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专生的人文素养

时间:2022-10-27 04:17:21

如何提高中专生的人文素养

摘 要:中专生的人文素养问题,一直受到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也给职业中专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就如何提高中专生人文素养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中专生 人文素养

怎样认识80、90后出生的中职生?一份关于上海中专学校教学现状的调查显示:有八成教师认可社会上流传的“中专学生是‘差生’”的观点。但一批教育专家发出呼吁:不要误读“中专生”,他们也一样能够成才,并且认为是一些评价标准出了问题,“如用多元评价标准,‘差生’并不差。”

一、分析中专生现状,浅析人文素养的含义

随着高校扩招,中学生更多选择上普通高中然后报考大学,报考中专的相对减少,致使中专录取分数总体上走低,生源质量下降;从中专毕业生的大部分就业岗位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看,属于相对低收入行列。对此,不少专家指出,我国传统的选拔性知识考试,用这样的考试为依据,来判断“好生”或“差生”,显然以偏概全。随着人才市场的需求量增加和政府导向性的增强,对中专生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如何摆脱“差生”及“素质不高”这样的帽子,我们中专学校的老师及班主任费了一番脑子。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调查与接触,发现中专生在人文素养方面欠缺了一些。那么,什么是人文素养?怎样的要求才能提高中专生的人文素养?都成了我们今天研究的课题。

理解“人文素养”,遵循字面内涵表述组合意义就是最实际、最便利的途径。“人文”,在这里当为确定的“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而“素养”肯定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所谓的“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学生内在品质的提升,关键在于灵魂的塑造。

二、以班级文化为依托,提高中专生的人文素养

基于上述的现状分析,我校的中专生大部分是住校生,因此班级是他们学习生活最主要的场所,班级文化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校生活和感受和参与程度,也影响着他们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充满朝气的班级文化氛围,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心态得到改善。因此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已成为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举措。

从05年接班至今,我们通过大量的实践、反复的摸索,逐步形成了一套班级文化建设模式,以积极的班级文化,培养学生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以下是我们两年来的一些经验和模式,拿来与大家分享。

第一步:以班级文化为依托、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快速时代,各种知识的日新月异,要想跟上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就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使自己成为一个终身学习的受益者。以我们的中专学生为例,从毕业到找到适合的工作至少有3次转换工作领域。而在不断转换的工作领域中,我们更应该注重自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创建班级文化时,我特别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这句名言形象地说明了书籍对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 然而,令人痛惜的是,现在热爱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热爱读书的学生也越来越少了,到学生宿舍去看一下,除了课本之外,能找出几本有益的书籍?当然,学生不愿读书,也不完全是学生自己的责任,我们社会及学生都要承担很大的责任,比如说:整个社会的读书环境,班级的学习气氛,教师的引导等都对我们的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我们学校和老师首先要肩负起重任,去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因此,在创建班级文化时,读书角及书架的放置都被我们列入重点的范围,图书采用学生捐助的方式,一人至少一本书,全班捐了近六十本书。此外,还利用晚自习的时间,从校图书室借书供学生阅读。同时,开展读书课堂、读书笔记交流活动。通过种种手段,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做一名有思想、有想法的中专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建班之初我就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班里每次举办活动,我都会教给学生去组织、策划,久而久之也搞的像模像样。每周的周记交流,读书笔记的交流,都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思考途径。

第二步:以班级文化为依托,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学生进班之初,我常在班上说的一句话是:老师不要求你们成龙成凤,只要求你们学会做人!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注重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我把这项工作作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中之重。有人说,语言的交流是肤浅的,只有心灵的交流才是人世间最动人、最温暖的经历。但是我认为只有语言、行为的交流才有心灵的交流。“言传”应用于各种形式:就某一社会问题进行讨论,教育学生有责任感、学会关心他人。关心他人可以从关心自己的父母开始,关心身边的人,相互尊重,关心集体,关心学校,关心班级,关心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兴旺。把学生真正培养成有开放头脑、宽阔的视野、博襟、平衡的心态、高远的志向,富有责任感的新一代。

第三步:鼓励学生,实现积极主动的心态

正如美国诗人惠特曼《草叶集》里所写的那样:“我不能,别的任何人也不能代替你走过那条路;你必须自己去走。”

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学生们事事要听从父母和老师的安排,遇到问题也可以直接从父母和老师那里获得帮助,这很容易养成被动的习惯。因此,许多中国年轻人不善于主动规划自己的成长路线,不知道如何积极地寻找资源,使自己的学业和人生迈上更高的阶梯。

另一方面,中国的父母和老师习惯于使用越俎代庖的方式,这通常会使很多人忽视了自己真正的性格和兴趣,当这些孩子长大以后,他们多半会发现,自己早已迷失在“自我缺失”的海洋里了。要达到积极主动的境界,我觉得以下两个方面应加以注意:

1.态度决定一切。心理学家早已发现:一个人被击败,不是因为外界环境的阻碍,而是取决于他对环境如何反应。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前主教练米卢蒂诺维奇所说的“态度决定一切”就是这个意思。埋怨不会改变现实,但是积极的心态和行动可能改变一切。正因为如此,我经常搜集一些立志小故事,讲给学生听,让他们从中得到激励,受到鼓舞,从态度和心态上产生新的变化。有了积极的心态,并不能保证事事成功,但积极的态度肯定会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2.从小事做起。消极被动的习惯是积极主动最大障碍,学生大部分从小就在消极、被动的环境下长大,没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此时,我就对他们说:大家都听说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们为了改变自己,就从那个“了”字作起,然后再做小事,最终才能成大再。 这样事物巨细的唠唠叨叨,懒惰的学生变的勤快了,消极的学生变得积极了。

三、成 效

创建班级文化两年来,班内学生已基本养成了一些良好的人文素养:读一些有益的书刊杂志,有时间也会与我交流一些想法、观点;大部分学生在为人处世方面要比两年前成熟很多,遇到事情会先考虑别人,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在学校和班级的各项活动中积极献技献策,积极参与。仅上述几点,我觉得实属不易了。

诚然,要提高中专生的人文素养仅从以上三个方面做,是仅仅不够的,其中还有很多细小的工作等待我们从点点滴滴、方方面面去发现、完善它。总之,道路任重而道远,在创建班级文化、伴随学生成长的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发现自己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懂得了很多道理,以前没有想过的、不明白的也都通过实践去探索。一句话,吾愿上下而求索!与学生同学习!与学生共成长!

上一篇:论莎士比亚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 下一篇:谈新时期戏曲舞台的“转场”处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