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上“猜”的艺术

时间:2022-10-27 07:53:38

浅谈语文课堂上“猜”的艺术

提到“猜”字,有人会认为那是市井小儿玩的游戏,难登语文课堂这个“大雅之堂”。其实不然,如果能在课堂上用好这个“猜”字,不仅会丰富我们的语文课堂,而且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大有裨益。

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魏书生老师就是在语文课堂上巧用“猜”字的行家高手。他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十三法》里谈到:“一位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常规性的学法,帮学生制订一些语文学习规矩、计划、制度,在大的方面使学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但在具体教法的运用上,在一些小的技术,技巧问题上,又应该让学生猜不透,越猜得半透不透的,学生越愿猜,越猜学习兴趣越浓,与老师感情越近,对老师理解得越深。”其实,魏书生老师课堂上所用的“猜”的教学方法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预测”。

预测,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主体运用头脑中的知识、经验对将来发生的事情的猜测。语文教学应积极引进预测思维,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我在近几年的课堂教学中也大胆引进了“预测”的教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导入新课时的预测思维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优秀的语文教师总是在导入新课时煞费苦心,力求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唤起学生对新课的求知欲。这时,“预测思维”的介入可能大显神通,使你的授课耳目一新,独树一帜。

我在讲授季羡林的《幽径悲剧》时,我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一位北大新生到学校报到,因为行李过多,就请校门口一位貌似学校教工的老人代看一下。等他报完了到,与同学聊了一会儿天后回到原地,那位老者还端坐在路旁等他,而更让他惊讶的是在第二天的新生开学典礼上,那位老者竟端坐在主席台上。同学们,猜猜看,这位老者是谁?”把学生引入预测之中,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学生虽然不知道是谁,但又非常急切地想知道答案,就连平时进入课堂状态较慢的学生也竖起了耳朵,这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奠定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阅读教学中的预测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阅读过程中实际存在着两条视线――外部眼睛的视线和内部心灵的视线。低级水平的阅读是心灵的视线落后于眼睛的视线,一定要看到全部文字才知道阅读材料讲什么;而较高水平的阅读则是心灵的视线先于眼睛的视线,即只看一部分文字便开始预测全部文字会告诉读者什么。正如法国哲学家萨特指出的那样:“阅读时,你在预测,也在期待。你预测句子的末尾,预测下一个句子,预测下一句话。你等待它们来证明你的预测是否正确……”有鉴于此,教师应在阅读指导时有意识地训练预测思维,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调动思维积极探索,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讲授《孔乙己》时,在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了故事内容之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请同学们预测一下,孔乙己在咸亨酒店喝完最后一次酒离开以后,他最终的结局会是什么?”有的同学说孔乙己肯定死,因为他好吃懒做,不会营生,加上腿又断了,更是雪上加霜,很难挨过那个冬天,必死无疑;有的则预测孔乙己或许会遇到一个好心人,不仅同情他,而且还收留了他,因为毕竟社会上还是好人多。各执一词,莫衷一是。我就因势利导,抛出第二个问题:“文章结尾说‘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中的‘大约’与‘的确’矛盾吗?”组织讨论交流后,学生明确了孔乙己的悲剧命运必然性。我就趁热打铁,提出下面的问题:“导致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是什么?”为切入文章的重点寻找到了一个好的突破口,同时也充分地调动起了学生思维,积极投入到阅读、感悟、赏析中来。

三、课堂总结时的预测思维

有这样两种形式迥异、效果也截然不同的总结方式:一种是教师把上课所讲的庞杂内容删繁就简地概括一下;另一种是教师在扼要的而不是面面俱到的分析中有意留下空白,使问题焦点化,将内容引向深入。前者的“总结”固然省事,但长此以往,学生深感单调、枯燥,思维容易定势,甚至走向呆滞,而后者却能使学生的思维灵活化、多向化,因而充满创造的乐趣。前者的“总结”可称之照本科式的总结;而后者则应归入预测式总结。明智的教师在总结课文时总是使出自己的浑身解数将学生引入预测之中。

如在讲授《马说》时,让学生对文章主题有了较深理解之后,我让他们对学习所得做个总结,有的同学自然地想到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不动声色地反问:“难道千里马只有等着伯乐来发现,将自己的命运放在别人的手里?”学生中马上有人慷慨陈词:“千里马不应该守株待兔,而应该将命运掌握在自己,展现自己的才能,像毛遂那样自荐。”有的毫不示弱:“在韩愈生活的封建社会,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读书人的命运往往取决于考官,你虽然有才能,但朝廷不用你,结果只能是报国无门。”刚才发言的同学则反驳说:“那么请问毛遂生活在哪个朝代?”对方也毫不退让:“毛遂自荐只是少数例子,不能以偏概全。”其他的学生也很快加入到辩论中来,学生唇枪舌剑、互不相让。课堂高潮迭起,佳境丛生。待学生迫切希望教师出面“调停”时,我再做修正:“看待这个问题,联系时代背景最为重要。在当代,我们不能坐等机遇的来临,更不能坐失良机。年轻人既要努力学习,不断增长才干,也要有抢抓机遇的意识,并敢于大胆推销自己。”学生恍然大悟,豁然开朗。

四、写作教学中的预测思维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写文章也是如此。要训练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多向性,消除学生作文千人一面、千人一腔的弊病,使学生作文呈现百花竞放,各领的态势,就应在作文指导与训练中注重预测思维。

预测思维的注入对写作指导大有裨益:它可以突破固有的观念模式,标新立异,别具匠心,一反老生常谈,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如学完《窗》课文后,学生意犹未尽。我布置了这样几个思考题:那位不靠窗的病人在看到那堵墙后,会想些什么?后来,这个病房又来了一位新的病友,他们会如何相处?假如,曾经的两位病友在天国相见,他们彼此会说些什么?让学生任选一点写一篇作文。这些题目耐人寻味,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觉得后话可写了。学生作文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就应加以肯定。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也带个了他们对人生的深深思索。

由此看来,预测思维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确实帮助极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有意识地将预测思维引入课堂。但必须引起注意的是,无论阅读还是作文:1.预测问题必须精心设计,具有明确的训练目的;2.问题要有连带性,一个问题要能串起相关内容,引入遐想;3.问题要有刺激性,能充分调动学生阅读与作文的兴趣。

总之,将预测思维带进我们的语文课堂,巧用“猜”的艺术,不仅会一改以前课堂上教者口若悬河,学生索然无味的局面,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是大有益处。愿我们的语文老师能在课堂上巧用“猜”字,成为设“谜”的高手。

上一篇:怎样搞好技工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 下一篇:走出物理研究性学习误区的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