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圆号艺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普及与推广

时间:2022-10-27 03:00:22

浅谈圆号艺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普及与推广

随着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艺术教育成了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在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圆号这门艺术课程也出现在中小学课程中,为在中小学学生中普及和推广圆号这门艺术,按照课标的要求,笔者努力在教学实践中,遵循教学规律。不断地改革创新,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培养途径。

众所周知,国家制定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在音乐教学中应当“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感、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特别强调对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态度和自信心的培养。圆号作为音乐情感形式表现之一的乐器也出现在中小学课程中,如:新课改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教材中第一册第八课就是《法国号》,通过课堂教学的介绍,广大小学生初步接触了西方乐器——法国园号,了解了一些圆号最基本的常识。同时也激发了部分学生学习圆号的兴趣。随着西安音乐文化大环境的不断兴起。西安不少中小学学校都成立了乐队,开设了圆号课程,笔者作为专业演奏人员,也有幸被聘任为圆号课程的教师。为在中小学生中普及和推广圆号这门艺术,同一些专业教师一起,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努力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遵循教学规律。不断地改革创新,探索一条行之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圆号艺术的途径。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中小学生中普及和推广圆号这门艺术。

一、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激发中小学生对圆号的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教学首要目标是强调音乐兴趣爱好,其次才是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因此,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愿意接受它。学习它。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定会目不窥园。

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圆号的环境。犹如种子的萌发需要土壤、水和阳光一样,这种环境是愉快和谐、富有启发性,能开发学生创造性潜能的环境。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而这种学习的大环境不会自己产生,是需要教师营造的。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知道圆号作为一种传统的西方乐器,要想通过它表现的音乐精神和内涵,激发中小学生学习圆号的兴趣比较难,要在中小学学生中普及和推广圆号更难。因此,在中小学学生中普及和推广圆号这门艺术课程中,我们首先考虑为学生营造音乐文化的大环境,让学生对它的文化历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它的现在与未来的发展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圆号,激发热情,从而学习圆号。为了创造音乐文化的氛围,激发中小学生学习圆号的兴趣,我们通常采取了以下措施,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经常组织一些专业人员到学校进行表演演出,创造音乐文化氛围,让学生沐浴在音乐的海洋之中,感受圆号这门艺术的美妙,了解圆号在现代音乐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不定期邀请一些有关人员做音乐文化知识的专题报告,让学生逐步对西洋乐器的文化历史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校园经常播放一些国内外著名乐团的演奏片段。以及国内外圆号比赛、考级的片段。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当前圆号艺术的发展趋势,明确学习圆号的方向,加深对圆号这个美妙艺术的理解和热爱。经常组织校际之间的大型的学生文化交流活动,以此创造音乐文化氛围,促进音乐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举办校内艺术节,创造梦想成真的空间,为学习圆号的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多种形式的音乐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营造了音乐文化氛围,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圆号的劲头,同时也增强了教师的普及和推广圆号艺术的信心。加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成立乐队,扩大圆号艺术的影响

随着我国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向前推进,西安大部分中小学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内外音乐活动,很多学校都陆续组建了乐队。我们看到乐队的成立,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营造了高雅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展示了学生积极、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扩大了学校本身对外的影响,对提升办学档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像我们看到的北京人大附中的学生交响乐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是目前我国最高水平的学生交响乐团之一,多次赴欧美等国家进行交流演出活动,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它的演奏声势浩大,气势恢宏。令人震撼。不仅营造了校园文化艺术氛围,向国内外展示了当代中学生的风采,而且展示了学校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为学校赢得了荣誉。但在中小学中组建乐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会遇到种种困难,诸如人力和财力的问题,所以我们建议学校在组建乐队时,要充分考虑学校自身的条件,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

1、挑选符合条件的学生:一方面,挑选喜欢学乐器的学生。在挑选学生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学生学习乐器目标明确。有的学生只是觉得学乐器好玩,有的学生不喜欢但家长强迫学。因此在挑选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给孩子的个性特长发展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在铜管乐中,圆号比较难学,它是唇振动气鸣乐器,也就是要挑选嘴唇比较薄的自身条件比较好的学生,这样学圆号容易出成绩。由于都是中小学生,在年龄上比较小。在挑选上没有必要过于太严格,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因为孩子小,可塑性强,关键在于后天的培养,所以在培养过程中再筛选也可以。

2、制定教学的长远规划、方案、方式,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好基础。首先长远规划,一般为3年,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初中从初一开始比较合适。其次是制定教学方案:一是选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制定严谨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每一环节都打扎实。以达教学目标。二是按学生个性特点制定教学方案。根据圆号课程的特点,一般来说最好小课堂,有时一对一。有时一对二、对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方案十分重要,最好一个学生一个教案,这样针对性强,提高快。

3、探索合适的教学方式,采用多种场合教学方式,让学生开阔眼界,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一是课堂教学一对一。在教学中一般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方式,这样可以从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和个性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二是课外辅导一对一。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这样可以查漏补缺,弥补课堂上的不足。三是校乐队演奏辅导。在大型演出集中排练时。辅导的侧重点主要放在队员之间的协调方面,从而使乐队的整体演奏和谐统一。四是社会团体演奏辅导。鼓励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团体的义演活动,并给予专业指导。五是各种比赛活动辅导。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比赛活动,如电台、团体等举办的乐器比赛活动,并给予专业的指导。六是考级以及文艺生考试辅导。在考前,进行一些辅导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学生参加考试的等级要求不同,教师也相应地帮助他制定一套完整的备考内容,这样可使学生有各而战,取得好的成绩。

在笔者的教学中,凡是参加校乐队的学生通过扎实的教学培训,一、二年后都参加了国家圆号级别考试,并获得了一定等级。同时,一些学生在参加一些重点学校招考的文艺生考试中也取得了好成绩。这充分说明音乐艺术不仅开发了学生个体潜能,激发学习的热情,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注入了激情。正像一些音乐大师所说的,没有音乐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音乐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物质力量。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些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眼界,锻炼了学生,而且使学生对圆号这个美妙的艺术有了更多的理解和热爱,更增添了学生学习圆号的劲头和信心。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素养。让学生感受音乐美

新课标告诉我们一个明确的观点:在普通中小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绝不是要培养音乐家,而是要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公民。因此在学生学习乐器演奏时,除了培养乐感、陶冶情操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音乐的天地里自由翱翔,自主发展。使孩子的淳朴、率真的本性得到自然流露,由此潜移默化地养成开朗活泼的性格,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学习,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充实更有活力。

我们的做法是:1、从细微处着手,培养学生养成勤观察、多感悟、勤动手的学习习惯:一是在各种场合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范奏,严格跟着教师模仿,学习演奏技巧。二是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认真听教师讲解乐器知识,听教师传授器乐演奏方法,听教师的演奏。感悟音乐,学习音乐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在乐器学习实践中,要求学生养成动手演奏的学习习惯,多演多练,使自己完全融会于器乐演奏的音乐表现形式之中去。

2、业精于勤,养成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由于在学习圆号中,学生普遍年龄比较小,再加上来自各个方面因素的干扰,能否持之以恒地学习成了最大的问题。因此,在性格上要注重培养学生吃苦精神,不断地磨炼自己,在享受音乐快乐的同时,逐步养成持之以恒的良好学习习惯。每周需坚持上课一节。每日需坚持练习一小时,让学生自己在反复学习、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持之以恒的良好学习习惯就养成了。

3、狠抓基本功,培养音乐创造能力的习惯。在圆号教授的准备阶段中,老师一般要求学生第一步就是读谱,唱谱,当熟悉的差不多了再尝试演奏。到演奏阶段时,学生就可以把平时所学技巧加入,反复多练,就逐步掌握了乐曲的演奏。这种演奏的技巧加入也就是我们在日常训练中培养的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我们强调的这种技能,它包含两方面的创造能力。一是对乐谱的个人理解能力,二是个人演奏技巧的表现能力,这二者缺一不可。在整个圆号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善于动脑,勤于思索,巧学苦练。只有加强对学生的音乐艺术的创造能力的培养,才能开发智力,拓宽视野,增长才干,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循循善诱,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增强学习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是获取知识的土壤和动力,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这说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具有感彩,学生要尊敬老师,老师也要爱护学生。教师要把自己当成一份子,以一种真诚态度,一种对话的意识或精神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台湾有位学者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因为学乐器的学生年龄都比较小,他们都非常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爱护、理解和尊重,如果他们长期得不到这方面的满足。在学乐器过程中每当不会时,或者吹不好时就会产生自卑感,害怕老师。不愿意接近老师。这就不会有真正的教和学,也达不到教学目的。教师满腔热情地去关心和爱护他们十分重要,多鼓励,少批评,对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要给予适当的表扬鼓励,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感到教师可信,可亲,可敬。对于小孩子,教师的爱心、耐心、包容是十分重要的,千万不能挖苦和讽刺学生,以免刺伤了他们幼小的心灵。

总之,在中学生中如何普及和推广铜管乐,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努力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深知,一切都才刚刚开始,探索改革的硕果不仅需要反映在这篇短小的文章中,更需要反映在学生的满意中,反映在人才的成功培育上。如果把我们的工作和成绩分别比做浩瀚海洋中的航行和征服自然的又一处风浪,那么我们最终的灯塔其实仍在远方闪亮,我们无法也不会停下,因为我们始终有坚如磐石的信心。教育要与国际接轨,音乐艺术全世界是相通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们要立足陕西,迈向全国。迈向未来,以我国文化大环境为背景。课程改革为契机,中西结合,努力营造新音乐文化氛围,开创中小学音乐学习新局面,迎接教育事业灿烂的朝阳!

上一篇:《快乐的罗梭》教学设计 下一篇:浅谈教材的改变与课堂教学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