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路

时间:2022-10-27 07:40:49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路

我国义务教育已经全面普及,进入了巩固普及成果、着力提高质量、促进内涵发展的新阶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地位,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举措,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难点,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笔者认为,当前推进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快薄弱学校的改造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的首要工作

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制定切实可行的薄弱学校改造规划,通过调整学校网点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二是建立薄弱学校投入保障机制,明确责任,强化监督;三是投入要刚性指标,向薄弱学校倾斜。每年财政投入的教育经费中,对薄弱学校,特别是农村的额度应有相对倾斜的百分比,并随着每年教育投入的增长而增长;四是加强薄弱学校自身的“造血”功能,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五是建立教学帮扶制度,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教学帮扶,从“锦上添花”转向“雪中送炭”。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招生考试和教育评价制度,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

1、是建立健全教育督导评估机制。每年对全市所有中小学进行一次综合督导评估。要把督导重点放在各校端正办学方向,转变教育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造学校特色等方面,督促学校和教师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使督导评估制度成为我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导航灯。

2、是改革招生制度。实行重点高中招生与各初中综合办学水平相挂钩,重点高中招生名额按各初中办学水平高低等要素全部分配到校,促进各初中从“分数竞争”变为“办学水平竞赛”。同时实行初中生素质特长加分和技能选项加试等招生办法的改革,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全面实施课改创新,推进素质教育,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突破口

1、是加大培训力度,正确把握教改方向。通过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改变传统的进修学校“传声”式的集中培训,多想办法“请进来”,让教育前沿地带的有着丰富经验的教师现身说法,对新课改的目的意义、目标方法、结构内容作系统的培训,让教师了然于胸,对学科要求、学科特点、学科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都熟悉掌握;要“走出去”学习,没有比较就没有进步,没有学习就没有发展,要多向他人,特别是新课改已取得一定经验的学校教师取经,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扬优补缺、取长补短”。

2、是改革质量评价机制 ,激发教师积极性。改革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要以激发教师勇于参与课改的积极性为重点,努力让教师放开手脚,大胆实践,放心探索。在学生评价上,改变只看考试分数的惯用做法,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的多元化发展,变终结性评价为终结性与过程性评价结合,注重过程性评价,把学生个性的激发、能力的升华、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性发展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在教师评价上,关注教师的发展,重新摆正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鼓励教师终身学习,以学历提高促能力提高,鼓励教师教学研究,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引导教师把教室作为课改实验室、把教学作为师生交往互动、民主对话的过程,不断促进教师向研究型、发展型转化;在学校评价上,注重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将学校的考评与学校声誉、校园文化建设挂钩,关注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发展潜能,关注学校内涵竞争力的提升。惟其如此,才能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使教师不断进步,使学校更具活力、张力与竞争力。

3、是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课改主阵地是课堂,要引导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敢于教学创新,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焕发出课改的勃勃生机。

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促进义务教育城乡均衡发展的关键

当前对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影响最大,最急需解决而又最难解决的是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当前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既表现为总量的不足,又表现为质的严重缺失。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

(一)、是因地制宜,从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实际出发,科学配编,妥善解决农村学校编制紧缺的问题。农村与城市,农村与偏远山区农村,经济落后农村与发达地区农村的基础教育应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在教育管理和编制配备上不能一刀切,应有所区别。要从农村教育的实际出发,做到“省编”与“县编”结合,定编与实施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结合,并充分做好“五改六”后的师资准备。

(二)、是以人为本,加大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创新教师管理体制机制,使农村教师进得来,留得住。

1、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公开面向社会招聘优秀人才到边远山区小学任教。采取多种形式、渠道、措施,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善于、乐于农村义务教育的新型教师队伍。

2、、城乡教师职称晋升工作实行差别待遇,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应有在乡村中小学或薄弱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适当农村中小学高级教师职务岗位指标,为农村中小学教师晋升中、高级教师职务创造条件。

3、实行城乡教师交流工作制度化,推动城乡教育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一是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引导鼓励县内教师和其他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到乡村小学任教;二是地市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建立区域内城乡“校对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促进区域内的教师流动和学习;三是逐步建立城里教师轮流下乡支教制度。对下乡支教教师工作实行严格的考核与评估,以保证支教质量,教师下乡支教及其质量与晋升职称、职务挂钩,凡是未下乡支教,或考核不合格者不得晋升职称、职务。四是要废除城区学校随意在农村中小学校挖掘优秀骨干教师的做法,彻底根除教师流动中的腐败问题。

五、均衡学校管理水平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证

1、是干部交流。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校领导水平的高低。教师交流要形成制度,干部交流更要形成制度。学校之间也可以尝试干部互派挂职。

2、是按规范运作。不能换一任校长,紧接着就换一批规章制度。有些规章制度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是不能随意更改的,无论谁当校长都要严格执行。在这个前提下,允许创新,提倡改革。现在,一方面我们缺乏严格的、切实可行的办学规范;另一方面已有的规章制度,学校遵守得也不够。于是形成这样一种现象,学校只要更换校长,一些规章制度随之更改,管理水平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国家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颁布详细而并非粗线条的管理规范。一方面学校不致因校长更换使学校管理水平有较大的改变;另一方面,校长的培训,督导部门的检查、指导亦有章可依。我们知道在欧美一些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主要是靠督学检查指导学校工作,而检查的依据正是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章制度进行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所有学校的管理水平大体均衡。

上一篇:在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环保知识 下一篇:浅谈现场管理的精细化