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人物画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时间:2022-10-27 08:03:13

写意人物画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摘要]绘画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也有很强的传承性。在初中美术的课堂上,教师要能够结合传统写意画的特点,对现代的写意画进行教学。在分析写意人物画教学方法的基础之上,对教学中所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美术写意人物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30066

在传统的写意画中,主要通过临摹、写生等方法,运用笔、墨、设色等各种绘画的手段和绘画语言进行作画。而在现在的写意人物画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能够把握住传统的写意人物画的相关的特点,还要注意以下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临摹教学

在临摹的过程中,要选好自己的临摹范本。临摹是通过一些范本来继承和发展写意人物画的一些基础性的语言,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临摹范本,以便更好地进行艺术创作。在现在,写意人物水墨画越来越丰富化,从而让很多的中国文化素材的作品也都得到赏识和珍爱。所以,在教授学生绘画的时候,要指导学生选好适合的范本,从而继承和发扬中国画,也让学生在其中少走弯路。

当然,在造型和笔墨的临摹方面,也要注意到,水墨画比较讲究一定的造型,如果没有一定的造型作为基础,笔墨问题就没有着陆的基础。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训练学生做到速写不能离手,速写的造型要有准确度。在作画的技法上,要能够运用钩、勒、擦、点等笔法,此即“笔”。而“墨”则是指烘、染、破、泼、积等墨法。当然,在理论方面,强调以笔为主导,墨是随着笔而画出的,这样才能取得形神兼备的效果。

二、关于写生教学

在对于笔墨画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落墨,很多画家都是在眼睛处着手,但是要注意的是,眼睛的形状以及它的位置,是正面、侧面还是半侧或者是四分之一的位置。而且对于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它也有很多不同的特征,在正常的光线照射下,眼睑有投影,加上睫毛,所以要画得粗黑一点。在上眼睛的中段,要用焦、重墨,由里向外渐渐地虚淡,下眼睑有受光,所以比较清淡,用笔也比较放松。并且在衔接的过程中,要自然,和谐。

对于鼻子的刻画,要注意到鼻子的棱角以及方直,流出鼻子的高光白,同时要注意到线条的变化,鼻子正面的轮廓要刻画得清晰和明确。正向的鼻梁,线条不明确的话,可以皱擦鼻梁上的结构,用线条勾勒鼻头和鼻翼。鼻孔的形状要随着人的表情的不同而变化。画鼻子的关键是抓住鼻子的外形方面的特征。

对于嘴的刻画是作画比较关键的一步,因为嘴是脸上比较传神的部位,嘴角、嘴唇等一些器官都能直接影响人物的表情以及气质。而且嘴型也人各有异,要指导学生观察出其中不同的特点。耳朵虽然不能左右人的表情,但是也是人物身上一个关键的器官。耳朵的结构还是比较复杂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注意学生线条的粗实变化以及绘画节奏的变化。在对于人物头发的刻画中,要先把人物的头发结构给搞清楚,然后分几步去描绘,头发虽然很细碎,但是要把画笔运用得精准,并且对于魔团要有大小和主次。在描绘染污的时候,要分清头发的浓密,先以浓墨侧锋概括发型的趋势,高光画飞白,然后以浓墨稍加晕染。画头发要有一定的层次感,不能死墨一团,也要体现出干湿的一些变化。在这点上,教师就需要去重点引导学生。

之后就是对于人物衣着的相应刻画,衣服体现出人物的精气神,教师要指导学生去掌握人物衣服的一些组织规律,掌握人体的一些结构以及相关的运动规律。人体的结构或是他自身的运动规律都能决定人物的走向、松紧,所以教师在这个时候需要让学生去观察人物,了解人物的一些特点,这样就能很好地去刻画人物的衣着,体现出人物不一样的精气神了。

三、关于着色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授学生着色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着色教学中,先以赭石,胭脂加淡墨,点染皱擦内外眼角、嘴逢、鼻孔等较重处,以加强其结构关系。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到下面的几个问题:首先要让学生把自己作画的笔路给构思好,注意在作画的过程中高光和空白的呈现。其次是要求学生在下笔的过程中要做到利索、精准。对于用笔,要根据人物的形状结构用笔,下笔要有虚实,要灵活地着色,将笔调放得轻松一点,避免不同笔之间出现水渍。在将肤色画定好之后,要快速地用淡肤色的画笔连接各处,并且填补没有画完的空白的部分,等到肤色半干的时候,以偏红润肤色的画笔,在颧骨,脸颊等处补几笔,让它自然地晕染开来。在发际线和眉眼附近要用现成肤色加适量的花青稍加晕染,从而让肤色有微妙的变化。

在教学的局部处理中要做到和整体相结合,在整体的要求中要准确地对部分进行刻画和取舍,但是要记住的一点就是不要把画画得太过凌乱。在整体刻画的完成之后,要在合适的位置题款、落印。

总之,写意人物画在中国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在画坛中独树一帜。现在有很多的美术教育工作者,都在用自己对于写意人物画方面的艺术魅力熏陶和影响着他们的学生。

上一篇:带“投”字的典故 下一篇:浅谈民族艺术特色教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