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讨

时间:2022-10-27 02:36:19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讨

当今素质教育强调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力量,挖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它要求教师把所讲的知识讲在课堂,落实在课堂;让学生学在课堂,练在课堂,消化在课堂,而有效教学正能够满足这一点。有效教学的主题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来提高教学效率。下面以初中化学教学为例,谈谈化学课堂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一、有效教学策略实施案例

案例:二氧化碳探究学习方案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目标:①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试剂和方法。②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③掌握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④练习药品取用,装置气密性检验和排气集气等实验基本操作。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体验在实验中学习和边学习边实践的学习方式。

3、情感目标:通过亲自动手实验,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逐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

1、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常用药品和反应原理,制取和收集装置,以及验满和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2、教学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

(三)教法与学法的选择

1、教法:采用“引导—探究—活动—发散”模式,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2、学法:教给学生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选择药品—选择装置—收集气体。教给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途径:提出问题—联想假设—实验探究—归纳比较—获取结论。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善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设计思路: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提出并解决制取二氧化碳的有关问题—制取二氧化碳—归纳总结—发散提高。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通过①“舞台云雾”录像②“人工降雨”动画③二氧化碳与人类关系的组图三个层次,激发学生想要获得二氧化碳的欲望,从而进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主题。

2、新课教学:

围绕主题,分解内容,让学生思考,提出并解决有关问题。

步骤一:分解内容,提出问题。将探究主题分解为“药品、装置、收集检验”等几个小主题,学生围绕小主题分组讨论,小组交流。

步骤二:学生交流,汇总共性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根据交流情况逐个分析解决学生提出的个别问题或出乎意料的问题,将共性问题继续由学生分组讨论,着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合作讨论的能力。

问题:实验室用什么药品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室用怎样的装置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用什么方法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瓶?如何检验生成气体是二氧化碳?

步骤三:投影交流学生答案,适时渗透实验注意事项。

事项1:反应原理:碳酸钙+稀盐酸 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事项2:装置气密性检验

事项3:三种集气方法的比较

通过比较,使学生知道收集气体的基本原理。

步骤四:学生活动,制取二氧化碳。

通过活动,让学生练习几种常用的实验基本操作,培养小组合作、提高效率的能力。同时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步骤五:学生归纳,完善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活动的过程,归纳所学内容,使知识系统化、理论化,同时通过相互补充使结论更加完善。

步骤六:发散学生思维,灵活运用知识,避免僵化教条。

通过“想一想”“议一议”两个问题,开拓、发散学生思维,避免学生对知识死记硬背,提问学生、分析理解、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查一查”培养学生课外自学能力及充分利用课外资料的能力,多渠道、多角度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同时为下一个探究课题作好铺垫。

二、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践结果

在近一年的实践中,深深感受到了实施有效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融洽,气氛积极而热烈,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学习成绩也有很大的提高。在实施各种课堂教学策略过程中,教师的业务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1、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标志。传统的教育教学策略是把学生的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倚赖性之上的陈旧单一的教育策略,不利于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生成、发展和提升。而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符合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能够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是树立现代教学把学习变成人的不断发展的过程的新教育观念的贯彻和落实。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教育策略的实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发现和探究知识;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习惯,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的体现为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教师应灵活实施各种教学策略,并且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和实验活动,切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

学生的科学素质主要是指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进取精神,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学到化学知识,而且能循着化学发展的脉络感受到化学的发展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革。同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被激发,从中领悟到了科学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严谨求实的学风,坚忍不拔的毅力,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是有益和重要的。

在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实施过程中,能够使学生体验到知识的来龙去脉,并且可以自由地体验学习的过程。例如:教师设计的探究实验;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而是碳酸使石蕊变色。教师可以做些用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小纸花,这时让学生设计实验,学生非常感兴趣,纷纷投入到积极主动学习的情境中去。提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是否成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用耳朵听,而且要用脑子思考、眼睛观察、语言表达、动手操作。看似简单的问题,学生们却非常投入。每一个学生都在充分显示自己,自己亲身去经历,去感悟,激发了学生生命火力,促进学生不但成长,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

3、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可以学习到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随着知识的增长,学生的身心和人格也得到健全和发展。如:我在讲碳酸钠时,没有直接讲述碳酸钠的性质,而是首先给学生讲述了我国著名的化学家侯德榜先生是我国制碱性工业的先驱和奠基人,潜心研究制碱技术,打破了帝国主义对制碱技术的垄断;成功地改进了生产纯碱的索尔维法,发明可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为纯碱和碳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1926年生产出的“红三角”牌纯碱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在创设这个情境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我国化学家的爱国热情,身受鼓舞,不少同学表示要向侯德榜先生学习,为国家和民族的富强而奋斗。

上一篇:转化待进生的对策初探 下一篇:谈人文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