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英语青年教师职业倦怠成因探讨

时间:2022-10-27 08:18:24

高职院校大学英语青年教师职业倦怠成因探讨

摘 要: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高职院校青年大学英语教师由于学校的特殊性、课程的特殊性以及该年龄段所共有的普遍问题等原因,正面临职业倦怠的危机。本文立足于教师职业特点、大学英语课程特点以及青年教师职业周期特点三个方面,分析了高职院校青年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关键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英语教师;职业倦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3-014-01

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费登伯格(Freudenberger)提出了职业倦怠这一概念。他把“职业倦怠”定义为:供职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其具体表现有:在工作中表现出倦怠和烦躁的情绪,丧失工作热情;工作态度消极;对自己工作价值的评价偏低,缺乏成就感。

教育是种特殊的助人行业。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专业工作者已经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师由于本身的职业特点,也很容易陷入职业倦怠的困境。研究发现,越来越多青年教师遭受职业倦怠的困扰。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

职业倦怠是一种心理疾病,同生理疾病一样不容忽视。

职业倦怠会影响教师正常发挥教学水平。教师的职业倦怠致使教师对待教学工作敷衍了事,不愿意再花时间钻研教材,寻找新的教学方法,只是机械地传授知识。教师也会忽视学生的个体特征,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职业倦怠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是一种情感交流的动,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相互影响。态度消极、未对教学工作投入情感的教师必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会因为教师的敷衍而对课程不重视。

二、高职院校青年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

1、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教师一向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教师的个人价值观与角色价值观并不总是一致,教师为了做到为人师表,常常会在无意识中压抑和否定自我的正常欲求,顺从作为教师的角色价值观。

繁重的工作是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方面。近年来,高职院校在不断的扩招,但教师数量的增加速度却跟不上学生规模增加的速度,使得教师的授课任务加重。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师,其授课对象面向整个学校的各个年级,授课量可想而知。另外,教师岗位不同与其他,往往需要占用大量课堂外时间用于备课、批改作业及试卷等。此外,除了正常的教学任务,教师往往还要担任其他学生教育工作,如班主任、职业指导师等。

随着学校的发展,高职院校越来越注重科研工作。无论是教师个人职业发展还是学校对教师的评价考核,科研已经成为一项重要指标。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相比教学工作,科研工作更让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倍感压力。同时,社会发展促进了知识更新,而教师原本的知识体系再也不能满足时代需求,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自我提升,尤其是学历提升。

2、大学英语课程的特殊性

大学英语课程的授课对象为非英语专业学生。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成绩上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处于下游,英语基础可想而知。

英语是一门注重师生在课堂上互动的课程。但就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许多学生尚未具备用英语进行基本交流的语言能力。所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场面:教师认真准备了一些有趣的话题或活动让学生参与,而实际教学中学生却根本无法参与,致使课堂最终演变成教师的“独白”。同时,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较差,很多学生很少在课外主动接触英语,英语学习效果差。长此以往,教师的劳动成果得不到肯定,无论认真准备与否,结果都相差甚少,工作失去成就感。

另一方面,英语作为全球交流的常用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英语好的人才也越来越多,甚至有些非英语专业人士的英语水平也达到了一定高度,英语似乎人人都能教,英语老师的自豪感逐渐丧失。由于长期从事大学英语教学,接触的内容都是相对基础的英语知识,很多大学英语教师都觉得自身的专业知识没有增长反而下降很多,这让英语老师心理上产生自卑感。

3、青年教师所处职业生涯周期的特殊性

因为自身知识、能力、经验的欠缺,虽然青年教师有奋发向上的积极心态,愿意付出很多努力去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效果却比不上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使得青年教师不断遭受挫败感。在同行中,青年教师由于年纪轻、资历浅,在分配任务时,往往需要承担更多教学或教学外的任务,但是青年教师所得的报酬却不能与老教师相比,强烈的反差会让他们产生心理上不平衡,成就感得不到满足。

学校的发展势必要求有更多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而就目前情况看,高职院校的大部分青年大学英语教师无论在职称还是学历上,都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要求。很多高职院校为了优化教师结构,在争相引进高职称、高学历人才的同时,也制定了很多规章制度来督促在职教师提升自我。但是,很多学校却没有给青年教师提升提供很好的平台。另外,随着高职院校对教师要求的提高,低职称、低学历的青年教师可能会成为学校解聘的对象,处于经济不景气的大前景下,青年教师所承受的压力更是增加不少。

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已成为当今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青年教师在高职院校中所占比率高,所以他们的职业倦怠问题会影响到很大部分的教学工作。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的特点让教师更易受到职业倦怠问题的困扰。因此,无论是教师自身,还是学校,都应该努力寻找职业倦怠的成因并找出对策,从而减少导致职业倦怠的可能性,改善教师的心理状况,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Freudenberger,H. J. Staff Burnout[J].Journal of Social Issues,1974,30(1):159-165.

[2] 陈秀娟,林永成.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成因探究[J].高教探索,2008,(6):122.

[3] 杨秀玉,孙启林.教师的职业冲突与职业倦怠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4,31(9):10-13.

[4] 惠献波.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J].职教与经济研究,2007,(4).

上一篇:阅读教学 任务型教学的另一种尝试 下一篇:谈谈如何构建快乐、高效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