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针灸治疗腰脊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时间:2022-10-27 08:57:29

中医辨证针灸治疗腰脊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针灸治疗腰脊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3月~2010年10月收治的76例腰脊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按照中医辨证实施针灸治疗,以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76例患者1个疗程结束后治愈44例,显效26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2.1%。随访观察12~18个月,复发3例,其余均未复发。结论:中医辨证针灸治疗腰脊痛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辨证 针灸 腰脊痛 疗效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175-02

腰脊痛又称为腰痛,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其疼痛部位或在脊背中,或在一侧,或两侧俱痛。腰脊痛可见于任何年龄,是很多病症的常见症状之一。现代医学认为腰部软组织损伤,肌肉风湿病,及腰椎退行性病变均可引起腰脊痛。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肾脉循行“贯脊肾”,说明腰脊痛与肾关系密切,而腰脊部经脉、经筋、络脉的病损也可以产生腰脊疼痛[1]。笔者近年来通过中医辨证分型采用针灸治疗腰脊痛取得了一定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我院自2007年3月~2010年10月收治的76例腰脊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符合以下条件:腰脊部疼痛感,腰部活动障碍,病史超过3个月,无器质性病变。76例患者中男41例,女35例;年龄35~69岁,平均48.7岁;病程3个月~7年,平均2.4年。

1.2 治疗方法。笔者按照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同大致分为三型,即寒湿阻滞、气血瘀滞、肾络亏虚。①寒湿阻滞:表现为腰部重痛、酸麻,或拘急强直不可俯仰,或痛连骶、臀、股、腘,疼痛时轻时重,每遇天寒阴雨发作,苔白腻,脉沉。证候分析:风寒湿邪为患,故见腰部重痛、酸麻,或拘急不可俯仰。腰部经脉为风寒之邪阻滞,故见痛连骶、臀、股、腘,遇天寒阴雨发作。苔白腻、脉沉.为寒湿内宿之象。治法为祛除寒湿,温阳止痛。以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穴为主。处方为阿是穴、委中、肾俞、腰阳关、风府,随证配穴恶寒发热者,加大椎、合谷。刺灸方法针灸并用,或加拔火罐。②气血瘀滞:表现为腰痛每遇劳累而发,腰部强直酸楚,其痛固定不移,转侧俯仰不利,腘中常有络脉瘀血,舌下静脉可见曲张。证候分析:腰部长期失于气血濡养,故强直酸楚、其痛固定不移、转侧俯仰不利。气血运行不畅,瘀阻于足太阳经困部,故见腘部络脉瘀血。治法为舒筋通络,活血止痛。以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穴为主。处方为阿是穴、水沟、阳陵泉、委中、膈俞、次髀、夹脊,采用针灸并用,在胸部瘀血处施刺络出血。③肾络亏虚:表现为起病缓慢,隐隐作痛,绵绵不已,如伴神倦肢冷、滑精、舌淡、脉细者,为肾阳虚;如伴有虚烦、溲黄、舌红、脉数者,为肾阴虚。证候分析:腰为肾之府,肾虚腰府空虚,故腰部隐隐作痛、绵绵不已。其兼症为肾阴、肾阳虚的表现。治法为补肾壮腰。以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穴为主。处方为肾俞、志室、太溪、委中,随证配穴肾阳虚者,加气海、关元。肾阴虚者,加照海。针用补法,可加灸。以上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min,以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价标准[2]。治愈:腰脊部疼痛完全消失,腰部功能正常,不影响正常生活;显效:腰脊部疼痛明显改善,偶尔疼痛但程度轻微,腰部功能基本正常,基本不影响正常生活;有效:腰脊部疼痛有所改善,时有疼痛发生,腰部功能受限,影响正常生活;无效:腰脊部疼痛较治疗前基本无改善甚至加重,疼痛严重,腰部功能严重受限,严重影响正常生活。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2 结果

本组76例患者1个疗程结束后治愈44例,显效26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2.1%。随访观察12~18个月,复发3例,其余均未复发。

3 讨论

因某种原因引起的腰脊部疼痛,称为腰脊痛。腰,上连背膂,下接尻尾,中为脊柱,两侧平脐部位即是腰部,为一身转动开合之枢纽。由于腰脊相邻,其疼痛部位或以正中脊部为重,或在脊柱两侧腰部为重,故统称为腰脊痛。所以《内经》有时称之为“腰脊痛”(《脉解篇》),有时又称之为“腰痛”(《刺腰痛论》)。本症常见于强直性脊柱炎、破伤风病,腰部软组织损伤、腰椎病变、椎间盘病变及痛经、产后腰痛、风湿等等。笔者临床观察所见,以寒湿阻滞、气血瘀滞、肾络亏虚三型最为常见。寒湿阻滞多伴有尻尾及下肢疼痛,疼痛时轻时重,得热痛减,遇寒冷或阴雨天气则加重,一般腰部转侧活动功能正常,或稍受限制,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隐痛,常伴有僵硬“发板”的感觉[3]。气血瘀滞多有明显的外伤史,起病突然,疼痛剧烈,根据闪挫部位,或脊痛,或腰痛,或腰腿疼痛,影响腰部活动,不能俯仰转侧,动则痛甚。肾络亏虚腰痛绵绵不休,休息后可暂时减轻,稍遇劳累则疼痛加重,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短气、头晕、耳鸣、牙齿松动、膝软、足跟痛、阳痿、梦遗、滑精或妇人月经不调等症状。肾阳虚者可见畏寒、肢冷、舌质淡白或胖嫩、脉沉细。肾阴虚者,则有低热、五心烦热、面部烘热、盗汗、口干、尿赤、舌红、脉细数等症状。临床根据这些具体症状及体征表现可较为容易的对腰脊痛辨证分型,从而选用不同主穴进行针灸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医辨证针灸治疗腰脊痛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伟.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急性腰痛62例临床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15(32):664—667

[2] 杨辉.腰痛的中医辩证及针灸治疗[J].中医临床研究,2011,16(20):154—156

[3] 王晓莉.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0,23(17):234—238

上一篇:综合疗法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浅谈肾盂肾炎的中医辨证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