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

时间:2022-10-27 04:49:2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

【摘要】 目的 探讨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 收集2001年至2011年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病历资料,将2007年以前患者作为一般护理组,2007年以后患者作为专项护理组,分别统计两组病例手术后DVT的发生率,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一般护理组51例患者,术后发生DVT37例(72.5%),专项护理组66例患者,术后发生DVT12例(18.2%)。经组间X2检验,P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深静脉血栓;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41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743-0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主要应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以及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等疾病的临床治疗。随着该技术在各级医院的推广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各种并发症的预防,日益受到临床的重视。尤其是预防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被逐渐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我科在2007年以前,针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仅仅给予一般常规护理,术后发生肢体肿胀的患者较多;在2007年以后,由于开展了预防DVT形成的专项护理,术后发生肢体肿胀的患者明显减少。现将以上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病例资料共分为2组。一般护理组:为自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科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51例,男23例,女28例,年龄58岁-74岁,平均69岁。其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髋关节骨关节炎6例,股骨颈骨折44例。专项护理组:为自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科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66例,男27例,女39例,年龄60岁-79岁,平均71岁。其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例,髋关节骨关节炎5例,股骨颈骨折58例。

1.2 护理措施

1.2.1 一般护理组 手术后将患肢置于外展中立位,抬高30度,于手术后第1天开始帮助患者进行肢体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逐渐开始进行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交替锻炼。于手术后3周开始下床行走锻炼。

1.2.2 专项护理组 ①心理护理:在患者入院后,针对其对于手术未知风险以及疼痛的恐惧,及时进行心理干预,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尽可能多地了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相关知识,消除恐惧心理,使患者能够在术后积极配合康复锻炼。②饮食指导:嘱患者进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低脂饮食,以利于降低血液粘稠度。③术后将患肢置于外展中立位,抬高30度,于手术后第1天开始帮助患者进行肢体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逐渐开始进行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交替锻炼。尽早利用助行器或双拐辅助,进行行走锻炼。④术后给患者应用止痛泵,或者止痛药物,减轻术后疼痛,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术后康复锻炼。⑤术后开始交替间断应用CPM和下肢电动静脉泵,两种设备均每日使用3次,每次1小时。CPM从30度开始,每日增加10度,不超过90度。⑥遵医嘱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或者利伐沙班。

1.3 DVT诊断标准 ①突然出现患肢肿胀;②小腿局部疼痛,并伴有明显压痛;③Homans征阳性,即被动快速背伸踝关节,若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则为Homans征阳性;④下肢静脉多普勒超声显示静脉血栓形成。

1.4 统计学方法 分别计算两组患者DVT发生率,进行组间X2检验,P

2 结果

一般护理组术后发生DVT37例(72.5%);专项护理组术后发生DVT12例(18.2%)。行组间X2检验,P

3 讨论

文献报道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约为42-57%[1],国外甚至有文献报道高达80%[2]。DVT的发生,不仅增加了患者的术后痛苦,影响术后康复锻炼,严重时会发生肺栓塞,危及生命,所以必须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足够重视。

DVT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血液高凝状态,静脉血流淤滞和静脉内膜损伤[3]。患者若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肥胖或者高脂血症,均会伴有血液高凝状态。由于老年患者的心肺功能退化,手术中麻醉使外周血管扩张以及手术后的肢体活动减少,均会导致静脉血流淤滞。手术中的扭转和手术野的牵拉则会导致静脉内膜损伤。手术后常规应用抗凝药物,可以减少血液高凝状态诱发的DVT形成。手术后积极主被动活动患肢,应用静脉泵,尽早下床行走锻炼,则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静脉血流淤滞状态。

在DVT形成的诊断方面,肢体肿胀,疼痛以及Homans征阳性,均不能作为可靠的诊断依据。虽然深静脉造影是诊断DVT形成的金标准,但是由于该方法在技术和设备上有特殊要求,相应花费较高,且本身具有一定的医疗风险,所以我科多以下肢静脉多普勒超声作为诊断的依据。

DVT发生的危险人群也应该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低危人群是40岁以下行简单手术,且不合并其他危险因素;中危人群是40岁以上,合并有心肌梗塞或者心衰病史;高危人群是40岁以上需行较大手术,或者骨科手术,曾有DVT,恶性肿瘤或者脑梗塞病史者。护理人员了解了DVT发生的人群分类,就会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

虽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日益受到临床的关注,也相应地给予了多方面的干预措施,但是仍然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DVT的发生。只有临床医护人员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在医疗和护理上进行深入的沟通和合作,才能将DVT形成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 邱贵兴.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J].中华骨科杂志,2009,6(29):602-604.

[2] 全小明,王小俊,店智辉,等.髋部手术早期DVT中西医结合预防性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168-169.

[3] 李春燕.ICU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7):630-632.

[4] 唐宏源,张黎明.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8):631-633.

上一篇:探讨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下一篇:生活护理指导干预颈椎病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