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10-27 06:10:06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意识的培养

2012版数学课程标准再次强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对此,笔者想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有疑”是起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为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搭建支架,给学生机会、给学生时间、给学生空间。让学生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养成问题意识,逐步形成善于发现、勇于提问、敢于质疑的创新素养,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不少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识不强,不能给学生时间与空间来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按照教师的预设思路进行,少留或者不留时间给学生思考,对于符合预设思路的问题大加赞赏,对于“节外生枝”的带有学生自主发现痕迹、意向的问题,缺乏敏锐的意识,要么不予理睬,要么敷衍了事,不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针对此顽疾,小学数学教师一方面要进一步更新观念,牢固树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大力开展培养问题意识的教学活动。低年级要重视敢于提问的意识培养,对于学生的提问要不断给予鼓励,帮助学生形成自觉的问题“直觉”;中年级要重视善于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要通过适度有选择的指导与评价,帮助学生学会从现有信息中如何发现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敏锐的问题“嗅觉”;高年级要重视学生问题的质量意识培养,通过丰富的活动,让学生慢慢懂得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角度不同、深度不同,问题的研究价值会有很大区别,帮助学生养成善于发现、勇于提问的良好品质。比如,同样的四个数:1、3、5、7,对低年级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是:他们都是什么数?用这四个数你能写出几个等式?对中年级学生提问,就应该更深入一个层次:接在7后面的一个或几个数是什么?它们能组成几个分数或者一位小数?对高年级学生,应该有更深的问题:1与其他数有什么不同……只要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素养就能不断提高。

二、“善思”是关键

数学课程标准中还指出,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这个指导性建议指出了小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的核心是“思考”。“独立思考”的要求直接指向“山寨”泛滥成灾的现实,希望从儿童抓起,使其学会自主创造,突破成风的陋习;“学会思考”的要求则标明方法:创新能力的养成需要学习,需要指导,需要实践。

反观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反创新”的伪科学要求层出不穷。问题被一两个反应快的学生思考过回答过了,就等于全体学生思考过回答过了,这种以个别学生独立思考代替全体学生独立思考的现象非常普遍,危害很大。一是经常以个别代替全体,久而久之会让很多学生不愿去思考,他们独立思考的精神被慢慢蚕食;二是率先发言学生的意见,许多时候并不是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而是家长或家教老师提前渗透的结果,此种情况下,独立思考的结果就更显得弥足珍贵。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首先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出发,从“中国创造”的未来着眼,在课堂上给足时间,让小学生在数学问题上有机会独立思考,才能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从方法论的角度,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比如,在一年级学生学习找规律时,让学生完成1、3、5、7、( )、( )的填空,学生会很快发现所需答案,但是,教师换个题目:5、7、9、( )、( ),看似几乎完全一样,不少学生就不会解答了,再加大难度变为2、5、8、( )、( ),傻眼的学生则更多。其实,学生完成1、3、5、7、( )、( )时,应该问问他们是怎么想的,学生会告诉你他的思考方法“我是从1开始跳着数的”, “我发现都是单数”……这是大多数学生的思考方法,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是对的。但是,这些方法对于解决等差数列的问题并不都适用。对于第二个问题5、7、9、( )、( ),“从1开始跳着数”的方法不对了,对于第三个问题,两个方法都不对了。其实,教师一开始应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1、3、5、7、( )、( )这一列数字,发现其从前往后逐渐变大的趋势,再引导学生发现要使数变大,应该用加法,最后引导学生发现在这一列数中,每次都是前面的数增加2得到后面的数,最后引导学生思考,找到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共同方法。

三、“验证”是途径

数学课程标准更指出,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这个要求告诉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在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概况,得出猜想和规律并进行验证,这是科学研究的一个完整过程。只有经过验证,才能发现你对问题的猜想是否正确。

重要的是,这里的验证是学生的活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经常在这个重要的环节犯错,把学生的验证活动变为展示教师能力的“实力秀”,学生被放在一旁。还是以上的例题,当学生不能解决问题时,教师好不容易引导学生发现“数字逐渐变大时,可能每次增加了一些数”这个重要结论,本应该让学生自己去验证,有些教师却急着告诉学生在每个数列里增加了几,错过了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机会,必须高度重视与改正。

上一篇:做好三种活动 增强学生三种能力 下一篇:巧用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