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戏曲直播类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

时间:2022-10-27 09:56:53

电视戏曲直播类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

人们常说主持人是一个电视栏目的“脸面”,这句话直白、通俗,却深深地给节目主持人打上了“个性化”的烙印,想想全球人口几十亿,上哪儿找两个一模一样的人。其实,在传媒发展得已十分成熟的西方发达国家电视机构内,注重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权威感、明星素质,已成为其吸引观众的主要法宝。虽然中西方在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上有很大差异,但随着中国电视业的迅速崛起,人格化传播已渐渐受到了国内同仁的高度重视,如香港的凤凰卫视、内地的湖南卫视和北京电视台已从中尝尽甜头,个性化主持人通过自己独特的魅力与团队合作拉动收视高峰的例子也正如雨后春笋般在国内电视界遍地开花。

同其他类型的主持人一样,电视戏曲直播类节目主持人也同样需要以个性魅力来吸引和感染观众。《梨园春》是一档电视戏曲直播类晚会类节目,也是河南卫视的当家金牌栏目,在全国有着庞大的收视群。作为其主持人之一,我很荣幸与它共同成长。几年来,我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也更加深刻体会到个性化对一个主持人及其依靠的节目有多重要。结合主持该类节目的实践和体会,我粗浅谈四点看法,与同仁探讨。

专业性与娱乐性并重

电视晚会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它的娱乐性,让观众在辛勤工作一周后乐一乐、笑一笑,轻松―下,这也是我们主持节目的一个出发点。戏曲晚会不同于综艺晚会、游艺晚会,它的专业性很强,而且有很多传统剧目的唱段节奏也比较慢、比较平,能让大家开怀一笑的“点”并不太多。但作为晚会的形式,诙谐幽默也是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导演在选择节目时有目的地安排一些欢快的唱段或老戏新编,或创作喜剧小品,或引进相声等曲艺节目之外,也要求主持人发挥创造力从现有的节目中挖掘、提炼、制造笑声,这种发掘创作不能随意性太强,信马由缰,而是要合乎戏曲晚会的特点,符合戏曲晚会的节目内容。

比如《梨园春》有一期“丑角”专场,众所周知,在戏曲节目中,丑角虽然难做主角,但他对整出戏曲的气氛烘托及活跃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做这样的专场节目,主持人如果仍是周吴郑王、一板一眼地介绍,那最终出来的效果很可能是主持人和节目如同两张皮根本无法融合。为了增加节目的娱乐性,我和搭档倪老师精心设计了这样一出开场。

灯光一起,我和倪老师一个扮老丑,一个扮官丑。扮官丑的倪老师给观众来了一段熟悉的《七品芝麻官》唱段后,便向我扮演的老衙役询问:“我们的主持人晓戈哪儿去了?”由于戴着胡子、穿着行头,观众开始还愣没看出老衙役就是我,接过询问,我赶忙回答“你找晓戈吗?她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由于我和倪老师从身段、眼神、道白完全都运用了丑角的表演方式,与晚会主题水融, 自然贴切,观众立马给予了雷鸣般的掌声,在笑声中,本期节目开场了。

如何增强电视节目的知识性,让观众在娱乐的同时也能有所收获、有所回味,增长知识,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在现场直播戏曲晚会的串联中如何有机地加大知识的含量,这也是我们不断思考和努力的问题。另外,电视晚会类节目是一种大众文化,面对的是成千上万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层次的观众,而戏曲知识博大精深,专业性也比较强,要想讲出来的大家都能爱听,并且一听就懂,这就要求主持人的串词必须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基于现场直播戏曲晚会的这些特点,我们在组织串联的时候就力争做到抓住要点,寓教于乐。有一次,我们给观众介绍道情戏时,是这样处理的:“道情戏是我们河南的少数剧种之一,它是由花鼓戏演变而来,它的唱腔欢快流畅,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另外,要唱好道情戏,对演员的舌头还有个特殊的要求,那就是舌头得会打嘟噜。比方说,(唱)欢迎光临梨园春,得呀呀梨园春,得呀呀梨园春。”我们用道情戏最富有特点的曲调结合着梨园春这么一唱,观众在笑声中已经记住了道情戏演唱的特点,在演员演唱的过程中,一到“打嘟噜”的时侯,现场观众就会报以会心的微笑和掌声。

形象与节目的统一

电视服务的对象是观众,而主持人就应该成为电视与观众沟通的最直接的桥梁和纽带。主持人的荧幕形象总是难免被人评头论足,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各种评价,患得患失,人云亦云,就很容易迷失自己,找不到自己的风格和个性。面对各种评价,自己应该有一种“坚持”,这种“坚持”不是盲目的、消极的,而是建立在对自己和栏目充分认知的基础上的,是建立在不断自我完善的基础上的,要让自己的学识、修养、经验、水平与时代、与栏目、与观众俱进。

《梨园春》改版伊始对主持人屏幕形象非常重视,还特别聘请北京的专家根据栏目特点做过形象设计,当时将两位主持人定位在“东方长者”和“中国娃娃”,齐刘海、童花头、盘扣的唐装在当时众多电视栏目中以鲜明的民族特色独树一帜。在以后的6年中,随着栏目的发展和调整,主持人的荧幕形象以自我、自然、自主、自如为原则,逐步形成了屏幕上一老一少、一高一低、一快一慢、一庄一谐的“老倪”和“小戈”的形象。

几期节目播出以后,一位洛阳的观众写信说:《梨园春》的两位主持人也是妙不可言的,从男主持身上能看到“戏曲”二字,从女主持身上又能看到“春”字。这从观众的角度更证明了主持人形象与节目统一的必要性。

此外,主持人在心理上不能将自己定位成明星,对观众应该是平视而不是俯视,应该作为一滴水融入观众的大河,而不能是一滴油浮在水面上。我们在做《梨园春》时,给观众的定位就是朋友,对待朋友就应该如春天般的温暖。除了屏幕上与观众交流外,我们还举办多期心连心慰问演出及主持人与观众的见面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目的只有一个:和观众近一点,再近一点。

郑州一位观众在信中说道:偶尔你们也会在主持中出一些小差错,但是请你们不要挂在心上,我们依然觉得你们是那样的真实、真诚。新疆一位12年未回河南老家的政委也说道:“因为接收信号的问题,屏幕上的主持人并不觉得很靓丽,但是那份朴实、那份亲切就像自己的家里人,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真诚、自然、活力、充满人情味,是最打动观众的,而这些鲜明的个性特点正需要以主持人的文化素养和品格修养为底蕴和支撑。

直播是生命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说:“目前的主持人节目再怎么努力,录播仍然可能掩饰太多的缺点,这个过程仍然使得节目主持人的表现充满了假象,只有实现直播,才可能产生真正的主持人节目成品。”广州大学新闻传播系的一位教授也说过类似的话:“虽然直播不太可能是主持人节目的唯一播出方式,但是电视的本质是提供鲜肉而不是罐头,已成为电视从业者的共识。”值得庆幸的是,《梨园春》从改版的第一期就坚持以直播的形式与观众见面,虽然直播伊始,节目难免不够精细,主持人的风格也显得有些青涩,但是正是直播的不可预知性让节目充满了悬念,使节目更加真实,反而吊起了观众的胃口。

记得有一回,就在直播前,郑州的气温骤然下降,下起了大雨, 当时我们都担心观众到不齐。可到了现场,发现演播厅里座无虚席,连走廊、过道里站的都是人,观众们的这份热情着实感动了我们,于是我们又临时增加了一段开场白,当时我们是这样说的:“这两天郑州的老天突然变脸,又是阴天又是刮风,今天干脆就泪飞顿作倾盆雨了。气温降得很低,走在街上都感觉冻手了,完全是冬天的感觉了。可是今天当我们走进演播厅,看到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新朋老友,看到这么多热情温暖的笑脸,我们突然间好像又回到了阳光灿烂的春天……”我们话音未落,演播厅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第二天,观众还特地打来电话说:“昨天我去的时候,确实冷得很,你俩那几句话说得俺心里热乎乎的。”

节目主持人不等于一般的播音员,播音员的职责主要在于完好地、准确地将既定的内容予以播出,而节目主持人则需要将整个节目作为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来加以完成。做过直播的主持人都会有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节目中蕴含的强烈变动性及互动性所带来的巨大挑战。

《梨园春》采取的是现场直播的形式,110分钟时间,一分不能多,一分不能少,主持人也成了“橡皮筋”,必须能伸能缩,也就是要具有随机应变、临场发挥的能力。有一次擂台赛转场,就剩最后一组,眼看胜利在望了,正当我们兴冲冲地说:“请打分――”突然电脑计分器发生故障一片空白。这节骨眼上我们俩不紧不慢介绍了规则,介绍了选手们的背景资料,再看看电脑仍是一片空白。现场导演满头大汗,但观众们却井然有序。面对观众,我们一段“德行和惯性”的小故事让他们捧腹大笑,电脑也终于被笑醒了,晚会继续进行。作为主持人随机应变还表现在主持人应随时控制场上的情绪,抓噱头,不时利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调动观众的情绪,因此“现挂”也是主持人必备的本事。也就是说主持人要做一个“有心人”,及时根据节目的内容、观众的情绪、现场直播气氛,及时准确地捕捉到兴奋点,即景组织语言,临场发挥,为晚会现场的气氛推波助澜。

直播对主持人的另一个要求是主持人必须将情感传导艺术地“化入”节目内容之中。这种“化入”是自然发自内心的,而绝非矫揉造作的。同时,它又要是显而易见的,令观众可以轻易捕捉到。只有这样,你才能在短短的直播节目内容中感染观众、打动观众,主持人个性的形象才会更加立体。

戏曲直播类栏目是一门综合艺术,导演、工作人员在幕后做了大量的工作,可是到了直播现场,很多创意、想法、节奏都是要由主持人在前台体现和把握的,因此个性化的主持人还必须具备全方位的编辑意识。

什么是全方位的编辑意识?即主持人对屏幕后的许多事情都要了解或者亲身参与,既要求能够充分领悟导演意图,又能把握节目整体编排,正确处理单个节目与正常晚会的关系。也就是说,如果节目是一颗颗珍珠,主持人是红线的话,要想把珍珠串成一条晶莹的项链,必须了解每颗珠子的特性,还要了解它在整条项链中放在哪个位置是最合适的、最能和其他珠子交相辉映。有了这些能力,语言的流畅、画面衔接的自然和节目结构的完整才有保障,才能更成功地办好节目,更丰满地展示主持人的个性魅力。

在晚会中,节目主持人绝不只是作为一个简单的符号、标志出现在栏目中,他应该是节目的“灵魂”。为了最大限度地把握晚会的结构,我们总是提前参与策划和导演共同讨论并亲自串词,另外我们还特别注意与演员的沟通和交流。因为演员是我们晚会的主角,节目是晚会的支柱,特别是一些名家,观众对他们都特别关注,了解一些他们的有关情况,使串词更生动也更有说服力。

当然,主持人能否具备编辑意识,与其个人后天的学养和知识结构有关。知识结构比较全面,学养比较丰厚的主持人,便能够在主持过程中将自身的知识特点融注在主持过程中,使节目自然地具有了较浓郁的个性特色,从而引起公众的关注。

说到底,主持人的个性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人格的体现与浓缩,它与节目的质量与活力息息相关。主持人以个性形象吸引观众,是为了引导观众欣赏节目,而不是欣赏自己。美国CNN《60分钟》节目总编导唐・休伊特曾打比方,节目内容好比“主菜”,主持人的个性魅力好比“调料”。怎样保持这种个性魅力,做好节目这道“主菜”,除了平时多听、多看、多思考、多交流,空闲时间沉下心来不断给自己充电显然是保证新鲜的重要元素。

(作者单位:河南电视台)

编校:杨彩霞

上一篇:加快速度 挖掘深度 加大力度 拓宽广度 下一篇:应对西方电视模式输出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