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是“脚”,教育是“鞋”

时间:2022-10-27 07:39:26

学生是“脚”,教育是“鞋”

学生是富有变化的群体,每一届学生,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是不一样的,每个群体中的个体也是个性鲜明、与众不同的,个体与个体千差万别是很正常的。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努力寻找适合自己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同的学生,需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来解决问题,这就是因材施教。学生是“脚”,教育是“鞋”,教师就是造鞋人。造鞋人如果不了解“脚”的大小、形状,怎么能造出适合“脚”的“鞋”呢?

当前教育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教师的工作方法过于简单,如同一个加工厂,最终加工复制出一批又一批形状相同、性能相差不大的零件来,而且多年如一日,变化不大。许多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无非是“程咬金的三斧子”:一是“严管”,二是“爱心”,如果“严管”不凑效,就用“爱心”感动之,如果用“爱心”也感动不了,就会用更加严厉的方法批评之,如果学生软硬都不吃,就非得使用第三招了,那就是借家长的手“修理”之。总之,教育者不管“脚”的长短与肥瘦,都要让学生穿上自己设计和制造好的同一尺码的“鞋”。

其实,许多教师之所以在教育学生方面事与愿违,恨铁不成钢,很大原因是不懂教育规律所致。不懂教育规律就是不懂学生,不懂得给“脚”量量尺码,根据尺码大小给学生制造出合适的“鞋”。很多学生厌烦学习、心理扭曲,原因是“鞋”不适合“脚”。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脚”也在不断变化,教师如果墨守陈规,不知变通,不能及时了解这些变化,就永远制造不出适合学生的“鞋”。

教育教学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所以我们不能因为思维的懒惰陷入惯性思维中,更不能照搬他人的理论和方法。教学中,不管是取得了成功还是遭遇了失败,都要经常反思,改变自己的思维定势,改变自己僵化了的观念,认知自己的错误,平等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只有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当前学生的心理状况,对症下药,我们才能无愧于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

众所周知,每个学生的成长历程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也绝不会完全相同,需要足够的时间,需要走过所有应该走过的路程,任何走捷径的方式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在学生的成长中,过多过快的知识输入必然导致心智与内在精神的严重损伤。应试教育造就了高分低能的畸形人才正是“鞋”不适合“脚”的结果。“因材施教”是孔子提出来的,古人尚且知道这种道理,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难道我们还不如古人?

学生是脚,教育是鞋。按“鞋”合不合“脚”,可以把教育分为两种,一是建设性教育,二是掠夺性教育:建设性教育符合学生成长机制,促进学生成长;掠夺性教育违背学生成长机制,破坏学生成长。教育的根本在于“了解孩子”,抓住了这一根本,不用刻意学习多少方法,正确的方法就会自然地生成,否则,方法再多也没用,甚至可能形成错误的方法。

教育是一项能够把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全部能量、智慧发挥到极限的、永远没有止境的事业。教师光有良好的师德和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正确的教育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制造”出适合“脚”的“鞋”来。

作者单位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金安苑学校

上一篇:运用“激励—发现”模式引导幼儿自主探究 下一篇:让学生微笑面对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