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素质教育下的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创新

时间:2022-10-27 01:25:31

论素质教育下的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创新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较高生活质量的追求推动了艺术设计的迅猛发展。本文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提出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艺术设计类院校从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思路、加强艺术设计课程建设力度、师资队伍建设、在实践中提升综合能力等多方面来实现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创新

21世纪被称为是“经济时代”或者“设计时代”,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物质文明的发展也推动着精神文明的发展,社会对具有高素质的设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产业就承担着培养高素质设计人才的重任。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起步与西方发达国家对比相对落后,但是势头迅猛,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末,国家对艺术设计教育的投入力度较大,办学的规模空前,形成了一整套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然而,在高速发展的背后,我们也应该看到很多学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教学观念落伍、课程建设力度不够、师资能力不强、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所培养的学生的质量,学生的设计的综合实践能力与社会需求脱节,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最终也阻碍了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

一?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艺术设计教育的门槛较低,导致生源质量下降。

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以来,由于受到社会需求以及经济利益等因素的驱使,很多高校都争相开设艺术设计的相关专业和扩招,而这样带来的后果是艺术设计教育的门槛的降低以及生源质量的降低。当前在国内的很多地区,现在存在一个误区,很多学生在文化课成绩不好的情况下会主动或被动地选择学习美术,因为高考的艺术类对学生文化课成绩的要求较低,因此,很多人把艺术类高考当作上大学的捷径。然而,要学好艺术设计这门学科,对学生的人文自然综合学科能力都有所要求,这样在进行设计创作的时候也就有了文化积淀。也只有在一定的文化素养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创意思维去创作,才能设计出真正高水平的作品。但是现实中有很多学生只是为了上大学,对艺术设计这门学科没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没有较好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也必然没有能力去学好这门学科。当前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因为入学门槛降低而导致学生质量下降的问题对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健康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

2.课程建设和师资能力不强,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在前面已经提到过,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学好这门学科需要学生有多方向学科的基础。比如需要人文、技术、工程类学科的支撑。一些高校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一些学校虽然认识到了这些,也的确设置了艺术+技术的课程建设方式,有人文类、技术类、科学类和工程类的学科相配套。不少学生也的确在这些单独的学科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他们就是拿不出优秀的作品来。首先,这与课程的设置的合理性有关。课程设置是否切合实际、课程之间的衔接是否顺畅、课程时间进度安排是否合理等是摆在教育管理者面前的大问题。目前一些高校还固守着陈旧的课程体系,没有根据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及时应变,教学质量的下降也就不可避免了。其次,是师资能力问题,艺术设计是应用性学科,而目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大部分是从象牙塔直接走上讲台,中间缺少了设计应用的实践磨练环节,缺乏设计实践经验与能力必然会给教学带来不良的后果。虽然在近些年来涌现了一批带领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走向成熟的教育家,然而从整体上看,我国的艺术教育机构还是不够完善,真正高水平的艺术设计教学人才还是相当缺乏。

3.艺术设计教学方式落后,不能学以致用。

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不强是当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者不得面对的一个问题,这一现状跟生源问题有一定的关系,但高校的艺术设计教学方式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在当前很多高校的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负责各类课程教学的老师之间交流不强,各自为政,导致学生的专业知识的衔接出现问题。学生虽然学完了很多专业课程,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知识的系统整合,造成设计的能力与作品的档次就是提升不上。另外,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也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很多教育者没有重视当前设计行业的实际需求,固守着陈旧的教学方式,过多的强调理论知识,缺少真实设计项目的学习与训练。就算实践也更多地是虚拟命题来进行设计,学生同时承担设计师和客户双面角色,很难考虑到真实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这种空对空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不强,学校所给予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社会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衔接不上。而能力不足导致的后果就是在学生在毕业后不能在现实的工作岗位上找到自己的角色,需要用人单位重新花精力去培养,也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特别是在这个文化越来越占据经济主导地位的时代,艺术的设计创作不仅仅是循规蹈矩的创作,不但需要的是新意,还需要在作品中注入某些文化因子,而这一切都需要艺术设计教学和实践与社会联系起来。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创新的方法

1.转变教学思想观念,提高学生专业素养。

当前不少高校还是遵循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专业设计技能的传授占据了教学的绝大多数时间,而对其他诸如自然科学类、工程科技类、人文社科类的课程的重视程度却不够。由于艺术类高校不够重视学生文化素养,学生为了能进入高校,对文化成绩的重视程度也不够,而是将精力过分集中到艺术表现技能上,导致很多学生缺少艺术人文修养。如果艺术类高校还是固守着专业技能培养而不重视人文素养的提高,虽然能够造就学生的一技之长,却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艺术设计的灵魂,而人文素养就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土壤。在现代社会,一个设计工作者需要具备的人文素养是相当的高的,只有以丰富的人文知识为基础,有足够的文化底蕴,才能创作出高品质的作品。因此,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应该转变传统观念,不应仅限于专业技能的传授,还需注重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

2.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引领合理教学方向。

课程体系是艺术设计教学的指导方向,只有有科学的引领方针,才能让艺术设计教学有所进步。在当前很多高校的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中,存在课程设置落伍的情况。要形成科学的课程体系,必须紧跟社会需求,对现有的课程内容进行全面的改革建设。首先,应该根据教学思想观念的转变,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加人文素质培养的课程;其次,根据社会实际需求增加相应课程或淘汰落后的课程。再次,需要合理设置课程内容的进度安排,保证前后课程的顺畅衔接,形成低中高年级进度的有序提升。

3.加强教师实践水平,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当前各高校为了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投入大量精力,并设置了较高的学位学历门槛,。但是艺术设计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跟很多研究型的学科有所不同,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有较高的要求。一些高校管理者没有认识到设计的能力不是学校里练就的而是来源于社会实践。很多高学历和高学位的人才一直呆在学校做学术研究,具有较高的研究能力,但是缺乏社会实践,不一定具有专业实践经验。所以现在引进的很多高学位学历人才如果去承担专业实践型课程,不一定能给予学生实践经验指导。而有专业实践经验的设计师却因为种种门槛而无法进入教育系统。所以针对现有的实际情况,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上,需要采用引入高端研究型师资结合外聘实践指导型师资的模式。通过高端研究型的师资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人文素养,通过外聘实践指导型师资来提升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在只有理论和实践做到平衡搭配,才能综合提高教学能力。

4.探寻设计教学新方法,实现学生与社会的良好对接。

所谓教学,就是一个教和学相互融合的过程,而设计作为一门特殊的行业,教学不应该单纯的去让学生学习技术活,还应该开发出属于每个学生自己的独特的东西。而如何去开发呢?这就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的做学习的主人,让传统的老师主导转变成以学生为主导,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并且在师生互动的时候,应该给与学生更多的自由,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也就能让学生更加轻松的去接受知识,课堂的氛围也就更加活泼。其次,在老师的讲授过程当中,还应该多以提问的口吻,进行启发式的教学。

另外,可以通过结合实践课程来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艺术设计作为一门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教学当中就更应该结合实践课程。学生在实践课程的学习过程当中,结合自己的人文素养和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在创作的过程去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发现自己能力的缺陷,并且能够解决问题。另外,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去接触实际项目、接触公司,接触企业,让他们以一个工作者的姿态去创作。如果失败,他们会获得更加强劲的动力,如果成功,也能极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对艺术设计的兴趣和热情。只有这样真枪实弹的实践机会,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艺术设计创作的潜能。另外,通过加强同社会的实践沟通,也为将来顺利走向社会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能力基础,实现与社会的良好对接。

三?小结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从根本上来说应该加强设计教学理念的创新,提高艺术设计教育的质量。要在转变陈旧教育观念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通过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改革,并结合一定的专业实践,另外在教学方法上要提倡创造式,启发式教学,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具有综合实践能力和高专业素养的艺术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 焦成根.关于现代艺术设计教学[J].装饰,2003.7.

[3] 袁熙旸.艺术设计教育与相关历史概念的辨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及设计版),2000.04.

上一篇:中国传统造物哲学中蕴含的设计伦理学 下一篇:住宅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