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实 大气 个性

时间:2022-09-21 11:16:46

小学数学教学离不开“课堂”,课堂离不开“教师”,离不开“学生”。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和组织者,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最大的受益者。教与学在精神与理想的指引下,通过课堂这一特殊渠道,使学生获得健康、快乐和成长的幸福。数学是人类生产、生活、科技等一切活动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具性、文化性学科。数学课堂的有效生存和数学教师的灵动睿智是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学生会学数学、学好数学的最重要因素。所以,我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理性思考是“打造‘厚实’的数学课堂是教学的基础,做个‘大气’的数学教师是教学的境界,培育‘个性’的特质学生是教学的理想。”

一、塑“厚实”课堂,教学之基础

追求“厚实”课堂。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真实、自然地设计教学,架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模型。符合知识结构、认知结构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础、本质。

1.夯实“四基”,打牢课堂底座

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2011年版)》的改革变化中可以看到,新课程目标明确提出“四基”,除了我们熟悉的“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就此提出过程性目标以及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等,表明人们不断意识到只有“双基”是不够的,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从“双基”到“四基”是多维数学教育目标的要求。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只是数学教育目标的一部分,而这部分一般表现为显性。人们往往在教学与评价中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所谓的知识点上,放在所谓的技能训练上。评价学生也往往注重在知识技能上的表现,在学生对数学思想的把握、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关注不够,然而,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正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在教学“1/12和1/8通分”时,如果只找出12和8的最小公倍数24,就太简单化了。此时应深究通分不仅仅是为了好计算,而应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24份,才能比较出1/12和1/8的大小。最后再辅助以画图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就能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了。

2.启发“理解”,走向数学背后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最终获得不是靠死记硬背和频繁训练,而是靠理解掌握。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出现:形式隆重,内容离散;重视结果,轻视过程;面上的讲得多,面下的追问少;热热闹闹过场,飘飘活活腾云。这些都是对数学非本质的东西过度渲染,而本质的东西深入不够,点击不够,似乎施了很多劲,但就没点到鼓心。

在教学“7”时,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学生不教都认识的,但是不是学生真的都理解了每个数的真正意义呢?显然不是。如果我们和学生一样都从表面去认识,去告知,那么就忽略数学抽象的本质。所以,我们用数数并演示的方法:6根小棒加1根是“7”,减1根是5,“7”对应的是(6+1)根小棒所表示的数。学生很容易理解7比6多1,6比7少1,6比5多1的实质。又如“认识毫米”的教学,只告诉学生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学生只是“知道”,而缺乏认识。我们不仅要领着学生亲自数一数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这一段,也要让学生数数其他相邻的整厘米刻度间的小格子,从而感知1毫米和1厘米的空间关系,最后指导学生量一量身边的数学书、硬币等学习和生活用品,让他们清晰地感知 “1毫米实际有多长”。“数是数出来的,量是量出来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有真正理解了才能算掌握,才能应用。

3.渗透“思想”,追求深度教学

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是靠经验积累的,是靠主体感悟的,是人的智慧所在。数学思想方法是处理数学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策略,是数学的灵魂。

基本思想,就是对数学的知识内容和所使用的方法的本质认识,它是从某些数学的具体认识过程中提炼和概括,而在后续的认识活动中被反复证实其正确性,带有一般意义和相对稳定的特征,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小学阶段主要指归纳和演绎,这应当是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主线,是最上位的思想。在具体的问题中,会涉及抽象、模型、转换、函数、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数学思想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是串起教学活动的一根活的暗线,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与程序的数学方法表现出来的,是追求数学深度教学的体现。

打牢“四基”,让学生充分去学习数学,深刻去理解数学,从活动中去体会数学思想,课堂才能“厚实”起来。

二、做“大气”教师,教学之境界

思维点燃智慧,本质触及大悟,理念成就未来。只有大气十足的教师,才有睿智大爱的学生。

1.善用理性思维,体现教师底气

数学就是思维的体操。真正的思维基于问题,起源于对问题产生的疑惑、迷乱、怀疑或反思。思维的发生不是依据普遍的原则,而是由某种事物作为诱因而发生。每个个体对事物的反应不一样,只要我们善于保护个性,差异必然存在,呈现的思维结果也将五彩斑斓。数学题中的一题多解,既体现知识本身的多样性,也反映不同个体的思维特性,从思维角度,没有什么绝对好的方法和绝对不好的方法,但却反映出不同的思维品质。

教师既要尊重知识也要尊重学生,这样的教学活动才能体现人性、充满智慧。数学教学,讲究的是道理,道理需要推理,推理的依据是逻辑。如果在我们教师的内心“藏”有逻辑,那他讲课一定有信心,而且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把最深奥的数学问题讲清楚。推理能力是一个数学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本工具,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其他思维都可通过推理的方法得以训练。

2.抓住数学本质,彰显教师智气

数学,从本质上讲,是关于数量关系和图形关系的一门科学,就是把生活中与数量、图形有关的东西抽象成概念,并用符号表达,但是抽象出对象不是根本,主要是抽象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抽象重要,抽象出概念间的关系更重要。

例如学习了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后,可对其进行系统复习和整理。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发现各类图形面积公式之间的关系,领悟到图形变形引起的公式变式,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都是梯形的特殊形状,面积公式都是梯形面积公式的演变。形成概念联系,抓住了关系的本质,运用时自然灵活多了。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归纳、演绎,发现数学的本质,从而提升学生的认识能力。

教师能抓住数学本质,学生就能沉得下去,学会理性思考。教师能树立大教育观念,就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让学生去拥抱数学。因而,教师要理解每一个数学概念“是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同时,教学过程中要善用评价性、激励性语言。如:学习数学是多么有趣的事啊;数学学习一点儿都不难,就是寻找数字信息,理顺数字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收获的是你们自己不断创造的数学成果;即使是简单的计算,可它需要我们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找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然后才能做估算或精准的计算;有的问题当时感觉很难,可当我们走了一段路程后,再回过头来重新想一想,或许还能够发现新的奇迹……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数学,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习数学的兴趣、信心和思考能力。

3.拥有先进理念,滋生教师“睿气”

教学不是冷冰冰的思维逻辑和数学本质,它是充满人生妙趣和人格教育的生命成长。教师和学生凭借课堂这一主渠道,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在这里动起来、活起来,成为师生共同享有、共同探讨、共同创造的火种。从教师、学生、教材的各自存在,到三位一体的自然课堂,完全是取决于教师的魅力。

英国伊顿公学之所以如此受欢迎,除了其辉煌的历史以外,更重要的是它独特的教育理念:学校不仅是一个教知识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信、独立的个性,以及领导能力。这是教师帮助学生从汲取知识、能力培养到人格成长的发展过程。在英国夏山学校,教师与学生同样被尊重,同样拥有自己的尊严。教师由传统权威中心、注入式教学,到处于辅导的立场,教师必须对课堂内外的自我负责,必须自我学习与自我充实,提供学生学习的机会。只有教师的真诚、温暖与尊重,师生的关系才能密切,尼尔校长就说过:“与其培育不快乐的学者,不如培育快乐的清道夫。”如果通过教师的努力,能使每一个个性突出的学生都得到快乐成长,那将是是一件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功德无量的大事。

做“大气”的小学数学教师,不仅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追寻数学的本质,发展学生的个性,还在于多思考教学行为背后的大教育观,而非局限于简单的技能技巧的运用上。

三、育“个性”学生,教学之理想

人的个性是在先天的自然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教育与环境的作用逐渐形成的,更多的是由教育决定的。所以,有人说:一个学生是一本书,一个班的学生就是一系列的书。教师纵然是满腹经纶,要是读不懂学生那一系列的书,也就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有句话说得好:“找到学生的起点,沿着学生的逻辑,引向设定的目标。”作为教师,不仅要找到学生的起点,而且要找到学生的特点,不仅沿着学生的逻辑,还要顺应学生的特点,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1.创设生态课堂,拥抱个性

课堂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我们的课堂能有点生活味,真实而自然,那么,学生释放的将是纯真的天性,生长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鲜活、独特的个性。

如何创设这样的生态环境?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弄明白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什么样的课堂更适合学生。学生需要的是能根据学生的反应巧妙地生存,依靠学生,以学生为本,为学生自主学习设计的课堂。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仅要把握课堂的“厚实”,更要在整体和细节处始终想着这些安排都适合学生吗?学生会喜欢吗?学生能理解吗?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不仅要记住教学设计的程序、内容,更重要的是记着所有的安排是为学生而安排的。教师在指导小组合作时,不仅要安排好活动程序,提出合作要求,还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程度和不同类型学生的活动效果,多问自己:学生乐意吗?因为只有学生同意教师的安排、理解教师的意见并且乐意去学习、活动,课堂教学才会有效,学生的个性才能有生长的土壤。这些问题,教师都要在课前了解以及课中去领会学生的真实的情况。

2.营造平等氛围,唤醒个性

有一张中国古代课堂教学图片,描述的是在一棵树干弯曲、树冠篷大的老树下,一位长者坐着一个小凳子,上身微弯前倾,手捧一本翻旧的书,身前围坐着三、四个孩子,老人、小孩面目平和、四目相对,像是谈心、交流。还有一张西方现代教育课堂照片,描绘的是英国夏山学校校长——尼尔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和一个犯错误的学生端坐着,双方都跷着二郎腿、叼着香烟、品着咖啡,彼此轻松自如,谈笑风生的样子。这两幅图中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教育、教学课堂情景,其背后反映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效果很值得我们去反思。

人的人格是平等的,也只有在人格平等的氛围中,人才能活得快乐,而快乐能使人的大脑机能充分发挥,创造奇迹。这种平等反映在教师身上就是“蹲下身子看学生”,孔子与弟子同坐一样的小凳子,尼尔与学生同坐一样的椅子,一样的待遇。从学生身上体现的就是“喜欢老师”,没有地位之分,似朋友。学生具体喜欢什么样的教师?从我多年的教学经验看:学生喜欢有爱心的、情感丰富的、积极向上的教师;学生喜欢温柔、善良、大方、幽默的老师;学生喜欢能和自己一起玩、一起做游戏的教师;学生喜欢知识渊博,什么问题都能回答出来,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师;学生喜欢开开心心上课,高高兴兴下课的教师;学生喜欢有责任感,认真上课,不拖堂的教师;学生喜欢提问多,留足学生思考时间,能肯定学生奇思妙想,作业少的教师。学生不喜欢严厉的、粗鲁的、不自信的、居高临下的、常常埋怨学生的教师。因此教师不但要更新教育理念,而且要有实际行动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师生间的平等,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

3.构建探究平台,激发个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习惯是最好的祖师爷。人本身就是带着好奇的灵魂来到这个世界的,等待他的首先是获取,其次才是创造。我们不但要保护好学生先天带来的“幼稚”,而且要培养、培植学生后天赋予的生存趣味。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希望我的学生喜爱数学,并且养成学习数学的好习惯。学习数学,不仅要把握数学的本质,从数中走出来,把握概念的意义、结构和关系,还要关注数学文化史,关注数学的生活实际应用,关注数学的综合性,关注数学对现在和未来的作用和影响。要让学生喜欢数学,就要用数学的内在魅力打动学生,设计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内容,以适度的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形式吸引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给他们自主研究、合作探究和自由表达,要让学生在自己的活动中切身体会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教学的根本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潜能,这种潜力的形成,需要学生自身的想和做。如何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我们一直要思考的问题。心中始终装着学生,充分理解、尊重学生的本性和个性,展现童贞妙趣的儿童味、数学味,把学生和数学融入自己生命课堂的一部分,就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地发展。数学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基于学生已有经验、知识水平,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如何打造厚实课堂,使数学课堂成为师生活动的平台,需要教师更深入地去读懂课标、理解教材。如何做大气教师,使自己成为知识能力的引者、情感活动的引擎,需要教师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怀。如何培养个性人才,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中心、学习的主人,需要教师适时适度的“前位、中位和后位”。“‘厚实’课堂,‘大气’教师,‘个性’学生”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理性使然,是人才培养工程的教育使命。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例说 下一篇:运用中积累 积累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