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铁矿石买家为何难有定价权

时间:2022-10-27 01:44:39

世界最大铁矿石买家为何难有定价权

自从1981年实行铁矿石价格年度谈判,特别是2002年中国作为亚洲钢铁业界代表之一加入谈判以来,国际铁矿石长期协议价格就呈年年上涨、涨幅不断扩大、谈判时间越拖越长、谈判难度越来越大的态势。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需求国,2008年铁矿石进口量4.4亿吨,预计今年进口量将达到5亿吨,占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量的50%以上,但中国在国际铁矿石谈判中却不具备举足轻重的议价能力,在过去绝大多数年份中一直被动地跟随接受其他国家达成的“首发价格”。尽管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殃及世界市场需求低迷,大宗初级原料商品市场价格暴跌,中国的钢材和铁矿石市场也难逃厄运,但在历时近10个月且久拖未果的2009年度国际铁矿石谈判中,中国提出的长协矿价格下降40%―45%的合理诉求却遭到了国际矿业巨头们的集体抵制。中国军团经历了太多的挫折和无奈,其中既有谈判对手刻意设计的圈套和步步紧逼,又有自乱阵脚的国内钢企提价和对外私签协议的不协调举动。中国钢铁行业应该从屡战屡败的铁矿石谈判中汲取什么教训?如何整顿乱象丛生的进口铁矿石贸易秩序?如何改革传统的铁矿石定价模式?所有这些问题似乎已经到了必须认真面对和彻底解决的时候了。

中国钢材及铁矿石市场非理性火爆

在国家4万亿政策性投资形成的消费增长拉动下,2009年3月份以后,国家实施的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效应逐渐显现,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汽车、家电等主要用钢行业景气度明显回升,市场资金流动性充裕,虽然钢材市场仍呈现产能过剩、库存高企,但价格自4月份以来却持续上涨,7月份国内钢材价格创下8年来单月涨幅最高纪录,特别是7月底以来更是出现钢厂频繁上调出厂价,市场现货价借势助涨,期货价全力推涨的非理性单边疯涨行情。中国钢铁协会编制的综合钢价指数、长材指数和板材指数达到116.32点、127.43点和114.17点,比2008年12月初的低点分别上涨12.8%、17.6%和12.8%。国内钢材市场螺线等建筑型材价格出现近乎疯狂的上涨,8月初部分地区市场螺纹钢价格单日涨幅竟高达350元/吨,冷热板卷价格也涨幅明显。飞速飙升的钢价刺激了产能的快速释放,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粗钢产量为5068万吨,连续3个月创纪录高点,相当于全年粗钢产量近6亿吨,远远高于年初4.6亿吨的预期目标。

在钢材市场火爆、大批中小钢铁企业复产,以及进口贸易秩序混乱导致的铁矿石多头无序进口推波助澜下,2009年上半年,钢铁企业和贸易商纷纷超量进口、囤积铁矿石,对正在进行的铁矿石谈判构成严重干扰。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7月份我国铁矿石进口高达5808万吨,环比增长5%,同比增长47%,创下单月进口量历史新高。1-7月份我国铁矿石累计进口量已达到3.55亿吨,同比增长62%,相当于2008年全年进口量4.4亿吨的81%。超量进口铁矿石拉动海运费大幅上涨,体现国际海运市场景气度的波罗的海干散货综合运价指数(BDI)从2008年12月初的663点窜升至2009年6月下旬的4000点上方,同期,巴西图巴朗-北仑/宝山的海运费由6.8美元/吨上涨至48美元/吨,西澳-北仑/宝山的海运费从3.02美元/吨上涨至20美元/吨。巴西航线与澳洲航线间的差价也从3.78美元扩大至28美元。受海运费上涨拉动,铁矿石现货市场价格也一路走高。8月11日,印度63.5%粉矿天津港交货价格已经达到110美元/吨水平,比5月26日澳大利亚力拓公司与日本新日铁公司达成的首发价73美元/吨(按澳矿离岸价61美元/吨加8月11日海运费12美元/吨计算)高出37美元/吨。超量进口导致我国港口铁矿石严重压港。据联合金属网统计,截至7月底,国内19个港口的铁矿石库存高达7329万吨,已经逼近去年9月7550万吨的港口库存量高点。短短数月内,进口铁矿石市场价格上涨幅度如此之大本已实属不正常,而这一切又恰好发生在年度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外双方各持己见的僵持阶段,其中的微妙关系就更加引人深思了。

中方谈判代表孤军奋战,英雄气短

中国自从参加铁矿石谈判以来,除2007年争得首发价外,其余年份均被动接受幅度不等的铁矿石价格上涨。由于在铁矿石谈判中屡屡受挫,国内钢铁产业链各环节盈利水平大为下降甚至亏损,尤其是2008年下半年,钢铁行业出现多年未见的全行业巨额亏损,逐年高涨的进口铁矿石价格已将中国钢铁企业逼到难以承受的边缘。根据海关统计计算,2002至2008年中国铁矿石进口总量共计18.96亿吨,金额1539.12亿美元,如果按照2002年进口平均单价(到岸价)24.84美元/吨计算,7年间仅因铁矿石价格上涨因素(包括海运费价格上涨),中国就多支付了1068.19亿美元。2008年中国铁矿石进口金额高达605亿美元,同期原油进口金额1293亿美元,铁矿石已成为仅次于石油之后的中国第二大初级原料进口商品。铁矿石进口价格每下降1美元,中国钢铁行业就能减少近5亿美元的进口成本,铁矿石在我国进口商品构成中所占份额及重要性不容忽视。

近年来,国内钢铁产能快速释放,对进口铁矿石依赖度逐年加大,但由于一些政策的缺失或不能及时到位,加之缺少具有绝对权威性的行业协调、监管机构,致使政令不畅、国内铁矿石贸易秩序混乱、相关利益团体各自为政、独具中国特色的长协矿和现货矿价格双轨制弊端凸显。上述诸短板在2009年铁矿石谈判中得以充分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制肘了中方“统一对外、口径一致”的谈判策略,有时甚至起到自乱阵脚的负面影响。

第一,国内钢铁企业和贸易商各自为阵,政出多门、相互掣肘。在年初谈判最为僵持之时,中钢协曾呼吁各大钢厂停止购买长协矿,转向购买国内港口积压的现货矿,希望可以从时间和数量上逼迫三大矿山接受我方提出的40%降幅。但不少大型钢厂却在表示坚持中方谈判原则的同时,私下接受外方提出的按8折开具信用证的条件,美其名曰要和供货商保持良好关系。这种自乱阵脚的举动导致中方提出的降价诉求大打折扣。各利益团体之间缺乏相互支持和协调精神,如国内一些龙头钢铁企业自7月份铁矿石谈判进入“加时赛”以来,在谈判的最紧要关头,一再大幅上调产品出厂价格,这无疑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国际矿业巨头散布的“中国钢铁行业将在下半年回暖”的预言,其举动等于送给外方与中方谈判代表相抗争的筹码。一些中小钢铁企业也纷纷私下与外矿销售代表接触洽购进口铁矿石。与此同时,国内的一些新闻媒体连篇累牍频繁渲染国内钢材产能和铁矿石进口量、价的回升力度,弱化了中方代表在谈判中的议价能力。难怪一些钢铁企业人士调侃说,我们不是战斗的堡垒,而是在堡垒里战斗。

第二,钢铁业产能过快膨胀、钢价非理性暴涨成为制约中方谈判议价能力的软肋。1996年中国粗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2008年产量即达到5亿吨,如加上闲置产能则超过6亿吨。如此快速的产能扩张,自然会拉动铁矿石进口数量和价格的攀升。“中国可以吃掉全世界的铁矿石”这一国际市场流行语无疑是提升卖方信心的真实写照。2009年上半年,尽管世界经济尚未摆脱危机的困扰,但宽松的货币政策,钢铁主要下游行业景气度的上升,以及中小钢企的复产等大大刺激了钢铁行业的“生产激情”。与产能快速释放相伴,4月份以来,国内钢材市场价格,尤其是建筑用钢价格持续攀升,并于7月下旬演变成非理性疯长,在错误的时间为矿业巨头乘机提升铁矿石价格找到了一个绝好的理由,也彻底搅黄了中钢协要求谈判对手大幅降低长协矿价格的意图,乱了自家阵脚。

第三,利用长协矿进口资质牟取巨额价差导致铁矿石多头超量进口。为规范铁矿石进口,我国自2005年5月1日起实行铁矿石进口许可证制度。按规定,具有进口资质的企业不得将铁矿石转卖给没有进口许可权的企业。但长期以来,长协矿价格一直低于现货矿价格,二者间存有巨大套利空间,一些具有进口资质的大型钢企和贸易商便将进口的长协矿在现货市场高价转手倒卖给不具进口资质的中小钢铁企业,牟取巨额价差。今年以来,中小钢企利用年初矿价低迷的时机通过贸易商大量进口外矿,拉动现货矿和长协矿价格的联动上涨。有关统计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铁矿石2.97亿吨,现货矿占比高达82.7%,其中钢铁企业进口1.66亿吨,同比增长9.7%;贸易商进口1.31亿吨,同比增长90.4%。贸易商进口占比已由2008年同期的30%左右上升到今年的约44%。

第四,产业集中度低,难以形成合力。虽然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钢铁产能,也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买方,2008年,全球近10亿吨海运铁矿石贸易量的70%流向亚洲,其中,中国钢铁企业进口铁矿石4.5亿吨,占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量的50%左右。但高度垄断的三大矿业巨头则拥有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量70%的资源。只要中国铁矿石需求上去了,对方就可以在价格条件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用断供来“逼宫”。面对矿企不时祭出的断供杀手锏,中方总是显得束手无策。

第五,中方对外方的谈判底线不甚明了,且没有致胜的真正筹码。虽然2009年初,市场需求低迷,但中方却未能抓住有利时机达成协议。外方则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包括拉拢和行贿等非正当手段,刺探中国钢铁企业的家底,包括详细的采购计划、铁矿石库存周转天数、进口矿平均成本、毛利率、生铁单位消耗、月度生产和销售计划、原料供应商动向,甚至内部会议纪要等机密资料和信息等都摸得门清,了如指掌。有了这些信息,就可推算出中方对铁矿石的需求量和依存度,从而在谈判中掌握主动权。

宝钢与FMG公司达成协议预示着“中国价格”的初步形成

就在中方与三大矿山的2009年度铁矿石谈判陷于困境之际,以宝钢为代表的中国钢铁企业却出人意料地在2009年8月17日与尚未进入传统铁矿石谈判体系的澳大利亚第三大铁矿石生产商FMG公司(Fortescue Metals Group)达成价格协议,即粉矿干基离岸价0.94美元/吨度,比上年度价格1.4466美元/吨度下降35.02%,块矿干基离岸价1.00美元/吨度,较上年度价格2.0169美元/吨度下降50.42%。合同有效期自2009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协议特别强调FMG公司承诺销售给中国钢铁企业的铁矿石实行一个价格。虽然协议规定的降价幅度与中方之前希望达到的至少降价40%相比还有一定距离,但中方在此特定期间与FMG公司签订协议本身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协议内容,因为它至少传递出了以下几个信息。

第一,与FMG公司达成的铁矿石协议对于中国统一铁矿石进口价格、分化三大矿山对长协矿谈判垄断地位具有重要意义。谈判双方只要有诚意,作价方式和具体价格降幅是可以灵活掌握的,如协议中粉矿降价幅度低于中钢协原来一贯坚持的至少下降40%以上的诉求,价格模式也由年度价格变通为半年价。

第二,协议的签订将拓宽铁矿石进口渠道,稳定市场价格,对后续谈判起到示范效应,并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后续谈判的结果。华菱钢铁集团与FMG公司的合作模式为中国钢铁企业今后的海外资源投资建立了参考模式,并预示着2010年度谈判流程及模式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第三,FMG公司在协议中承诺销售给中国钢铁企业的铁矿石实行一个价格,这意味着协议价格对FMG公司向中国出口的所有铁矿石均有效,不再有现货矿与长协矿之分,而从供应商方面统一价格将有利于缩小我国现货价和长协价之间的价差,有利于约束国内铁矿石价格的炒作及转手套利交易,解决国内既有现货价又有长协价的“两个价格”问题。有效解决国内进口价格混乱的弊端,即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抑或是钢厂还是贸易商,只要拥有进口资质,在进口FMG公司铁矿石时都要按照同一个价格,如有违反,就要被取消进口资质。

第四,在建立中国进口铁矿石价格谈判模式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体现在中国将不再采用国际矿业和钢铁业巨头为逼迫中国就范而抢先达成对中国不公平的“首发价格”的传统铁矿石定价模式。今后矿业巨头在与中国进行谈判时,应当考虑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和进口国,其进口占世界铁矿石海运贸易量的一半以上,铁矿石谈判不只是关乎需方的利益得失,更是关乎供货方巨大的产量是否能够长期和有保证销售的大问题,只有中国才能为其巨大的产能提供可靠的市场,中国在铁矿石谈判中应该得到属于自己的话语权。

中方应抓住这一转机,继续扩大来自三大矿山以外的供货渠道,虽然作为一家新兴的铁矿石生产商,FMG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目前该公司的产量和对华出口量与其他三大铁矿石供应商仍有较大差距。对内则下大气力加快整顿国内铁矿石贸易秩序,实行制、加强对进口铁矿石流向的监测,争取更多的谈判筹码。离岸价格敲定后,还应密切关注海运市场运费的变化,尽早落实长租船协议,防止因海运费波动引发到岸价格的上涨。当然,铁矿石谈判目前只是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至于双方所签协议的价格能否成为行业基准价格,尤其是三大矿山会否跟随FMG与中方达成协议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在作价方式上也还有值得进一步推敲的空间。如何将每年进行的耗时费力的价格谈判转变成一种常态的和由市场供需决定的价格发现机制仍将是钢铁企业继续热议的话题。

(作者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副研究员)

上一篇:政策微调压力有所减轻 下一篇:新兴能源产业:重振经济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