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疗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分析

时间:2022-04-11 03:43:19

针灸疗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以慢性胃炎为例,观察和分析针灸疗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门诊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1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9例。观察组经中医辨证后采用针灸疗法配合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药物进行治疗。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观察组患者中不同证型间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88%。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针灸疗法 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炎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172-02

针灸疗法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研究表明[1]针灸疗法对腹泻、膈肌痉挛、功能性消化不良等30种消化系统疾病疗效显著。对改善胃肠动力也有着令人满意的效果。因其治法多样、疗效确切,得到了广大患者和临床医生的认可。本文对我院近年来采用针灸疗法进行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针灸疗法在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门诊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18例,所选病例入院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不适、胃脘疼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8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3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9例。观察组采用针灸配合中药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中药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浅表性胃炎40例,萎缩性胃炎19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20例,年龄25岁至62岁,平均年龄(43.2±17.4)岁,病程6个月至12年。对照组患者浅表性胃炎44例,萎缩性胃炎15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3例,年龄22岁至63岁,平均年龄(42.8±19.6)岁,病程6个月至15年。两组患者在病例组成、性别、年龄、病程方面相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药物治疗。具体方法[2]为奥美拉唑胶囊(锦州九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规格:20mg)1粒、阿莫西林胶囊(深圳高卓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5g)2粒、替硝唑胶囊(广东莱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5g)1粒,每日2次,连续服用7天后,继续口服奥美拉唑胶囊1粒/次,每日1次,至疗程结束。

1.3 统计学方法。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记录并比较,对观察组患者中脾胃虚弱型慢性胃炎以及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不同针灸疗法治疗后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针灸疗法配合药物治疗方案治愈21例、有效31例、总有效率为88.14%,单纯采用药物治疗治愈15例、有效28例、总有效率为72.88%。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X2=4.3744,P

2.2 不同针灸疗法治疗效果比较。经中医辨证,根据观察组患者的证型特点制定针灸治疗方案,脾胃虚弱者采用温针灸进行治疗,肝胃不和者采用感应电配合针灸进行治疗。经治疗脾胃虚弱组治愈9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80.95%,肝胃不和组治愈12例、有效23例、总有效率为92.11%,经比较两组间治疗效果未见差异,X2=0.7191,P>0.05。

3 讨论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为后天之本”、“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可见消化系统在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临床上消化系统疾病较为常见,治法也有很多,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研究手段的逐渐完善,该类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周星娅[4]通过对大量的研究资料分析后对针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进行了如下总结:对于牙痛、膈肌痉挛、呕吐、痔疮、便秘等疾病宜采用单纯针刺治疗,多采用平补平泻或泻法即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胃下垂和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等疾病采用针灸疗法合并推拿治疗效果显著。应根据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针灸疗法进行治疗。

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化生的气血维持五脏六腑的正常生理活动;脾胃正气强则五脏六腑气血兴盛,调理脾胃是中医治疗的基础,也是重要手段。现代医学中脾胃相关疾病的治疗多以药物治疗为主,传统医学记载的众多针灸疗法因其疗效确切,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患者和临床医生的认可。如何选取穴位是针灸治疗疾病的关键,殷淑凤[5]整理了大量的关于针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及文献资料后分析发现,位于脾胃经的足三里、中脘、天枢、内关等穴是消化系统疾病的主治经穴,根据中医辨证结果合理加减配穴。做到辨证取穴、辨经取穴是治疗疾病的关键。

我院根据患者的证型特点制定针灸治疗方案,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针灸疗法治疗慢性胃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吴玲君,孙建华.针灸对胃肠动力的调节作用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11,15(11):1436-1439

[2] 饶燕.针灸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0,2(13):283

[3] 石柳芳,易姣君.针灸结合温中健脾中药治疗慢性胃炎42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11):24-25

[4] 周星娅.针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概况与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6):71-72

[5] 殷淑凤.浅谈脾胃病针灸论治[J].光明中医,2011,26(4):765-766

上一篇:环保科技技术推广基础性问题探究 下一篇:企业图书馆现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