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浅谈思政课教学改革

时间:2022-10-27 03:06:23

“互联网+”背景下浅谈思政课教学改革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传统思政课在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师素质方面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挑战,为顺应这种变化,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思政课教学必须要进行改革。

关键词:“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1

一、引言

2015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在政府的号召下,各行各业兴起了“互联网+”的热潮,中国快速进入互联网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互联网+”对教育的冲击也非常之大,彻底改变了教育的生态圈。为适应“互联网+”背景下给思政课带来的挑战,思政课必须进行改革,

二、“互联网+”背景下思政课教学带来的挑战

(一)教学管理的挑战

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时代资费的降低,智能化手机的研发,使得当代大学生人人用手机上网成为一种可能。相较于枯燥乏味、高大上的理论知识而言,手机获取的信息量巨大,涉及方方面面,手机上网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吸引力和诱惑力,在一定程度上学生成为手机依赖者,手机上网已经严重影响到学习和生活,极大的削弱了思政课教学效果;有一部分学生为了上网甚至逃课,导致出勤率偏低,教学管理难度加大。然而从某种程度看,“互联网+”背景下,手机对于传统课题管理的挑战,本质上是互联网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

(二)教学方式的挑战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方式以单一的讲授式为主,以教师为主体,满堂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加之思政课本身是一门理论性、政治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极易形成说教和灌输,缺乏生动性和吸引力的课堂,会令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即使在课堂上,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不能适应高校教育教学的要求。因此,如何改变思政课教学方式,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将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三)教学内容的挑战

“互联网+”背景下使得人人能够共享知识,教师、教材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的各种知识良莠不齐,网络上充斥着各种消极的、负面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难免与理论教学内容发生冲突碰撞,而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受到不良网络信息和文化垃圾的影响。因而,如何在多元价值观中确立主导,引导他们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就成为思政课面临的新挑战、新要求。

(四)教师素质的挑战

“互联网+”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在网络信息化大背景下,人人能够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知识获取的效率大幅提高的同时,成本却在不断的降低,这使得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各种资源,而且更新速度极快、信息量巨大、渗透力超强等特点,教师不再是学生单一的获取知识的途径。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思政课教师传统的照本宣科的做法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对知识的满足程度,教育的理念、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业务素质面临新的挑战。

三、适应“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

(一)引入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

为适应“互联网+”背景的下的新形势,思政课教学必须创新教学方式,积极引进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微信应用到思政课的现代化信息教学当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增加参与实践课程的积极性和互动性。还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二维码扫描等方式实现知识的共享与交流,思政教师还可以进行在线答疑,既能传授理论知识, 又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

思政课承担的主要教学任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面对各类“互联网+”平台上传播的多元化价值观,尤其由于网民素质参差不齐、网络评论良莠不齐,如何切实加强当代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是思政课教师不得不要面对的问题。作为思政课教师,应积极把控网络的主流思想,引入这些思想作为教学案例,与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做好舆论引导,防止负面思想对于思政课的侵蚀,避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多元化。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活动,通过大学生所经常接触的各类 “互联网+”平台建立专题活动和话题栏目,引导网络舆论的良性发展,让“互联网+”更好的为思政课教学所用。

(三)建立思政教师培训制度

思政课教师必须适应网络信息化的变化,及时进行各方面的培训,全方位提高业务素质和从教技能。首先,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思政课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对思政教师定期展开专业知识的培训,以及请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及时解读国家政策,帮助思政教师更好的了解当前的大政方针,把握好政治的方向。其次,鼓励思政教师加强自我培训。尤其是通过网络课堂的培训,选择一些改进教学方法、微课、幕课的应用、提高课堂魅力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思政教师应对“互联网+”的冲击,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跟上不断变化的形势,使思政课真正能深入人心。

综上所述,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国家战略与行动计划,传统思政课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使得思政课必须对这些新事物有新的认识,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教育引导功能,更好的服务广大学生,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杨艳.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2016(2).

[2]王倩.关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改革的多元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政教育,2016(4).

[3]王竹立,李小玉,林津.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新思维、新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5(6).

作者简介:赵亚娟,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讲师。

郭静静,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教师。

课题立项:本论文为“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5年度课题+基于“互联网+”视角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课题批准号:XV212)”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论官主文化的批判与劳动者自我价值教育的确立 下一篇: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