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移民,为了企业还是生活?

时间:2022-10-27 09:37:34

企业家移民,为了企业还是生活?

2012年底,俏江南董事长张兰对外宣称,为企业上市更改国籍,却上市未遂,导致企业家移民的话题争论未休;2013年初,中国首富、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宣布已经退掉了拥有14年的美国绿卡,并承诺全家不会再申请移民,企业家移民话题再次升温。

事实上,企业家移民已成为无法忽视的社会现象。

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的中国第一部年度国际移民报告——《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2)》显示,中国正在经历第三次大规模的“海外移民潮”。这是继上世纪80年代初的出国留、90年代开始的技术移民潮之后的一波新浪潮,并以改革开放中先富起来的企业家为主体。

报告同时了一组重要数据:个人资产超过1亿元的超高净值企业主中,有27%已移民,47%正在考虑移民;个人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高净值人群中,近60%已完成投资移民或有相关考虑。

面对如此潮流,讨论围绕着两个方向延展开来,第一,企业家群体到底为什么要“集体出走”;第二,他们的流失,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意味着什么样的损失?其实,这是一个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困境。

在分析出走的原因时,贝恩咨询的一项调查显示,教育、资产安全和准备退休是最重要的原因;信仰危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不足,缺乏家园感则是深层原因。由此可见,企业家们最终希望选择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和更安全的企业经营环境。而至于迁移地的选择,美国无疑最热门,据了解,2012财年批准的7600个投资移民签证中,八成给了中国人。除美国外,欧洲、澳洲以及亚洲发达国家也成为中国企业家考虑的迁居地。现今,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输出国,根据智库中国和全球化研究中心的数据,2011年就有15万中国人获得了海外移民身份。

随之,企业家移民所带来的巨大风险也是不言而喻的,企业家移民将与科技人才流失连接在一起。

值得庆幸的是,以美国为例,尽管中国企业家正在把家庭和财产转移海外,但波士顿咨询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6%的高净值人士拿了外国护照。他们国内的生意还在增长,还没有到打包离开的时候。事实上,我们也要知道,一本美国护照的成本相当高,尤其对于那些没有意识到拿了美国护照就要交美国税的中国企业家们。美国对其永久居民和公民的海外收入和资本利得也都要征税,普通收入的最高税率为39.6%,高收入者的长期资本利得要交20%的税。

从前,中国企业家拿外国身份可以在中国享受特殊待遇,中国过去对外商有税务优惠政策,特别是要在香港以“红筹”身份上市,企业主也需要一本外国护照。但现在外商投资企业和本地企业享受的待遇差别不大,而且海外上市也不那么容易了。这些都成为企业家移民前需要考虑清楚的问题。

也许,在全球化的今天,人口流动已经稀松平常,我们应该更理性地看待这股移民潮流。与此同时,我们的这些精英也要在移民前权衡清楚利弊,做好全面部署,因为无论在哪里生活或是做生意,都会有相应的困难与挑战,不可逾越。

移民老总的自白

2011年8月,我才开始有了移民的打算,这是一个企业家朋友的建议,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对我的一种“提醒”。他说,在中国没有保障,不论是为了企业,还是为了孩子,有能力移民到海外都是一个好选择。

随后我就真的去了趟澳大利亚,全面考察,并做出决定——举家移民澳大利亚的第二大城市墨尔本。

墨尔本市的面积与浙江省相当,而总人口数量仅450多万,才相当于浙江省总人口的十二分之一。在这里,空气清新、绿化面积高,更重要的是几乎没有乡村和城市的强烈区分,即使是几万人居住的小城镇,配套设施也非常齐备,生活非常舒适。

但从做决定到拿到移民签证还是耗时持久的,历时七个多月,我们全家一直焦急等待。

回头来看,从考察澳大利亚到办签证的这段时间,是我们全家感觉最兴奋、最爽的一段日子,等真的拿着护照,走下飞机,再次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又有了一种莫名的背井离乡的情绪,这感觉其实有些苦涩……

失根漂泊苦

如今在中国,很多人都在努力移民,有条件的移民,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也在移民。因为在外人看来,移民是件很光鲜、很美好的事情。但真正移民国外,体会到个中滋味,我才深切理解了那种移民的心态。

对我来说,一个四十几岁的男人,离开自己的祖国,背井离乡来到南半球的澳洲,说实话,不仅有一点儿背叛祖国的感觉,更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莫名的、无助的、空虚的感觉是在准备出发的时候所没有料想到的,因为往往,我们都是忽略了困难而一味畅想美好的一面。

大体来看,移民的前三个月时间是比较难度过的,真的要挺过去才行,如果不是我读高中的儿子一直欢呼雀跃,可能我们前三个月的投入就全都“打水漂”,举家又迁回来了。

但既然孩子喜欢那里,作为大人的我们也便努力去适应,我们小区住了五六个华人,大家经常一起结伴玩,这才算是维持了较好的日常交往。

而孩子在学校里结交的朋友也大多是华人,外国朋友也以韩国、马来西亚的为主,要想真正融入澳大利亚其实并不容易。我敢说移民第一代、第二代要想融入这个国家是完全不可能的,第三代才刚刚能融入,所以,我们得接受这个现实。

有些人刚移民不久,或者多年来在国外混迹得很差,回国后都拼命地讲国外多好,其实那也许并不是真实的情况,而是经过了加工润色的。他们也几乎都像我一样经历了适应的痛苦过程,那种一味说好的心态似乎只是源于中国人爱面子的本性罢了。

文化那道墙

文化是挺虚的东西,但是它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的。在国内,我们经常能看到北京或者上海的街头,老外领着一个中国姑娘在逛街,大家都觉得这种中西方文化融合得挺好的,但实际上,在墨尔本呆了一个多月,我没有看到一对儿这样的情侣,观察到这个问题后还跟太太讨论,她也跟我一样感到很奇怪。

我在国内做印刷生意,自然来到墨尔本我也首选这个已经十分熟悉的行业,我的野心不大,先做成一个小门店,建一个网络平台。

帮我做facebook的是一个犹太人,他的太太是位南京姑娘,他们在一起七年了,前三年是在争吵中度过的,中国姑娘喜欢赚钱寄给父母,外国小伙子不理解;外国小伙子去中国坐老丈人开的车,因为老人没系安全带、乱超车,他愣是半路下车,完全不给长辈面子,关系闹得很僵……这样的例子日常生活中太多了,这是个挺现实的问题,说明文化融合并不简单。

而我也是在努力让自己适应这种差异,并在企业经营中注意这些问题。比如,老外不喜欢你有事情抄起电话就打,他们更愿意通过邮件来交流,那么,我也尽量在有事情时首选这种沟通方式。

创业那些事

尽管移民国外有不少的酸楚、不适,但不得不说,国外的经营环境之于企业的确有其优越性。早前,我有个企业家朋友,怕移民海外后,经营企业会有不利因素,于是在移民加拿大前就把企业卖给了世界百强的跨国公司,可是到了这个国家后却有了另一番感受,“以前在国内大家都是想方设法地逃税、避税,在这里,营业额是任由你自己填报的,完全可以弄虚作假,但是,大家却都凭良心认真缴税。”这是一种心态上的变化,也可以说是移民后的一种福利。

其实,出国创业也有值得注意的一点,这是我在创业前拜访了很多在澳大利亚的中国企业家时,他们给我的一点儿建议,“宁可在这里请马来西亚人、新加坡人来工作,也不要找中国人”。听了这话,我感觉到挺受刺激的,而且每次提到,心里也挺不好受的。

我就在想,中国人为什么不被信任?

大概是我们从小的教育偏离所致吧。在国外读书很轻松,因为他的小学阶段只教一件事情,就是如何成为一个公民,我们缺失了这一块,日后却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在打造企业文化,规范员工行为上。

总之,我觉得移民国外只是一种选择、一个开始,日后还会遇到哪些问题或者惊喜,还不得而知,但无论如何,保持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就足够了。

(本文采访对象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印刷经理人)

上一篇:现代职业教育室内设计专业培养体系研究 下一篇:国际条约的国内适用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