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

时间:2022-10-27 06:44:49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写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呢?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互动对话中以及熟读成诵中点燃激情,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让学生满怀激情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让语文课堂焕发出勃勃的生命活力。

一、在情境创设中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语文教学中,相关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地激法他们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在教学中,创设一个情趣盎然的教学情境,就像一条导火索,能够一下子引燃学生情感的火花,它将点燃整个课堂的生命火把,起到 “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中有这样的几句话: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为了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这几句话,我创设了如下教学情境来激起学生的情感:我先给学生播放录像。在录像中出现了两组对比强烈的画面:一个画面是孩子们在鲜花盛开、绿树成荫的花园中快乐地玩耍,不时地传出孩子们欢乐的笑声;另一个画面是花园中白雪皑皑、狂风呼啸,到处显出一片死气沉沉……随后,我引导学生讨论:巨人的花园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境呢?这样,有了这个教学情境的呈现,学生对这几句话的感悟也就更为深刻了。

二、在自主探究中点燃学生的激情

新课程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突出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在这个过程中点燃学生的激情,从而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奠定深厚的情感基础。如教学《猫》这篇课文,在布置学生预习时,我让学生自主探究以下问题: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文,你从课文中的哪些描写体会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读的过程中,你有没有产生对猫的喜爱之情?为什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在这个过程中,促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及课文中的人物产生强烈的共鸣,为课堂教学奠定了情感基础。

三、在互动对话中展示学生的激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围绕文本相关内容及问题展开互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让互动对话过程成为每一个学生生命幸福成长的过程,让学生的激情喷涌而出。如,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少年在感悟到“中华不振”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博怀和远大抱负,使学生与少年的爱国情感产生共鸣。我引导学生围绕如下问题进行了互动对话:(1)少年是从哪些事情中深切体会到“中华不振”的?(2)少年在租界亲眼看到一个中国妇女受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敢怒而不敢言,当时少年会想些什么呢?(3)假如你当时就在少年的身边,当听到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语时,你有什么感想?通过组织学生围绕以上问题进行对话,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受到少年的爱国情怀的感动,也会产生立志报国的冲动与想法。

四、在熟读成诵中升华学生的情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反复地进行有感情的朗读,通过齐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达到“熟读成诵”的境界。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在学生深入感悟课文的基础上,我通过以下几方面让学生达到“熟读成诵”:(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进一步把握文本作者的情感;(2)出示课件,播放这篇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欣赏课件,出示有关桂林山水的美丽画面,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3)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教师范读一边在脑中想象有关桂林山水的美丽画面,促使学生进入文本内容所描述的意境之中;(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5)让学生背诵课文。通过这样的朗读训练,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的互动交流,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作者的情感进行碰撞,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语文课堂教学是富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教师要饱含深情地投入教学,让学生充满激情地投入语文学习,让语文课堂魅力四射,富有激情的风采。

(作者单位 福建省诏安县实验小学)

上一篇:单词机械操练环节中融入生活元素点燃单词的活... 下一篇:我和“棒棒”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