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级跳远运动员常见损伤及预防

时间:2022-10-27 03:32:53

浅谈三级跳远运动员常见损伤及预防

一、三级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部位

从三级跳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部位来看,主要分布在踝关节、膝部、腰部、足部等部位。这说明在三级跳远运动员项目中,踝关节、膝部、腰部、足部等部位承受的力量较大,另一方面还说明中学生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身体发育不是很好,他们的踝关节、膝关节、大腿后群等部位的肌肉力量比较小,不合理的训练安排、淡薄预防损伤意识,在进行技术练习和跳跃练习时,使运动员这些部位肌肉力量用力过大,运动员得不到及时的恢复,这些情况很容易造成这些部位的损伤。

二、三级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的性质分析

三级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分别有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急性损伤的恢复高于慢性损伤的恢复,急性损伤恢复快、并且较彻底,而慢性损伤恢复比较慢,如果慢性损伤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损伤容易加重,影响训练计划和比赛成绩。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运动员不注重急性损伤,从而加重运动员损伤的程度,造成慢性损伤,在这种情况下教练员应该及时了解,减小训练计划以恢复为主,运动员应该听取教练员的恢复计划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减小损伤给运动员到来的困扰。

三、三级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原因

1、准备活动不充分

在每次训练之前必须做准备活动,不能忽视。准备活动可以提高肌肉的温度、肌肉柔韧性、肌肉的弹性、加大关节的灵活性、加快新陈代谢过程、克服惰性生理、保证人体的内脏器官进入到运动状态、关节和肌肉迅速进入运动状态,提高运动神经的兴奋。不充分的准备活动不会使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充分的准备活动直接影响运动成绩和心理状态,使运动员快速地进入运动训练环境里,在每次训练之前应该用一小时的时间来完成,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训练和比赛前运动员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2、训练安排不合理

训练安排应该合理,不按科学规律来训练,运动员在速度训练时的运动强度过大会造成损伤。教练员应该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不能经常从事一种训练方法,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周期,迅速提高运动成绩,经常从事一种训练方法,运动员会感觉到没有兴趣,而且还会加大运动损伤。

3、技术动作不规范

中学生正处于发育时期,在做动作的时候容易变形。在训练的时候应及时找出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教练员应及时纠正。中学生运动员的技术训练中,不注重技术的重要性,基本技术动作不正确,经常以自己的性子做动作,这样不但会造成身体损伤,也不能提高运动员的成绩。技术的好坏是取得运动成绩的重要保证,而比赛稳定发挥的前提条件是良好的技术水平。良好的技术水平是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决定也是必备因素,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水平的好坏。

四、如何减少三级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

1、伸展肌肉,拉伸韧带

在做准备活动时,一般从慢跑开始,运动员大多是从伸展肌肉开始,这样一方面可以使肌肉得到充分的伸展,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的防止肌肉拉伤。慢跑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始慢一点,动作的幅度也小一些,然后逐渐用力幅度大一些。伸展完肌肉后,运动员先走一段,然后再过度到慢跑。通过走和跑可以使被拉肌肉的弹性得到很快的恢复,走的速度由慢到快。运动员慢跑结束后就可以做拉长韧带和肌肉的练习了,就是我们大家说的压腿。韧带的作用主要是起到支持和连接骨的作用。通过伸展韧带,不仅能够有效的防止运动员受伤,还可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活动幅度。

2、加强大腿后肌群、小肌肉肌群和下肢关节力量的练习

中学生三级跳远运动员受伤多发生在踝关节、膝关节、大腿后群的部位。平时的训练结合运动解剖学的知识,特别注意小肌肉肌群和加强大腿后肌群和下肢关节的练习,如跨步跳,小步跑,高抬腿等。通过这些练习注重小肌肉群的肌肉力量,避免负荷过大。应根据中学生的训练特点,在每次训练课的安排上以综合性练习为主,达到防止受伤的目的。

总之,运动员要掌握规范的三级跳远技术动作,训练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前要保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教练员要合理安排科学的训练计划,符合运动训练的规律和原则,重视运动员训练后的恢复,使运动员在训练后尽快地消除疲劳,不能加重疲劳。要注重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加强关节、肌肉、韧带的力量和柔韧性。三级跳运动员运动强度要适合学生的肌肉力量,随着气候环境的变化要进行不断的调整,要科学的安排运动强度,减少运动损伤。加强器械运动的自我保护与帮助,并且保证动作技术正确。教练员应该选择安全卫生的场地和训练环境。

上一篇:结合网球项目特点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身体训练 下一篇:摔跤运动员膝关节损伤及预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