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某高层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时间:2022-10-27 04:46:49

浅谈某高层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摘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存在许多技术难点,如温度裂缝、表面质量等等,本文根据工程实例,针对地下室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裂缝控制进行重点分析,希望同大家一起学习研究。

关键词:施工技术;措施;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

一 工程概况:

为了保证每个释放管内的水压均匀,采用Φ10水平软管,在主干分支点处加设循环水龙头,以控制分支的水压。在混凝土施工完毕7~10d后且温度降低至安全温度时,将温度释放钢管拔出。

先用软管将水排出后再用海绵球将其孔内积水清理干净,释放孔四周用素水泥浆或界面剂淋一道,之后用高一等级的膨胀细石混凝土分层插捣灌实。对水平混凝土内部循环水降温管采用高一等级细石混凝土(可采用自流平混凝土)进行高压注浆。

4.2混凝土内外温度监测及控制

为了及时掌握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变化,控制混凝土内部和表面温差,混凝土浇筑时预埋热电偶,分别测混凝土内部温度和表面温度。内部测温元件埋深为混凝土厚度的2/3,表面测温元件埋深为100mm。

混凝土浇筑后的前5d每4h测温一次,温度变化快时加大测温密度,5d后每8h测温一次,10d后每24h测温一次,连续测温28d。当测温发现内外温差接近25℃或内部温升较快时,向预设的冷却水管中注入循环水进行散热降温。图2为实测筏板温度曲线图,从图中可看出:

1.中心温度(虚线:夜间浇筑混凝土中心温度);

2.筏板底表面温度;3.环境温度

图2实测筏板温度曲线

①混凝土水化热产生主要集中在混凝土浇筑后1~5d,特别是2~3d,这几天要特别注意采用循环水降温。

②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产生在2d后为66℃,此时混凝土表面温度为53℃,最大温差为13℃,远小于危险温差25℃。这说明采取的技术措施和工艺措施是成功的,施工承台内没有产生梯度效应影响,保证了混凝土施工质量。

③夜间浇筑混凝土中心温度比白天浇注混凝土中心温度低1~3℃。

④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差10~20℃,二者不可混淆。常说的“内外温差”指的是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差较大,说明养护、保温、保湿措施相当重要,可防止或减少表面裂纹的产生。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只要严格遵守施工规范、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认真落实每个施工环节,妥善地做好浇筑后的保湿保温的裂缝控制与养护,是可以取得满意的施工效果的。

上一篇:分析公路涵洞设计的几个问题 下一篇:浅析岩土工程勘察中的相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