,学生所学到的任何内容、方法等都是由教师自己概括而得到的。所以,传统的教学便有了这样的界定:第一,教学只是机械地将书上的知识搬运到黑板上的机器;第二,从整体上来说,缺少了生活实际性,未能给学生构建一个宽阔的平台用来学习,只是让学生机械地学习书本上的内容以及仅由教师单方面传授的知识;第三,教师采用固定化的模式,依照课本上的知识,没有运用问答的方式,学生只是静态地接受而缺乏互动和对话;第四,这种毫无创新式的教育会使学生思想固定化,缺乏互动,智力活动少;第五,这看似“一统天下”的教学方式却抹杀了学生情感个性的发展,缺乏创造性,只是单向地听从指挥,一味地应付老师颁布的任务,缺少精神乐趣。这种方法仅仅强调了课堂纪律,却缺少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和人文关怀;第六,在教学的过程中,相对于表扬来说学生受到的指责更多,导致学生的自信心被打击,人格得不到充分的尊重,无法建立一个互相平等的师生关系;第七,学生思考得很少,教师通常习惯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授,而学生只能静静地在讲台下听讲,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似乎在唱独角戏一样只讲教案上的知识,学生本应该亲身体会的思考及讨论的过程却让教师自己一手操办完成了。

二、创新小学语文学习方式

传统教学的重点是教师的“教”,本着以教代学、以教定学,最终使得学生能够切身地体会到外面的真实世界。

课堂应该是学生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场所。新课标中提出了几点创新小学语文的学习方式。

1.语感培养的重要性,应注重朗读。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知文章的内涵,体会其中的感彩,与作者达到共鸣。细读每一个句子,体会到文章的美感,感受到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应该督促学生多读、多背、多思考、多想象以及最终领悟到文章主旨。

2.善于提问。有些学生不善于或者不喜欢发言,但教师不能忽视这样的现象,应想方设法撬开学生的嘴。教师应起引导作用,尽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设法让学生成为主角,让他们互相讨论发言,营造一个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

3.注重实践,语言训练极为重要。单凭教是很难让学生完全了解外面世界的。小学生课堂中应少讲多实践,尽量处于主导地位,不断训练对语言文字才能达到最显著的效果。比如说骑车,只是教是不够的,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锻炼才能真正地学会骑车。让学生经过大量的语言训练,领会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文章的意图,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

4.全面发展,强调个性特长。教师应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以此来设定不同的教学计划,首先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根据他们的特长,分别进行指导,避免拔苗助长的现象,最终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升。

5.重视参与课堂学习的重要性。许多学生只是听,但听很容易使学生情绪低落、思想涣散,注意力不集中。相对于听这种学习途径,学生更应该参与课堂的讨论,使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到培养。首先,应运用不同的方法激起同学们的兴趣;其次,在课堂中创设情境,让同学亲自参与并体会到做主人公的快乐,然后逐渐增加学习积极性,并且学会自主学习。

6.在课堂中导控情绪。情感具有感染的功能,课堂教学应该由学生和教师相互之间的互动而展开,只有双方同时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够体会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并同时给予适当的褒奖,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乐趣以及成功的快乐,使今后的学习更加具有积极性和自主独立性。

三、创新意识对小学生思维的开拓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尤其是当别人欣赏自己的创造力时,这样更有助于推动小学生创造意识的发展。作为教师,挖掘小学生的创造性是首要职责,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给学生,让他们无限地开拓创造力。比如说,一般文章都会提到一些关于对文中人物特点的问题,其真实目的在于为了开发小学生的思维逻辑以及创造力,促使其表达不同的想法,有自己的主见。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文章中的人物、地点、时间等让学生去编写故事,也可以采取改变人称的方法,请学生进行复述等,让学生发现自身的创造性并体会到成功后的喜悦,进而推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总之,时展的产物是自主、创新、合作。它们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因素,是人们终身发展的前提。因此,作为教学中的主控者和引导者,小学教师应按照自主、创造、合作的理念与同学互相合作,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散,让学生将兴趣投入到课堂中,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真正地做到教学相长,让小学生在启蒙阶段就受到良师的指导,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雁.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下一篇:基于当前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